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間機械臂建模、規劃與控制
- 陳鋼
- 2526字
- 2020-04-22 12:08:49
1.2.1 國外典型空間機械臂發展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航天局等國家與機構在空間機械臂相關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并成功研發了多套空間機械臂。下面對國外具有代表性的空間機械臂進行簡要介紹。
1. 在軌操作空間機械臂
(1)航天飛機遙控機械臂系統
航天飛機遙控機械臂系統(Shuttle Remote Manipulator System,SRMS)[2]又稱加拿大1號臂(Canadarm1),由加拿大MD Robotic公司生產,1981年首次安裝在美國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上執行任務,如圖1-4所示。SRMS具有6個自由度,長約15.2 m,總質量約410 kg,最大負載30000 kg。SRMS主要用于將航天飛機上的有效載荷放入預定軌道,協助航天員對發生故障的航天器進行維修,以及校正偏離預定軌道的人造衛星等。隨著2011年航天飛機項目的終止,SRMS暫時結束了其航天使命。

圖1-4 航天飛機遙控機械臂系統(SRMS)
(2)空間站遙控機械臂系統
空間站遙控機械臂系統(Space Station Remote Manipulator System,SSRMS)[3]又稱加拿大2號臂(Canadarm 2),由加拿大MD Robotic公司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聯合研制,于2001年成功發射,如圖1-5所示。SSRMS具有7個自由度,長約17.6 m,總質量約1800 kg,最大負載116000 kg。SSRMS安裝于空間站的桁架基座裝置上,可用于執行電池組與軌道單元的更換、空間站載運物的回收和軌道器的對接與分離等任務。

圖1-5 空間站遙控機械臂系統(SSRMS)
(3)專用靈巧機械臂
專用靈巧機械臂(Special Purpose Dexterous Manipulator,SPDM)[4]又稱Dextre,于2008年發射到國際空間站。如圖1-6所示,SPDM是個雙臂機器人,每條手臂具有7個自由度,長約3.7 m,質量約1660 kg,最大負載600 kg,可執行諸如空間站表面的小部件移除等高精度要求任務。它既可作為SSRMS的操作終端,也能夠獨立作業,用于輔助宇航員的艙外活動,從而降低宇航員出艙行走的危險。

圖1-6 專用靈巧機械臂(SPDM)
(4)日本實驗艙遙控機械臂系統
日本實驗艙遙控機械臂系統(Japanese Experiment Module Remote Manipulator System,JEMRMS)[5]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JAXA)研制,于2008年發射,如圖1-7所示。JEMRMS由主臂和小臂串聯組成,主臂和小臂均具有6個自由度,總長約12 m,最大負載6400 kg。JEMRMS安裝在國際空間站的日本“希望號”實驗艙上,主要用于執行實驗艙的輔助裝配、暴露實驗平臺的負載更換等任務。

圖1-7 日本實驗艙遙控機械臂系統(JEMRMS)
(5)歐洲機械臂
歐洲機械臂(European Robotic Arm,ERA)[6]由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研制,如圖1-8所示。ERA具有7個自由度,長約11.3 m,總質量約580 kg,最大負載8000 kg。ERA將隨俄羅斯“科學號”實驗艙發射并被安裝于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艙段部分,主要用于執行在軌裝配任務和其他艙外服務,如對空間站的外表面進行監測等。

圖1-8 歐洲機械臂(ERA)
(6)小型空間機械臂系統
小型空間機械臂系統(Robot Technology Experiment on Spacelab D2-Mission,ROTEX)[7]是原德國航天飛行管理局(Deutsche Agentur für Raumfahrtangelegenheiten,DARA)針對艙內作業開發的第一個小型智能遙操作空間機械臂,于1993年成功發射,如圖1-9所示。ROTEX具有6個自由度,長約1 m。ROTEX在國際空間站上能夠以地面預編程方式、地面重編程方式、地面遙操作方式、宇宙飛船內遙操作方式、基于虛擬環境的遙傳感器編程方式、自主方式等多種工作模式執行小型機械桁架構建、軌道可替換單元(Orbital Replacement Units,ORU)部件替換、漂浮物體捕獲等任務。

