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鄭天挺歷史地理學講義
  • 鄭天挺 孫衛國 段曉亮 任芮欣等整理
  • 12字
  • 2020-04-10 10:39:07

乙 古地理學長編(甲編)[1]

一、地理解題[2]

1.地[3]

《說文》——元氣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陳列也。從土,也聲。(此說出《淮南子·天文訓》)[4]

《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釋地》)

《廣雅》——土也。(《釋地》)

《易·彖》——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坎

蔡邕《月令章句》——總丘陵原隰陂險曰地。(《御覽》引)

《梁書·元帝紀》——岳立川流吐霧蒸云者之謂地。

《管子》——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美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生也。

《廣韻》——土地。

《白虎通》——土之別名。

《易》——在地成形。王廙注形,謂山川等。鄭玄注形,謂草木鳥獸。虞翻(《周易集解》唐李鼎祚輯)注,謂震竹、巽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乾金、坤土。

《呂氏春秋》——長盧子曰:山岳河海水金石火木,此積形成乎地也。

《淮南子》——道始于虛霩,虛霩生宇宙,宇宙生氣,氣有漢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清妙之合專易,重濁之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文訓》)

《漢書·食貨志》——山林藪澤,原陵淳鹵之地,各以肥磽多少為差。

又《貨殖傳》——于是辯其土地、川澤、丘陵、衍沃、原隰之宜。

2.地理

《易系辭》——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理也。

《漢書·郊祀志》——祀天則天文從。祭地則地理從。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

又——天文,日月星辰所昭仰也。地理,山川海澤所生殖也。

《論衡》——上天多文而后土多理。(《書解篇》) 爛若天文之照,順若地理之曉。(《自紀篇》)

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太平御覽·地部》引“山川陵谷為之地理”。

《禮記》——是故天時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禮器》)

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紀。(《月令》)

《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王命布農事……善相丘陵、陂險、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

《管子》——天道以九制,地理以八制,人道以六制。(《五行篇》)

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禮。(《君臣篇》)

《鹖冠子》——無規圓者,天之文也,無矩方者,地之理也;天循文以動,地循理以作者也。

《春秋感精符》——冬至成天文,夏至成地理。(《御覽》引)

3.輿地

《周禮》——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鄭注:“土地之圖,若今司空郡國輿地圖。”

《史記補》三王世家(卷六十“齊燕廣陵”事在元狩六年)——臣請令史官擇吉日,具禮儀上,御史奏輿地圖。《索隱》曰:“謂地為輿者,天地有覆載之德,故謂天為蓋,謂地為輿,故地圖稱輿地圖,疑自古有此名,非始漢也。”

《后漢·光武紀》——章懷太子注:“輿,載也,言載在地者,皆圖畫之。”

《漢書·淮南王安傳》——蘇林注:“輿,猶盡載之意。”

《文選·甘泉賦》——屬堪輿以壁壘兮。李注:“張晏曰:‘堪輿,天地總名也。’”又注:“淮南子曰:‘堪輿行雄以知雌。’許慎曰:‘堪天道也,輿地道也。’”

4.麗天

《易》——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

《晉書·地理志》——星象麗天,山河紀地。

《后漢書·馮衍傳》——日月經天,河海帶地。

5.地形

許慎《淮南子·地形訓注》——紀東西南北山川藪澤,地之所載,萬物形兆所化育也。故形因以題篇。

杜佑《通典·州郡典序》——凡言地理者多矣,在辨區域,征因革,知要害,察風土。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古之地志載方域、山川、風俗、物產而已。其書今不可見,然《禹貢》、《周禮·職方氏》,其大較矣。《元和郡縣志》頗涉古跡。蓋用《山海經》例。《太平寰宇記》增以人物,又偶及藝文,于是為州縣志書之濫觴。元明以后,體例相沿。列傳侔乎家牒,藝文溢于總集,末大于本,而輿圖反若附錄。其間假借夸飾以侈風土者,抑又甚焉。

《周禮》——大司徒之職,掌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撫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序》——前上《元和國計簿》,審戶口之豐耗;續撰《元和郡縣圖志》,辨州域之疆理……況古今言地理者,凡數十家,尚古遠者或搜古而略今,采謠俗者多傳言而失實,飾州邦而敘人物,因丘墓而征鬼神,流于異端,莫切根要。至于丘壤山川,攻守利害,本于地理者,皆略而不書,將何以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勢勝之利,示形束壤制之端。

6.分類

《四庫總目·史部·地理類》——其編類:首宮殿疏,尊宸居也;次總志,大一統也;次都會郡縣,辨方域也;次河防,次邊防,崇實用也;次山川,次古跡,次雜記,次游記,備考核也;次外紀,廣見聞也。

章實齋《史籍考·釋例》——地理門類極廣,畢宮保原稿為二十二門,分荒遠、總載、沿革、形勢、水道、都邑、方隅、方言、宮苑、古跡、書院、道場、陵墓、寺觀、山川、名勝、圖經、行程、雜記、邊徼、外裔、風物,二十有二,不免繁碎。今暗分子目,統于五條之下,一曰總載,二曰分載,三曰方志,四曰水道,五曰外裔。其暗分子目,以類相從,觀者可自得也。(水道之書記)自然沿革者方入地理,其治河、導江、漕渠、水利等類于人力者入于故事部。(《中國學報》第七期)。

張之洞《書目答問》——地理類:一古地志之屬,二今地志之屬,三水道之屬,四邊防之屬,五外紀之屬,六雜地志之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瓦提县| 北安市| 信阳市| 应城市| 左权县| 抚顺市| 宣城市| 祁阳县| 英超| 三明市| 寻乌县| 朝阳县| 郎溪县| 昌黎县| 社会| 商都县| 满洲里市| 扬州市| 榆社县| 博白县| 阿坝| 淅川县| 溆浦县| 赤峰市| 明光市| 松溪县| 曲沃县| 无极县| 遂昌县| 中西区| 新建县| 饶阳县| 蒲城县| 额济纳旗| 图木舒克市| 高雄县| 汉沽区| 万年县| 陇南市| 玉溪市| 疏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