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級財務會計(第三版)
- 胡世強 曹明才 劉金彬 劉羽主編
- 7字
- 2021-03-12 09:43:38
3 或有事項核算
3.1 或有事項的內涵及特征
3.1.1 或有事項的含義及常見或有事項
1.或有事項的含義
或有事項,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其結果須由某些未來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才能決定的不確定事項。
2.常見的或有事項
(1)企業常見的或有事項主要包括未決訴訟或仲裁、債務擔保、產品質量保證(含產品安全保證)、承諾、虧損合同、重組義務、環境污染整治等。由于這些不確定事項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對或有事項的確認、計量和披露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的具體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2)企業由于建造合同、所得稅、企業合并、租賃、原保險合同和再保險合同形成的或有事項,則分別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原保險合同》《企業會計準則第26號——再保險合同》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3.1.2 或有事項的特征
(1)或有事項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是指或有事項的現存狀況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引起的客觀存在。
比如,未決訴訟雖然是正在進行中的訴訟,但該訴訟是企業因過去的經濟行為導致起訴其他單位或被其他單位起訴。這是現存的一種狀況而不是未來將要發生的事項。
未來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經營虧損等,不屬于企業會計準則規范的或有事項。
(2)或有事項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是指或有事項的結果是否發生具有不確定性,或者或有事項的結果預計將會發生,但發生的具體時間或金額具有不確定性。
比如,債務擔保事項的擔保方到期是否承擔和履行連帶責任,需要根據債務到期時被擔保方能否按時還款加以確定。這一事項的結果在擔保協議達成時具有不確定性。
再比如,企業因生產排污治理不力并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而被起訴,如無特殊情況,該企業很可能敗訴。但是,在訴訟成立時,該企業因敗訴將支出多少金額,或者何時將發生這些支出,是難以確定的。
(3)或有事項的結果由未來事項決定,是指或有事項的結果只能由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才能決定。
例如,企業為其他單位提供債務擔保,該擔保事項最終是否會要求企業履行償還債務的連帶責任,一般只能看被擔保方的未來經營情況和償債能力。如果被擔保方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良好且有較好的信用,那么企業將不需要履行該連帶責任。只有在被擔保方到期無力還款時企業才承擔償還債務的連帶責任。
3.1.3 或有負債
或有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潛在義務,其存在須通過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實;或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不是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或該義務金額不能可靠地計量。
或有負債涉及兩類義務:一類是潛在義務,另一類是現時義務。
1.潛在義務
潛在義務,是指結果取決于不確定未來事項的可能義務。也就是說,潛在義務最終是否轉變為現時義務,由某些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才能決定。或有事項作為一項潛在義務,其結果如何只能由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來證實。
例如,2017年12月12日,A公司因故與B銀行發生經濟糾紛,并且被B銀行提起訴訟。直到2017年年末,該起訴訟尚未進行審理。由于案情復雜,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從2017年年末看,訴訟的最后結果如何尚難確定。2017年年末,A公司承擔的義務就屬于潛在義務。
2.現時義務
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或有負債作為特殊的現時義務,其特殊之處在于:該現時義務的履行不是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或者該現時義務的金額不能可靠地計量。
其中,“不是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指該現時義務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可能性不超過50%(含50%)。例如,2017年10月,A公司與C公司簽訂擔保合同,承諾為C公司的某項目貸款提供擔保。由于擔保合同的簽訂,A公司承擔了一項現時義務。但是,承擔現時義務并不意味著經濟利益將很可能因此而流出A公司。如果2017年度C公司的財務狀況良好,則A公司履行連帶責任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說,從2017年年末看,A公司不是很可能被要求流出經濟利益以履行該義務,該項現時義務應屬于A公司的或有負債。
“金額不能可靠地計量”,是指該現時義務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金額”難以合理預計,現時義務履行的結果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例如,A公司還涉及另一樁訴訟案,根據以往的審判案例推斷,A公司敗訴的可能性很大。但至2017年年末,法院尚未判決,A公司無法根據經驗判斷未來將要承擔多少賠償金額,因此該現時義務的金額不能可靠地計量,該訴訟案件即形成一項A公司的或有負債。
或有負債無論是潛在義務還是現時義務均不符合負債的確認條件,因而不予確認。
3.1.4 或有資產
或有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潛在資產,其存在須通過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實。
或有資產作為一種潛在資產,其結果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只有隨著經濟情況的變化,通過某些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才能證實其是否會形成企業真正的資產。
例如,某年12月20日,A公司狀告D公司侵犯了其商標權。至該年12月31日,法院還沒有對訴訟案進行公開審理,A公司是否勝訴尚難判斷。對于A公司而言,將來可能勝訴而獲得的資產屬于一項或有資產,它是由過去事項(D公司“可能侵犯”A公司的專利權并受到起訴)形成的。但這項或有資產能否真的轉化成其真正的資產,要由訴訟案的調解或判決結果確定。如果終審判決結果是A公司勝訴,那么這項或有資產就轉化為A公司的一項資產。如果終審判決結果是A公司敗訴,那么或有資產便“消失”了,并需承擔支付訴訟費的義務。
或有資產不符合資產的確認條件,因而不能在會計報表中予以確認。并且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一般不應在附注中披露或有資產。但或有資產很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應當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預計產生的財務影響等。
由于影響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的因素處于不斷變化之中,企業應當持續地對這些因素予以關注。隨著時間推移和事態進展,或有負債可能轉化為企業的負債或預計負債,符合負債(預計負債)的確認條件,此時應當予以確認。類似地,或有資產對應的潛在權利也可能隨著相關因素的改變而發生性質變化,如果某一時點企業基本確定能夠收到這項潛在資產并且其金額能夠可靠計量,則應當將其確認為企業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