伏龍村的清晨,一身白衣常服的韓不寧懷中揣著幾本書,正往村中學堂走去,在他身后,是穿著件對襟短衫的洛兒。
洛兒自彥紹離去后,就在此住了下來。因得喜兒憐愛的緣故,這幾日也逐漸放松了心神;不過今日是他要去課堂的第一天,所以心中不免得有些踹踹不安。
韓不寧行走頗快,洛兒只得三步并兩步的以求跟上他的步伐。
如此行走一段,韓不寧才發(fā)現(xiàn)身邊這個小人兒的困頓模樣。
他旋即放慢腳步,以稍微等待后者。兩人不大一會兒就來到了學堂處。
此時課堂之中,學子們都已安靜地坐于位上。
村中多是八歲至十二歲的孩子在此讀書,稍大的孩子因為以前就在村外進學,所以并未到此。
韓不寧立于講臺上,望著下方安坐的十余青衣學袍,其中有男有女。
孩子們見先生已至,起身對其行禮,韓不寧還禮;然后安置了洛兒的座位,為之稍作介紹,就開始今天的課程。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孩子們跟隨韓不寧的音調讀出,瑯瑯清脆之聲遂響徹伏龍村。若是自家大人此時在田地中聽見這樣的聲音,必然是一番觀望,而后笑著用手肘略微擦拭汗水,復又低頭用力干活了。
韓不寧選擇以《明賢集》教之,此時他不圖學生多多認書識字,只先求道理育之,以養(yǎng)其性。
所謂正則通,通則達。知曉了其中道理,學生理解記憶起來自然不是問題。
除此之外,他還教習《九章算術》之基礎,也不時讓村中大人過來旁聽學習。
韓不寧此刻,真正成為一位先生了。
……
在最近一段時日里,彥紹很少與人答話,就算是干活,也多是一人。
謝大掌柜見此,私下尋沈文廷姐弟二人詢問過,了解原委過后只是輕微一嘆,就再未多言。
生死本非尋常事,奈何尋常遇死生。
作為商人特別是行商,其實也有諸多不易。眾人只見行商一趟獲利不知幾何,卻常忽略其一路的磨難。
謝大掌柜此人,以前也是一位翩翩少年郎,跟隨師傅在外行走,不說走遍了大江南北,卻也見過不少事情,早已煉就一顆平常心;但聽聞此事,心中還是不免有幾分哀容。
彥紹這個名字,他以往在縣中自是知曉幾分的。
對于平江縣的四海商鋪而言,他們存在的價值,就只是因為韓不寧這位韓家長子罷了;韓不寧在伏龍,方有平江四海商鋪。
可以說如今的四海商鋪不過是其附庸而已,甚至連此可能都算不上。
彥紹以前于縣中叫賣的水果,多是韓不寧囑咐四海商鋪之人溢價買下。
不然,以那果園一年之秋的產出,如何能讓其免于生活困苦,安心跟隨韓不寧學劍?
只因行事隱秘,未曾被彥紹發(fā)覺這點罷了。
謝大掌柜知彥紹家庭,從后者接觸韓不寧的那一刻,關于他的訊息就擺上了謝大掌柜的賬臺之上。
所以聽聞此事后,他就知曉了其中關竅,明白彥紹為何是如今的樣子。
但對于這等情況,謝大掌柜是不會選擇去干涉什么的。
他雖不知自家公子將彥紹放置于商隊之中有何意義,但這并不妨礙他懷著對其保持一定距離的態(tài)度,生怕自己某些舉動耽誤韓不寧的謀劃。
畢竟好心辦壞事,雖可憐,亦可恨。
因此他就算想要與之交好,也只是通過沈瀟薇姐弟二人間接達成此目的。
山中林葉發(fā)出沙沙聲,彥紹獨自躺在草地上望著夜空。
腦海中所有的思緒全都一團亂麻、紛紛擾擾。
理不清來路,斷不了歸途。
其實彥紹如今最大的迷障,是在于他兒時所見之一切。
他不時想到洛兒,就像回憶自己小時候一般。
洛兒如今的樣子,和他以前,又有甚么分別。
同樣是被人拋棄,又被一位老人撫養(yǎng),但彥紹是何其幸運,而洛兒又何其不幸。
這究竟是個什么世道?
彥紹不禁在心中詢問。
為何好人總被惡人欺,善者多是苦命人。
他正值七歲那年,父親去世,母親在舅舅的影響下改嫁他鄉(xiāng);幸得方老愛之,以養(yǎng)于膝下。可十二歲時方老溘然長逝,就此剩他一人。若不是還有韓不寧、王大這樣的人存在他生命中,彥紹又當如何。
沒人知道他經常半夜哭醒,跑到外面對著小河和大山發(fā)呆。
也就是那時王大伯送了彥紹一只灰狗兒,兩個無依無靠的小生命至此綁在了一塊。在往后的日子里風雨緊依,寒夜相偎。
彥紹以往總是羨慕評書中的大俠,孑然一身、毫無牽掛的在江湖之中恣意瀟灑。
未曾想自己才第一次出遠門,就遇得如此事情。
一時之間,意志難免消沉。
行走江湖雖不易,但想要借此攀過心關則更難。
以之作磨石,更添煩惱三千絲。
奈何、奈何。
夜深已然無言,只余清冷。初夏之風較末夏是有不同的,彥紹一身單薄麻衣,涼得卻是剛剛好。
林中的夜晚看不見星星,周圍營地的人都是三兩一堆,他看了眼遠處飄舞的樹葉,復又覺得風還是冷的。
但此景冷何能比心冷。
既是如此,就以月華作被,于這安然入夢。
他已然不知現(xiàn)今該如何作為,若有賊人,自當以劍斬、以拳打,總歸可以使其伏誅;但心中百般念頭襲來,面而對之,卻是毫無辦法,只能待斃。
若是彥紹已在外游歷一番,沉淀了些微思緒;待一朝時,以此觸通心之深澗,回首知曉“昨日”跡象,復來盤衡一二,或才能明了些許得失。
只是他竟毫無防備、赤身裸體的直直撞上了“南墻”,身心俱疲、頭破血流。
這是有史以來,他第一次陷入如此困局。若不踏出,雖在江湖,終究難行半步,真可謂天地共謀之,好一場問心局。
只求往后,他能確立將行之事,以夢為馬。
屆時雖肩上滿滿包袱,卻定能一路暢快、凱歌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