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研究
- 張旭蕾
- 3070字
- 2021-03-12 09:40:08
前言
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在推動一場深刻的商業革命,它對于企業運營模式來說幾乎是革命性和顛覆性的。特別是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單憑自身內部資源的整合,已經難以把握快速變化的市場機遇,于是它們開始將注意力轉向企業外部。而虛擬企業作為一種以提升核心能力為目標、優化整合企業外部資源的手段,開始成為企業適應經濟全球化、網絡化的現實選擇。
虛擬企業以其具有快速開發產品、滿足個性化需求等優點,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并成為管理學界重要的研究對象。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理論界和實務界對虛擬企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較多探討,但仍然有許多問題沒有取得共識。如何針對財務管理特點制定虛擬企業的財務制度,目前已有的文獻尚未對此進行系統的研究。本書就是力圖在深入認識財務制度安排的基礎上,對虛擬企業的財務問題做出系統的分析,并提出較完整和較具體的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框架,以期能對虛擬企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嘗試有所助益。
本書的研究思路:首先,分析虛擬企業的內涵、性質、特性、組織模式等理論問題,為本書奠定研究基礎;然后,從制度安排的含義入手,提出財務制度安排的理論結構,并在此基礎之上,結合虛擬企業的特點,構建出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的理論框架,為具體財務制度的設計提供理論支持;最后,對虛擬企業顯性財務制度、隱性財務制度、財務治理等具體問題進行詳細的探討。
本書共分7章,各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1章,緒論。本章介紹了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研究的背景、成果、意義、思路和方法。
第2章,虛擬企業理論詮釋。本章首先從虛擬企業的溯源入手,通過比較分析得出了虛擬企業的具體內涵;同時,分別從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的視角探討了虛擬企業的性質。其次,本章分析了虛擬企業的特性,這些特性也是其區分于傳統企業的顯著特性。最后,本章分析了虛擬企業的組織特征,根據核心成員數量的不同,認為虛擬企業可以分為聯邦模式、平行模式和星型模式三種組織類型,這也為虛擬企業財務組織結構的分析奠定了理論基礎。
第3章,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的理論擴展和內容框架。首先,本章在辨析制度和制度安排的基礎上,探究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概念的內涵。其次,本章從制度經濟學和現代財務理論的角度來分析財務制度安排的理論基礎,這是研究財務制度安排問題的前提。再次,本章提出財務制度安排的理論結構主要由目標、本質、主體、對象、假設等抽象理論問題構成,并在財務制度安排理論結構一般性描述的基礎上,結合虛擬企業的特點,對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的理論結構進行了重構。最后,本章在顯性財務制度、隱性財務制度、財務治理三者形成橫向制度安排的基礎上,針對虛擬企業的動態性,提出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縱向虛擬企業顯性財務制度,從而構建出虛擬企業“立體式”的制度安排框架。
第4章,虛擬企業顯性財務制度安排。顯性財務制度在虛擬企業財務制度框架中居于重要地位,它具有較強的財務約束力。本章首先分析了顯性財務制度應該遵循的原則,再依據虛擬企業的生命周期,勾勒出虛擬企業醞釀期、組建期、運作期、解體期財務制度的基本藍圖。虛擬企業醞釀期的財務制度主要包括市場機遇價值評估制度、預計期望收益衡量制度;組建期的財務制度主要有籌資制度、投資制度;運作期的財務制度是顯性財務制度的核心,主要包括風險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成本控制制度、績效評價制度;解體期的財務制度安排應從項目中止識別制度、清算制度兩方面進行考慮。
第5章,虛擬企業隱性財務制度安排。隱性財務制度是一種無形規范,以“軟約束”力量構成財務有效運行的內在驅動力,需要自覺執行。隱性財務制度的基礎是財務倫理,它是企業在財務運行過程中,整合和調節各種財務關系時,所表現出的倫理理念和倫理特征,具體表現為財務倫理化和倫理財務化兩個方面;按照不同的財務活動可以將財務倫理劃分為融資倫理、投資倫理和分配倫理。虛擬企業財務倫理更強調各成員企業之間的財務倫理的協調,本章提出可以通過提升財務倫理思辨能力、建立財務倫理的監督體系等手段培育和完善虛擬企業的財務倫理。虛擬企業的管理屬于跨文化管理,而財務文化能夠潛移默化形成“習慣”,作為一種非正式約束來協調企業財務管理。所以,基于跨文化管理,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主要體現在要創造彼此信任的財務文化環境、建立跨文化的人員管理模式、培育財務文化三個方面。此外,為了維護虛擬企業的關系資本,虛擬企業財務制度要構造良好的溝通環境、注重關系資本的價值衡量、增加關系資本的投資、規避關系資本的風險。
第6章,虛擬企業的財務治理結構與機制。財務治理是在企業內部財權關系的基礎上,形成企業財務相互影響、相互約束的制衡體系,保證規范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有效實施。本章基于財權配置,得出了財務治理的一般框架,即財務治理結構和財務治理機制。財務治理結構側重于制度安排,形成了利益關系者之間相互制衡的框架結構,是一種靜態的治理方式;而財務治理機制則側重于對治理的有效激勵約束等,是形成協調委托代理關系的一種機制,是一種動態的治理方式。同時,針對虛擬企業的特點,本章分析出虛擬企業財務治理具有層次性、動態性、網絡化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本章進一步探討了星型模式和聯邦模式的財務組織結構,以及共同財務決策機制、財務激勵機制、財務約束機制等財務治理機制。
第7章,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的案例分析。本章透過案例,分析了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的現狀,并提出我國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應注意的問題。
本書力求在以下方面進行創新:
創新一,本書從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了虛擬企業的性質,這種多方位、多視角的分析有助于深刻理解虛擬企業的內涵,為研究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奠定基礎。
創新二,本書借助新制度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系統、全面地梳理了財務制度安排的相關內容,并對企業財務制度安排的理論框架進行了一般性描述。在此基礎之上,本書結合虛擬企業的特性,對財務制度安排基本要素的內涵進行了理論拓展,進而提出虛擬企業“立體式”的財務制度安排框架。
創新三,本書依據虛擬企業的明顯的生命周期性,將顯性財務制度劃分為醞釀期財務制度、組建期財務制度、運作期財務制度和解體期財務制度。這種劃分有利于虛擬企業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制定不同的財務規范內容,從而提高制度安排的可操作性。
創新四,本書擴展了資本的內涵,并以資本泛化為基礎,利用關系資本分析虛擬企業隱性財務制度安排。本書提出了維護虛擬企業關系資本的具體措施,有利于提升財務“軟控制”的約束力,對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創新五,本書在財權配置的基礎上,結合虛擬企業財務治理的特點,并以星型模式和聯邦模式為例,說明虛擬企業財務組織的結構安排。按照所有權的安排邏輯,在界定虛擬企業內部財權關系的基礎上,本書提出各個財務制度安排主體的權利范圍,為虛擬企業財務制度的有效實施提供保證。
虛擬企業財務制度安排是一個全新的、多學科交叉的研究課題,研究的難度很大。由于筆者水平有限,并限于文章篇幅,一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其一,財務倫理是一種無形規范,本書雖對其量化進行了試探性研究,但仍然缺乏可操作性。其二,資本是一個抽象范疇,學術界對于資本的劃分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而本書僅側重于虛擬企業關系資本的討論,難免有局限。其三,本書結論是基于筆者目前的認識、理解程度做出的,難免存有偏頗之處,尚需實踐的檢驗和修正。
筆者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很多國內外學者的著作和成果,獲得了啟發并對其進行了借鑒,在此向這些文獻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