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負債融資數量、利率與模式創新風控研究
- 宋力源 張誠 王鳳羽
- 550字
- 2021-04-09 14:23:34
1 適度負債論:工業企業負債率適度增加可以提高利潤率水平嗎?——來自2002—2016年的時序數據證據
1.1 問題的提出
自從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加上近些年令人感到躊躇不安的“歐債危機”系列陣痛事件,人們對于公司負債融資經營利好的信任已經降到了最低點。一些國家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開始更加微觀審慎地進行資產方管理,一些國外企業也開始對正常的負債經營感到不安。為了實現經濟復蘇,美國聯邦儲蓄委員會推出了“QE1計劃”,在公開操作市場買入政府支持企業債券以降低公司負債經營的違約風險;歐洲、日本也推出了“歐版QE計劃”和“日版QE計劃”,以降低債務違約風險。
一方面,2015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企業要降低融資成本和去杠桿率,中國社科院李楊研究員認為需要控制我國企業目前的債務水平。但另一方面,我國近兩年采取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央行幾次下調了存貸款基準利率,2017年1月份社會融資總規模達到了37377.03億元,有商業銀行貸款規模為23132.85億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去杠桿而另一方面增加企業債務融資規模,看似矛盾的做法內在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國不少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以及企業家對于企業負債經營的未來利弊感到疑惑:企業資產負債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企業經營利潤的增加?為什么我國金融機構要為中小企業注入更多的資金流動性?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通過對宏微觀企業經營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來找出金融現象背后的原因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