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采訪
- 我可能活在夢里
- 琳乃同學
- 2419字
- 2020-10-01 20:57:01
烏中操場內(nèi),人潮涌動。
今日回學校填志愿的學生不少,也有不少人遺憾缺席,或準備復讀。
烏中校方今日特地舉辦慶典,目的昭然若揭。
畢竟一個小縣城里,百年難遇出了一位全國理科高考狀元。
校方正是想打這道噱頭,借著此次機會好好做下宣傳。
此次從開川趕來的電視臺記者來頭不小,畢竟開川所屬轄區(qū)出了個全國理科高考狀元,自然會引起上面重視。
最前方的主席臺下,依次落座不少烏城領導,包括徐飛揚的父親烏城縣高官徐志國。
當全場肅靜,紅旗招展時。
作為東道主的烏中校長姜崇明,先打了一通漂亮的場面話,不算文縐縐,起碼沒讓底下的學生們昏昏欲睡。
之后輪到此次典禮的主角登場。
當陸遲站在主席臺上,放眼望去,臺下黑乎乎一片。
分明身處如此正式的場合,他卻有些心不在焉。
第一次站在這地方,是開學時的演講,第二次,則是與宋闌珊合唱了首歌。
轉(zhuǎn)眼間,自他重生以來,已經(jīng)快一年的時間。
回首望去,有過遺憾,也曾彌補過遺憾。
未等思緒飄遠,一名電視臺記者走上臺。
感受著不少攝像機的照射,陸遲難得有些拘謹。
看得出這名記者是個老油條,為表親民,先問了陸遲一些家長里短,還有他想要報考的大學等等,當?shù)弥褕罂急镜氐拈_大時,贏得下方一陣喝彩。
畢竟是在開川出的高考狀元,如果跑去外地上大學了,高層面子上過不去,所謂的人才流失。
許是看出被采訪人有些緊張,記者試圖先緩和氣氛。
“養(yǎng)育了陸遲同學的風水寶地,對你而言,除開母校外還有沒有什么特殊點的地方呢?”
“其實剛到烏城時我還有點水土不服,所以說呢,我當年高考就沒這狀元命。”
陸遲漸漸鎮(zhèn)定下來,連眼睛都沒眨一下。
“終結(jié)村吧,風景優(yōu)美環(huán)境適宜,我打小就經(jīng)常跑去那兒玩,后來每次考試前都去那沾沾福氣,你別說還真管用。”
“哦還有村長盧姥爺,他年紀大但心不小,像開掛一樣帶著村里人致富。”
說到后面,陸遲還好心提醒,“不過那里的人只會說方言,可能交流上略有不便。”
這世上從不缺少迷信的人,難免會好奇養(yǎng)育了如此人杰的偏僻小縣,該是怎樣的特殊。
相信經(jīng)過此次采訪,會吸引不少人去終結(jié)村旅游,甚至能帶動烏城的gdp。
伴隨時間流逝,記者回歸正軌,拋出了一個問題。
“高三學子寒窗苦讀數(shù)年,只為金榜題名那一刻,不少人都清楚,理科狀元的含金量是比文科稍高的。”
“且許多人都在議論今年的考題很難,但陸遲同學卻比歷年高考狀元多上很多分。”
“請問陸遲同學你榮獲今年狀元,心里有些什么感慨呢?”
陸遲面對鏡頭笑了下,一臉人畜無害。
“有手就行。”
此話一出,底下頓時傳來一陣噓聲。
記者臉色也僵了瞬,但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讓他很快反應過來。
年輕人嘛,一時榮耀加身,膨脹了也說得過去。
“哈......哈,陸遲同學還挺幽默的。”
記者只能生硬的打了個圓場,不動聲色的轉(zhuǎn)移話題。
“我也相信,除開在學校里的正常上課,陸遲同學也跟大多考生那樣報過不少補習班。”
“這也正是現(xiàn)在許多考生家長所關注的話題,隨著時代進步,市面上逐漸出了許多補習機構,但良莠不齊,有好有壞。”
“都說學霸有自己獨特的學習理解,請問陸遲同學有沒有什么能跟我們分享的呢?”
