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銀行零售客戶資產配置行為研究
- 咬亮
- 7字
- 2020-04-10 12:02:39
1.3 相關概念辨析
1.3.1 零售銀行與零售客戶
零售銀行,是指商業銀行僅為個人客戶提供存款、貸款、結算及金融產品的個人金融服務體系。在銀行實踐中,并不存在單一面向個人客戶而開辦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但隨著近年來國民財富的快速增長,金融市場的開放繁榮以及個人金融消費者的理財愿景和信貸需求,快速推動了商業銀行發展零售銀行業務,加之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或地區中,零售銀行業務對商業銀行的利潤貢獻度大都在50%以上,如花旗銀行能夠達到69%,這更進一步加劇了銀行業,甚至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對個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競爭態勢。與傳統商業銀行注重的公司金融不同,零售銀行具有資本消耗低、創新空間廣、風險分散好等特點,特別是在當前互聯網渠道打通和利率市場化環境形成的背景下,銀行業創收增效的轉型發展也主要依托零售銀行的業務進取速度和質量。從1984年央行體制改革到1995年《商業銀行法》頒布,從國家政策性銀行開始到民營銀行誕生,這832家銀行、256萬億元資產就構成了以銀行業主導的中國金融體系,其中,零售銀行也經歷了30余年的發展。從近10年的發展情況來看,商業銀行的零售條線收入以年均23%的增速發展,預計三年后將達到3.2萬億元,也將成為全球繼美國之后最大的零售銀行市場(1)。
零售客戶,是指商業銀行個人客戶,與零售銀行相呼應。當居民成為銀行的金融消費者時,就成為商業銀行的客戶,在一定程度上,居民或是家庭的資產配置就是客戶的資產配置,特別是在本書框架下研究銀行客戶的資產配置,其金融資產的配置內容與居民基本屬于同一范疇。零售客戶是零售銀行的核心。從商業銀行報表來看,零售銀行在資產業務(融資貸款等)、負債業務(理財存款等)和中間業務(代銷顧問等)都有較大范圍的涉及貢獻;從產品角度來看,零售銀行主要提供儲蓄存款、理財、基金、保險、貴金屬、三方存管等金融產品。為了更好地體現“零售”而非“批發”,零售銀行對零售客戶在分層服務、營銷推動、產品研發和公私聯動等方面做足了文章,也形成了類似產品滲透率、客戶活躍度、客戶貢獻度等同業競爭指標,然而,指標口徑上的不一致性,也使得很多指標業績成為吸引零售客戶的噱頭。從現有零售客戶分類策略看,以資產規模大小作為服務對象的劃分標準,是業內較為統一和認可的,主要分為私人銀行客戶(AUM>800萬元)、財富客戶(100萬元<AUM<800萬元)和普通客戶(AUM<100萬元)。近年來,隨著隱形富豪的增多,零售銀行加大了對私人銀行及財富客戶的重視和投入,這成為零售銀行利潤增長的重要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