圖1-9 小型空間機械臂系統(ROTEX)
(7)“軌道快車”系統機械臂
“軌道快車”系統(Orbital Express System,OES)[8]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牽頭研制,包括自主空間傳送機器人軌道器(Autonomous Space Transport Robotic Orbiter,ASTRO)和下一代服務衛星(NEXT Generation Serviceable Satellite,NEXTSat)2部分,于2007年發射升空,如圖1-10所示。ASTRO上安裝有由加拿大MD Robotic公司生產的空間機械臂,其具有7個自由度,長約3 m,用于執行NEXTSat的維護和捕獲任務。研究人員利用ASTRO上的空間機械臂在太空中完成了一系列驗證試驗,如控制其成功捕獲了NEXTSat,并完成了針對后者的燃料補給與電池安裝任務。

圖1-10 “軌道快車”系統空間機械臂
(8)工程試驗衛星機械臂
工程試驗衛星(Engineering Test Satellite VII,ETS-VII)[9]由日本東芝公司研制,于1997年發射,如圖1-11所示。ETS-VII上搭載一條具有6個自由度的機械臂,其長約2.4 m,質量約400 kg。機械臂手部關節和末端執行器均安裝有攝像機,能夠將畫面傳送至地面控制實驗室,利于地面實驗人員實施相關操作。研究人員可利用ETS-VII上的機械臂完成機械臂與衛星姿態的協同控制和對在軌衛星及其ORU部件的捕獲等實驗。

圖1-11 工程試驗衛星(ETS-VII)
2. 星表探測空間機械臂
(1)Rocky 7探測車機械臂
Rocky 7探測車是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10]于1997年研發的火星探測車地面樣機,主要用于驗證火星表面長距離行走(50 km)所需的技術。Rocky 7探測車前端搭載一條具有2個自由度的輕型機械臂,其質量約650 g,長約32 cm,如圖1-12所示。該機械臂攜帶類似于鏟子的末端執行器,主要用于樣品的挖掘與運輸。

圖1-12 Rocky 7探測車及其機械臂
(2)“機遇號”和“勇氣號”探測車機械臂
IDD(Instrument Deployment Device)是美國JPL于2003年為火星探測車“機遇號”(Opportunity,MER-B)與“勇氣號”(Spirit,MER-A)所設計的輕型機械臂[11],如圖1-13所示。IDD具有5個自由度,長約1 m,自重約4 kg,最大負載2 kg,末端定位誤差小于±5 mm,重復定位誤差小于±4 mm。該機械臂末端攜帶穆斯堡爾譜儀(MB)、阿爾法粒子X射線譜儀(APXS)、顯微成像儀(MI)、巖石研磨工具(RAT)等科研儀器,可對火星表面土壤樣品進行采樣分析。

圖1-13 “機遇號”/“勇氣號”探測車及其機械臂
(3)NASA“鳳凰號”探測車機械臂
NASA“鳳凰號”[12]探測車于2008年在火星北極圈一處平坦的永久凍土地帶著陸,其可利用氣象儀、立體照相機、鋁鈦合金機械臂等裝置開展各種探測,如圖1-14所示。安裝在該探測車上的機械臂具有4個自由度,長約2.35 m,其末端裝有鋸齒形刀片和波紋狀尖錐,能從堅硬的極區凍土表面鉆取土壤樣品。

圖1-14 NASA“鳳凰號”探測車及其上的機械臂
(4)“好奇號”探測車機械臂
“好奇號”探測車(Curiosity)[13]是美國火星科學實驗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MSL)研制的新型火星探測車,于2011年發射。該探測車上安裝有長約2.1 m的機械臂,攜帶有化學和礦物學分析儀、火星樣本分析儀等設備,用于輔助完成巖石和土壤樣品的獲取、加工、分析等操作,如圖1-15所示。

圖1-15 “好奇號”探測車及其上的機械臂
(5)Marsokhod探測車機械臂
Marsokhod探測車[14]是由俄羅斯和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Armes Research Center,ARC)共同開發的一款地面試驗樣機,如圖1-16所示。其配備具有5個自由度的機械臂,最大伸展長度約1 m。該機械臂將隨Marsokhod探測車先后對月球和火星進行探測并完成星體表面土壤的挖掘、收集等任務。

圖1-16 Marsokhod探測車及其上的機械臂
- Internet接入·網絡安全
- 現代測控電子技術
- 過程控制工程及仿真
- Hands-On Machine Learning on Google Cloud Platform
- Cloud Analytics with Microsoft Azure
- JMAG電機電磁仿真分析與實例解析
- 數據產品經理:解決方案與案例分析
- 智能工業報警系統
- 深度學習中的圖像分類與對抗技術
- 現代機械運動控制技術
- Blender Compositing and Post Processing
- INSTANT Drools Starter
- Building a BeagleBone Black Super Cluster
- 網絡安全概論
- Flash CS5二維動畫設計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