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唐后傳:殘?zhí)莆宕费萘x
- (明)鐘惺 羅貫中
- 2737字
- 2020-04-10 09:58:43
第二十一回 幻作戲屏上嬋娟 小游仙空中音樂
卻說楊國忠乘機遣發(fā)安祿山出去,少了個爭權奪寵之人。眼前只讓李林甫一個,遂驕奢淫逸,也不怕人嗔恨,也不管人恥笑。時值上巳[1],國忠奉旨,與其弟楊鈷及諸姊妹,齊赴曲江修禊[2]。于是五家各為一隊,姬侍女從不計其數(shù),乘馬駕車不用傘蓋遮蔽,路旁觀者如堵。國忠與虢國夫人并轡揚鞭,以為諧謔。直游至晚,秉燭而歸。遺簪墜舄[3],遍于路衢。到了次日,俱入宮謝恩。玄宗賜宴內(nèi)殿,國忠奏道:“臣等奉旨修禊,正為圣天子迎祥迓[4]福。昨赴曲江,威儀美盛,萬姓觀瞻,眾情欣悅,具見太平景象。臣等不勝慶幸。”玄宗大喜,取出內(nèi)府珍玩頒賜諸人。賜韓國夫人照夜璣[5],賜虢國夫人鎖子帳,賜秦國夫人七葉冠。楊妃奏道:“陛下寶屏賜妾,屏上雕刻前代美人容貌,以妾對之,自覺形穢。今請轉賜妾兄國忠何如?”玄宗準奏,即以此屏賜國忠。原來這屏,名為虹霓屏,乃隋朝遺物。屏上雕鏤前代美人的形象,宛然如生,各長三寸許,水晶為地,其間服玩衣飾之類,都用眾寶嵌成,極其精巧。國忠謝恩拜受,將屏安放在內(nèi)宅樓上。
一日,國忠獨坐樓上,看屏間眾美人,想道:“世間豈真有此等尤物,我若得此一人,便為樂無窮矣。”正想間,不覺困倦,因就榻上偃[6]臥。才伏枕,忽見屏上眾美人,個個搖頭動目,都走下屏來,頓長幾尺,宛如生人,直來臥榻前,一一自稱名號。國忠雖睜著眼看見,卻是身體不能動,口中不能言。諸女各以椅列坐。少頃,有纖腰倩妝女妓十余人,亦從屏下來,遂聯(lián)袂而歌,其聲極清細。歌罷,諸女皆起,指著國忠罵道:“汝名為相,實乃誤國鄙夫,何敢褻玩我等,又輒作妄想,可惡可惡!”一女笑道:“此奴將來受禍不小,吾等何必與較,且去且去。”于是一一復歸屏上。國忠方才如夢忽醒,嚇得冷汗渾身。急奔下樓,叫家人將屏掩過,鎖閉樓門。自此,每當風清月白之夜,即聞樓中隱隱有女人歌唱之,家中人無敢登此樓者。國忠入宮,密將此事奏知,只隱過了美人責罵之言。玄宗道:“待朕問通玄先生和葉尊師,便知是何妖祥。”
你道通玄先生和葉尊師是誰?原來玄宗最好神仙,于是方士競進。有人薦方士張果是當世神仙,因禮召至京,拜為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又有人薦方士葉法善有奇術,善符咒,亦禮召來京,稱為尊師。其他方士甚多,唯此二人最著名。當下玄宗將國忠所言屏上美人出現(xiàn)之說問之。張果道:“妖由人興。此必楊相看中了屏上嬌容,妄生邪念,故妖孽應念而作。葉師治之足矣。”葉法善道:“凡寶物易為精怪,臣當書一符焚于屏前以鎮(zhèn)之。今后觀此屏者,勿得玩褻。每逢朔望[7],用香花供奉,自然無患。”言訖,書靈符一道。玄宗遣內(nèi)侍赍付國忠,且傳述二人之言。
國忠聞說妖由邪念而生,不覺凜然。遂登樓展屏,將符焚化。自此以后,樓中安靜,絕無聲響。至朔望瞻禮時,見屏上眾美人,愈加光彩奪目。玄宗聞知,愈信葉法善之神術。一日私問法善道:“張果先生,道德高妙,朕常詢其生平,但笑而不答何也?”法善道:“他在唐堯時,曾官為侍中。苦其出處履歷,唯臣知之,但不敢輕言,言則俱有禍及。”玄宗道:“尊師神仙中人,何懼有禍,幸勿托詞隱秘。”法善沉吟道:“陛下必欲臣言,臣今言之必立死。陛下幸憐臣,可立召張先生來,不惜屈體求之,臣庶可復生。”玄宗許諾。法善請屏退左右,密奏道:“他是混沌初分時白蝙蝠精也。”言未已,忽口吐鮮血,昏厥于地。玄宗急喚內(nèi)侍,召張果入宮見駕。少時,張果攜杖而至。玄宗迎接道:“葉尊師得罪于先生,皆朕之過。朕今代為之請,幸看薄面恕之。”言訖,便欲屈膝下去。張果忙扶定道:“何敢勞陛下屈尊。但小子不當饒舌[8]耳。”遂以手中杖,連擊法善三下道:“可便轉來。”只見法善蹶然而醒,即時站起,向玄宗謝恩,隨向張果謝罪。張果道:“吾杖不易得也。”玄宗大喜,各賜茶果而退。