終于來了。
陸遲心中一動,早已備好的腹稿呼之欲出。
可下一秒,差點從臺上摔下去。
“嗯,我女兒現(xiàn)在就在一家名叫易氏教育的補習機構上課。”
“那里分為大班,小班以及一對一輔導模式,最近更推出了全日制和心理輔導課程。”
“不知道陸遲同學,有沒有聽說過這家教育機構?”
默默聽完后,陸遲一度有被嗆到。
難道這是易長安找來的托?
他扭過頭,看向一無所覺的記者,目光止不住的怪異。
怎么辦,這人把他準備好的臺詞都搶走了。
不過須臾間,陸遲已經(jīng)想到第二條路,臉上掛滿某人的招牌式嗤笑。
“那家教育機構我也去補習過一段時間,但虛有其表,對我沒什么幫助。”
“我理解,大多家長都望子成龍,病急亂投醫(yī),但他們都被騙了!都上當了!”
關于后半段,陸遲想,在不久的將來應該會印證他確實沒騙人。
“不會吧?我聽我女兒說那里的老師們都特別負責,學習氛圍良好,教育質(zhì)量也經(jīng)得住檢驗。”
見他只是搖頭,記者沒深究。
“陸遲同學,那你還報過哪些補習機構,不妨給大家推薦推薦?”
大男孩恰到好處的停頓了下,看樣子似乎不屑撒謊。
“我只報過那一家。”
聽到這里,記者逐漸回過味來。
眼前的狀元郎帶著濃濃的自負,純粹依靠自己能力才考上狀元。
可越是如此,他竟覺得自家女兒說的沒錯,那家教育機構應是有真材實料的。
當采訪結(jié)束,電視臺的人和縣里的領導相繼離去。
離去時,記者渾然不知自己扮演了紅臉的角色,甚至想著回頭給幾個親戚也推薦下那家易氏教育。
此次采訪,將在開川各大區(qū)縣的電視臺上陸續(xù)播出,乃至其他城市也會插播。
操場上的學生們也逐漸退場,環(huán)境里泛起有序的嘈雜。
若對陸遲不熟的人,也許會認為這是個自大的人,不論舉止言談太過自負。
但在那些人里面,并不包括與其打過交道的姜崇明。
還未離場的他,已經(jīng)徹底看明白了,陸遲根本就是為那個易氏教育做宣傳來的。
將陸遲的行為拆分開,可以理解為先塑造出一個自負的人設,隨后打了個反心理。
若選擇將易氏教育形容的天花亂墜,相信在大多有心人眼里都能看出端倪,也就起不到宣傳的效果。
想到這,姜崇明忽地反應過來。
難道從一開始,陸遲就是故意表現(xiàn)得這么膨脹和自負?
若是一個極度自負的人所貶低的東西,那就值得考量了。
人總是一種好奇心強的動物,且自以為是的更傾向于自己的判斷。
越是將一件事物貶得一無是處,越能激發(fā)人們的探索心理。
在心里的神秘感和期望度,也就會蹭蹭蹭的往上漲。
而陸遲抓住的正是這種心理。
姜崇明坐在臺下,想通這一切后,后背莫名一陣發(fā)涼。
就算是當初面對胡地那件事,少年人也是位居幕后,鋒芒沒有如此尖銳。
因為這些臨場反應不可能提前編排,除非陸遲能確信自己考上狀元以接受采訪,何況還半路殺出個扮紅臉的記者。
其中變數(shù)實在太多。
這種心思深沉的人,自家女兒怎么可能玩的過他。
恐怕會被吃得死死的。
仿佛印證著猜想,視野中,一團驕陽似火正漸漸走向臺中央。
靚麗少女總能輕易的引人注目,逐漸吸引不少退場學生停下腳步。
眼看無法阻止,姜崇明只能無奈的扶額。
已經(jīng)被吃得死死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