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經濟與政策研究2018(下)
- 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 西南財經大學地方財政研究中心
- 2244字
- 2021-03-12 17:47:25
五、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市場化制度,在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同時,造成了各地區市場化進程步調不一,進而使市場化水平參差不齊,在促進較發達地區以更快的速度發展和促進欠發達地區以相對較慢的速度發展的同時,放大了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擴大了區域發展差距。政府干預有各種形式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比如政府轉移支付等措施,旨在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發展,致力于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本文以中國31個省(市、區)的面板數據為基礎,首先,運用動態面板通過對收斂機制的探討,在考慮單一維度的情況下,得出市場化水平確實起到了擴大區域差距的作用,而政府干預確實起到了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的作用的結論;其次,為了考慮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情況下,得出區域差距、市場化水平與政府干預彼此之間的因果聯系。我們基于對門檻模型的討論研究,得出如下結論:①在政府干預度較低的情況下,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化水平的提高會起到縮小區域差距的作用;在政府干預度逐漸加強的情況下,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化水平的提高對區域發展差距的縮小作用會有所減小;甚至在政府干預達到一定強度后,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化水平的提高不僅不會起到縮小區域差距的作用,而且會起到擴大區域差距的作用。②無論是在市場化水平較高的地區還是在市場化水平較低的地區,實證檢驗結果顯示,政府干預都只起到了擴大區域發展差距的作用。這可能是因為不合理的政府調控造成了區域發展的“隱性差距”。③市場化水平的不同是導致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政府干預在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方面的作用也很小,甚至政府干預對市場經濟還起到了扭曲的作用。
根據以上結論,我們提出以下政策建議:①明確政府職能,進行適度有效的政府干預。總體保持較低的政府干預,針對不同區域實行差別化的區域政策,尤其是要與區域的市場化進程相適應,努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②完善市場機制,加快市場化進程的發展。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當市場化水平充分提高時,極大地促進了要素的流動,當不同區域之間的要素流動可以以很小的成本甚至不需要成本并以極高速度自由流動時,甚至可以預測,區域發展之間的差距縮小是必然的,并且可以預見這只是時間問題。③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促進“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耦合,使雙方形成正向互動的關系。努力發揮市場的有效性,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努力實現政府“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在充分發揮政府彌補市場不足的作用的同時使市場機制可以起到校正政府干預相對失靈的作用。因此,有效市場加有為政府才能在促進中國經濟以及各方面發展的同時起到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安虎森,何文.區域差距內生機制與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思路[J].探索與爭鳴,2012 (7):47-50.
[2]安世界.中國區域發展差距的理論根源與對策思路[J].經濟縱橫,2017(3):141-148.
[3]蔡昉,都陽.區域差距、趨同與西部開發[J].中國工業經濟,2001(2):48-54.
[4]陳長石,劉晨暉.基于中心-外圍模型的區域發展不平衡測算及其空間分解[J].經濟管理,2015(2):31-40.
[5]程銳.市場化進程、企業家精神與地區經濟發展差距[J].經濟學家,2016(8):19-27.
[6]金相郁,武鵬.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趨勢及其特征——基于GDP修正后的數據[J].南開經濟研究,2010(1):79-96.
[7]賈俊雪,郭慶旺.中國區域經濟趨同與差異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5):61-68.
[8]林毅夫,李周.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地區差距分析[J].經濟研究,1998(6):3-10.
[9]陸云航.市場化與中國地區差距[J].財經問題研究,2005(11):31-37.
[10]羅浩.試論政府干預區域經濟差距的緣由[J].經濟地理,2006(5):416-417.
[11]李雙菊.改革、市場化與中國地區差距的實證研究[J].國民經濟管理,2006 (4):24-30.
[12]馬拴友,于紅霞.轉移支付與地區經濟收斂[J].經濟研究,2003(3):26-33.
[13]彭國華.中國地區收入差距、全要素生產率及其收斂分析[J].經濟研究,2005 (9):19-29.
[14]潘文卿.中國區域經濟差異與收斂[J].中國社會科學,2010(1):72-84.
[15]孫曉華,李明珊.王昀.市場化進程與地區經濟發展差距[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6):39-55.
[16]孫海剛.市場化進程中的中國地區經濟差距成因研究[J].財經研究,2007(9):101-111.
[17]沈坤榮,馬俊.中國經濟增長的“俱樂部收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經濟研究,2003(1):33-39.
[18]孫久文,夏文清.區域差距與亟待解決的問題[J].改革,2011(6):48-53.
[19]湯夢玲,李仙.世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軟科學,2016(10):90-97.
[20]魏后凱.中國地區間居民收入差異及其分解[J].經濟研究,1996(11):66-73.
[21]王珺.區域差距再評估與縮小路徑[J].學術研究,2017(11):79-87.
[22]汪劍平.程啟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趨同和趨異及其制約因素[J].求索,2009 (10):38-39.
[23]許召元,李善同.近年來中國地區差距的變化趨勢[J].經濟研究,2006(7):106-116.
[24]徐現祥,李郇.中國城市經濟增長的趨同分析[J].經濟研究,2004(5):40-48.
[25]謝安世.中國區域發展差距的理論根源與對策思路[J].經濟縱橫,2017(3):141-148.
[26]謝里,諶瑩,鄺湘敏.產業集聚拉大了地區收入差距嗎?[J].經濟地理,2012 (2):21-26.
[27]楊敏.區域差距與區域協調發展[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2):26-32.
[28]鐘昌標.區域協調發展中政府與市場的作用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36-77.
[29]張自然.區域差距、收斂與增長動力[J].金融評論,2017(1):94-126.
[30]張志超,吳曉忠,陳曉聲.區域差異、逆向財政機制與城鄉收入差距[J].國民經濟管理,2014(8):1-10.
[31]章奇.中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分析[J].管理世界,2001(1):105-110.
[32]BHALLA A, YAO S J, ZHANG Z Y. Regional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China[J]. The Economics of Transition,2003:11(1):25-39.
[33]EVANS P, KARRAS G. Convergence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6,37 (2):249-265.
[34]KAI Y. China's Regional Inequality,1952—1985[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199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