時至上元[9]之夕,玄宗于內(nèi)廷,高結彩樓,張燈飲宴,不召外臣陪飲,只召張、葉二人。張果偶他往未至,法善先來,玄宗賜坐共飲。一時燈月交輝,歌舞間作,十分歡暢。玄宗道:“此間燈事,可謂盛矣!他方安能有此?”法善舉目四下一看,用手向西指道:“西涼府城中,今夜燈事極盛,不亞于京師。”玄宗道:“西涼燈事既盛,尊師有何法,能使朕一見否?”法善道:“陛下欲見不難,臣當奉陛下御風而往,轉回不過片時。”玄宗欣然愿往。法善請玄宗更衣。玄宗命小內(nèi)侍二人同換衣服,俱立庭中,法善叫都閉目,只覺兩足騰起,如行霄漢中。少頃,腳已著地,耳邊但聞人聲喧鬧。法善叫請開眼。玄宗開目一看,見彩燈綿亙數(shù)里,觀燈之人往來雜沓。心中大喜,到處觀玩。因問法善道:“尊師得非幻術乎?”法善道:“陛下若不信,請留征驗。”遂問內(nèi)侍身邊有何物件,內(nèi)侍道:“有皇爺小玉如意在此。”法善乃引玄宗入酒肆共飲。須臾飲訖,即以玉如意暫抵酒價,要店主寫了一紙手照,約幾日遣人來贖。出了店門,步至城外,仍叫各閉雙眼,騰空而還,直到殿庭落地。席上所燃燈燭,猶未及半。忽左右來奏:“張果先生到。”玄宗即時延入。張果道:“臣適往廣陵訪一道友,不意陛下見召,以致來遲。”玄宗道:“廣陵此去甚遠,先生往來何速?”張果笑道:“陛下適間駕幸西涼,往來俄頃,亦何嘗不速。”玄宗道:“此皆葉尊師之神術也。先生適從廣陵來,廣陵亦興燈事否?”張果道:“廣陵燈事極盛,陛下若有余興,至彼一觀何如?”玄宗喜道:“如此甚妙。”張果道:“臣此行不須騰空御風,亦不須游行城市。臣有小術,可上不至天,下不著地任憑陛下玩賞。”玄宗道:“此更奇妙。”
張果請玄宗與高力士并伶工數(shù)人,各換華美衣服。張果解下腰間絲絳,向空一擲,化成一座彩橋,自殿庭直接云霄。張果與法善前導,引玄宗上橋,高力士及伶工等俱從。行不上百步,張果說:“陛下請止步,已至廣陵矣。”遂與玄宗及高力士等立于橋,上觀天漢,月明如晝;低頭下視,見廣陵城中燈火之多,不減于西涼。那些看燈的女士們,忽見空中有五彩云,擁著一簇人,衣冠華麗,疑是星官仙子出現(xiàn),都向空瞻仰叩拜。玄宗大喜。法善請敕伶工奏霓裳羽衣一曲。奏罷,張果、法善仍引玄宗與眾人于橋上步回。才步下橋,張果把袖一拂,橋忽不見。只見張果手中原拿著一條絲絳,仍把來系于腰間,眾皆驚異。玄宗道:“先生神術,真乃奇妙。”張果道:“此仙家游戲小術,何足多美。”玄宗命賜酒,直飲到天曉。未知后事如何,再看下回分解。
[1]上巳——節(jié)日名。原以陰歷三月上旬第一個巳日為“上巳”,其時人們于河中洗浴,去病除災。魏晉后,改為三月三日。
[2]修禊(xì)——上巳節(jié)或三月三日去水邊嬉游的習俗,其目的為祛除不祥。
[3]舄(xì)——原為古代履下的木底,以防泥水。后引申為鞋。
[4]迓(yà)——迎接。
[5]照夜璣——夜明珠。璣,小珠或不圓的珠子。
[6]偃(yǎn)——仰面倒下。
[7]朔望——陰歷每月初一、十五。
[8]饒舌——嘮叨,多嘴。
[9]上元——節(jié)日名。即陰歷正月十五,又名元宵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