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首勝
書名: 烈軍戰國作者名: 甲賀羽本章字數: 2401字更新時間: 2020-04-01 08:00:08
說來也巧,原本這個地方確實是沒有北戎人的,然而在這即將進入冬天的時候,眼看著大戰將起,山中土匪合計了一下,覺得當土匪既沒有前途又十分危險,不一定什么時候就被哪一國剿滅了,于是打算投靠正規軍。兩邊陣容比較了一下,自然是更看好大兵壓境的北戎,便向北戎表達了投誠的意愿。這一天,正是北戎打算派軍接管山頭作為自己的一個駐軍之地的日子,聽到自家大營打起來了,二話不說下山截殺,方才有魏驍的無妄之災。
這還真不是楊國將軍們疏忽大意,土匪干了好幾年,早不降晚不降,偏偏選在今天,只能感嘆造化弄人了。
不一會,從山谷中沖出來的騎兵再也沒有了楊國兵,袁烈暗暗傳令從谷口穿過,任何人不得進谷。一聲令下,兩千精甲勢如奔雷、熱烈而癲狂。
北戎追兵足有上千人追出谷口,被這突然出現的一伙敵軍嚇了一跳,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攔腰沖斷,山谷內外,本就信息不暢的情況瞬間惡化,山谷內的指揮官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山谷外的軍隊不知道該聽誰指揮,頓時大亂。剽悍如北戎人在死亡的威脅下也是慌不擇路,且戰且走。
袁烈騎白馬、舞長矛,身先士卒一往無前,戰場之上一個個敵人倒在自己面前的場景讓袁烈熱血沸騰!一身白袍成了整支部隊的風向標,指引著士兵們沖鋒陷陣!
短短幾分鐘,山谷出口亂的猶如一個馬蜂窩,里面的出不來外面的進不去,等到北戎將官終于到場,憤怒地叱令手下士兵們重整旗鼓,卻也只能看著袁烈揚長而去的背影望洋興嘆。
從谷口自東向西沖殺了一番,袁烈回頭望去,頓時將那意猶未盡的心情壓了下去。戰場兇險,父帥對自己的叮囑言猶在耳,第一次上戰場的袁烈不敢造次,算是功德圓滿地結束了這場戰斗,帶隊緊跟著正在回撤的魏驍退往興門關。
華燈初上,興門關大營如同過年了一般,自上而下歡呼雀躍,大擺慶功宴。長期以來被北戎壓制,楊國兵將們早已是一肚子怨氣沒處撒,今天終于借著新到的騎兵充實了實力,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
你們北戎自負鐵騎天下無雙,今天也要栽在我們楊國的騎兵手里!
在戰后總結中,四處戰場一共陣斬兩千余人,擊傷者無數,而己方僅有魏驍一部回程中遭到截擊,突圍過程中有三百多名將士沒能撤出來,加上其他三部總共陣亡不到四百人,可謂一場大勝。
一向穩重的袁青祿也抑制不住舒暢的心情,除各處警戒及守軍外,破例允許眾將士一醉方休。當然,讓他感到開心的不止是這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更重要的是他帶上戰場并委以重任的小兒子發揮出色,立下戰功。
白天的戰場上,袁烈領兵走后,袁青祿牽掛兒子,正面戰場一結束,就立刻回到興門關。卻沒有料到袁烈比他更早一步回城,同時帶來了出擊得勝、順利接應的消息。
這一戰中,袁烈的表現都被士兵們看在眼里,這名年輕小將憑此一戰聲名大振,盡管還不能讓眾人完全信服,至少也初步具備了立足軍中的本錢,不再是那個只能當父親跟班的小子了。
也正是因為一戰揚名,晚上的慶功宴上,將官們開始主動找袁烈喝酒聊天,交流感情,連幾個之前不服氣的也不再冷眼相看。魏驍更是連敬袁烈三杯以感謝他的救援之恩。
興門關的慶功宴一直持續到亥時,喝醉的將士們漸漸散去,袁烈也被父親叫到帳中問話。
“說說看,第一次真正親臨戰陣的感悟。”袁青祿坐在座位上,手里捧著一碗醒酒湯,邊喝邊說道。
袁烈倒是沒喝多少酒,明知父親打算拿戰事考自己,此時頭腦仍然是清醒的。思索片刻,回答道:“父帥,我明白荀先生說我紙上談兵的含義了。”
袁青祿饒有興致地看著兒子,示意他繼續。
袁烈道:“我原本以為,戰爭就是雙方指揮官兵法、謀略上的博弈。經此一戰后,我想并不是這樣的。今天我去接應魏驍將軍,就在我埋伏在山谷外,看著友軍不斷向外跑的時候,我突然間感覺那時候我所依靠的并非謀略,而是判斷。判斷出擊的時機、方向、路線,這些東西跟謀略毫不沾邊,看來以前,我是舍本逐末了。”
“好一個舍本逐末!”袁青祿欣慰地大笑道:“你能看到這一層,說明今天的一仗沒有白打。既然你有這樣的悟性,為父就不說太多了,為將者,自己打出來的兵法比任何兵書都要管用,以后,你自己領悟吧。”
“我只是要告訴你,不要迷信謀略,戰場之上,指揮官最重要的素質是決斷。在你做出決定的那一刻,你要知道成千上萬條人命就背負在你身上,說是‘一言定勝負,一言決生死’毫不為過。能夠頂住如山的壓力,考慮萬全并快速做出正確的決定,這才是一個合格將領最強的能力!”
袁烈凜然。
回營之后,袁烈久不能寐,于是起身,將自己的感悟用筆墨記錄下來。他并不知道的是,這本日后被傳抄無數遍的兵書最終惠及了多少戰將,又將多少人打造成了不可戰勝的一代名將!
同樣的時間,把視角轉到北戎那邊則是截然不同的場景。
會凌城中,北戎主將章明心情陰郁,始料未及的一場突襲令兩支部隊損失慘重,更是大傷了北戎的軍心。
更令他揪心的是,原本以為不堪一擊的楊國突然間多出了數萬鐵騎,這讓一向視騎兵為王牌的北戎軍人深感意外。
部下群情激奮,一個個誓要攻破興門關,拿敵軍主將的頭顱當夜壺以泄憤,紛紛請令出戰。
章明眉頭緊皺,臉色陰郁的快要滴出水來。他何嘗不想盡快復仇,挽回自己的臉面?可是這個時節馬上進入冬天,天寒地凍的實在不是用兵的好機會。再說楊國嶺南侯向來狡猾得很,一戰得勝見好就收才是對方一貫的風格,接下來必然是依托地勢固守城池,貿然攻城的話反而可能再中一計。萬一變成腹背受敵,進不能進退不能退,那他章明恐怕真的是顏面掃地了。
無奈之下,只能壓下部下請戰的浪潮,下令整飭各軍,嚴防各個要道關隘,并加速從后方調兵調糧,以備來年春天開戰。
而就在這即將入冬之際,幾天之后,袁青祿又迎來了一支重要助力——炮營。
是的,袁青祿此前從東洋人手中買來的兩門大炮,在送給工部三年多之后,終于被仿制成功,雖然未必有原創炮的威力,但既然工部敢把它交付前線使用,想必不會讓他失望。
至此,楊國向北境調兵已經完成,雙方將在冬季休兵修整,等待明年開春,大戰一觸即發。
而袁烈,也可以趁著這段時間消化經驗,并跟著袁青祿和各位前輩進一步學習統兵作戰的精髓所在,從而漸漸成長為一個真正合格的戰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