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高宗南逃住揚州
- 趣談古今
- 趙懿辰
- 1127字
- 2020-06-10 18:00:00
有一天,高宗和大臣們正在議事,突然有人來報,稱應天府知府在城內抓了一個金朝的使者,此人稱自己來傳太上皇旨意。
趙構一聽,也不知這人是真是假,便要應天府將此人送到了皇宮內,但又不知真假,便將此人監管了起來。
李綱聽聞此事,連忙和趙構言道:“來者既然自稱太上皇之信差,就該以禮相待,怎能幽禁!”
趙構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李綱,李綱卻覺得,即便此人是假,也應該正大光明的帶到朝堂之上,讓群臣看看,以提高警惕。在李綱的一再堅持下,趙構不情愿的將此人宣入大殿。
來人見趙構坐于龍椅之上,急忙跪下施禮,趙構一看便認了出來,這人是曹勛,原來是龍德宮總管,靖康之難被金人俘虜而走。
趙構問道:“你口口聲聲稱有太上皇旨意,詔書何在?”
曹勛脫下上衣,翻轉而來,見內寫著八個字“若繼大位,來援父母”,見了這幾個字,趙構心里有些高興了。因為雖然登基了,但沒有自己哥哥的退位之詔,也沒有父親的認可,他生怕世人說自己得位不正,這下雖然這八個字沒有說讓他繼位,但也是默認了他繼位的事實。
高宗一邊兒高興,可又一邊兒難過起來,心想這父母兄弟、皇族國親都淪落他國,已成囚徒,又聽曹勛說了一些五國城的情況,趙構不禁掩面流淚。
可閑談一大堆也沒有提救父母的事,李綱言道:“太上皇北國傳書,意在勉勵大宋朝野一心,皇上應早日北伐,迎回二圣。”
話說了出去,趙構卻遲遲沒有言語,過了好一會兒,趙構便離開大殿,只留群臣在大殿內不解。
第二天一大早,趙構下旨說自己有心準備巡幸江南。李綱聽說以后氣的要死,趕忙給皇上寫了奏疏,言道:“陛下欲往江南,臣以為不可,若偷取一時之安樂,而必有禍端在后,若陛下留于中原,百姓安心,方可立國,太上皇有意求陛下北伐,以救父母,若陛下南去,父母又當如何?”
意思也很簡單,以春秋大義責備賢者,義正言辭正好擊中了趙構的要害。無奈之下,趙構只好撤回南下的旨意,留在中原。可此時,趙構已對李綱心有不滿。
過了一陣子,汪伯彥上疏,稱李綱獨霸朝政,左右皇權,為人結黨營私。趙構看了奏折以后,便叫李綱進宮親自看了這汪伯彥的奏折。
李綱看后心中已經明白了一切,就和趙構說道:“自古君子與小人難以并存。”可李綱說話此話,趙構沒有任何反應,這意思也就很明白了,無非就是讓李綱自己離開朝廷。
幾日后,李綱遞呈辭書,堅持辭官。趙構見狀便假意挽留了一下,李綱一眼就看出了高宗的虛偽。
李綱辭職以后,朝廷就沒了丞相,這就好比一個企業沒有了總經理。此時,趙構卻不急著另立丞相,而是下詔準備南巡。
詔書一下,朝廷文武驚訝,這完全就是朝令夕改啊,前兩天說不去了,今天又說還要去……
此時,汪伯彥進言,勸趙構前往揚州,稱此地依山靠水,物華天寶,更有古詩稱“煙花三月下揚州”,高宗被汪伯彥說的暈頭轉向,心服口服的,一拍桌子便決定南巡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