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已經在村上感覺到了疫情的嚴重和緊張,這讓陳松也越來越坐不住,因為楊曉倩自打去了疫區之后就像失蹤了一樣,電話也不接,也沒有信息回。
大年初三,陳松依然像往常一樣來到村口的勸導點,他顯得有些有氣無力,因為在周圍人的煽風點火下,他始終擔心妻子楊曉倩。
而今天一大早還在被窩的時候,岳父岳母就打來了電話,詢問楊曉倩的事情,他真不知道家人知道妻子去了疫區后會出現什么反應,反正會被氣瘋。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就在昨晚,村上接到鎮里面的通知,呼吁大家積極為疫情捐款捐物,也就在昨晚,村長通過視頻會議研究決定,把全村幾十畝的折耳根送疫區。
所以今天早上,也就是年初三,陳松站在村口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帶著口罩默默挖地的村民,他們將挖來的折耳根一捆一捆的捆好。
“楊大叔,挖這么多呀。”陳松見鄰居已經挖了一小車的折耳根就準備上前。
這一舉動把楊大叔驚得夠嗆:“你你你,別過來,保持三米,保持三米。”
陳松不由得內心感嘆了一把:該死的疫情,弄得大家都這樣了。
“你這有兩百斤了吧。”陳松翻看了一下車上的折耳根。
楊大叔放下鋤頭:“我看你爸爸昨晚就在挖了,這是準備全部捐給武漢嗎?”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嘛,當年大地震,全國可沒少支持我們。”陳松說完就將折耳根在手里撩了撩,當年波瀾壯闊的畫卷在腦海里打轉。
楊大叔忙得很:“別打擾我,等會兒鎮上派的車就要下來了。”
看著鄉親父老都在為抗擊疫情出力,陳松很欣慰的向村委會走去,在路上,還遇到了一位八十歲的老爺爺過來交捐款,三百元。
這老爺爺陳松認識,兒女在外地打工,獨居在家,生活條件也不是很好,但他依然把三百元錢給了村上,讓村上代為交給武漢人民。
看著老爺爺遠去的背影,陳松扯了扯口罩:“村長,你好意思收呀。”
村長眉頭一緊眼珠子變得犀利起來:“對了,我把這事忘了,你是退伍軍人,來,你自覺點,五十還是一百?”
“我捐一千。”陳松說著就從包里掏出一疊百元大鈔遞給村長。
村長頓時愣住了,一千!這可是最多的:“真捐?”
“捐!”陳松帶著忐忑的心情向村部走去,對于武漢的感情,他是認真的,畢竟那里曾經是他的第二故鄉,服役五年,收獲愛情與家庭的地方。
陳松在村委會填了一會兒的表格,忽然村長就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村長:“陳松,你們家大貨車是不是開回來了?”
貨車!陳松莫名其妙的點了點頭,繼續悶頭寫字。
村長見陳松肯定的點頭,于是繼續道:“對,我們村能找到一輛。”
……
等待村長掛了電話,陳松才放下手里的筆扯了扯口罩問道:“要用車嗎?疫情期間都到處都封路,開不出去的。”
村長眉頭緊鎖:“現在這形勢嚴峻,縣里也找不到車,哎。”
“找車干什么?”陳松隨口問道。
村長:“縣里準備了一批物資要捐給武漢,可現在沒人愿意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