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合作與互鑒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一帶一路”課題組
- 1452字
- 2020-04-10 11:56:30
前言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耙粠б宦贰蓖ㄟ^對歷史上古絲綢之路形成的文化價值符號賦能,激活了更多國家的發展潛能,點燃了更多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的憧憬,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國際組織和國際社會的響應,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化為現實,從倡議轉化為全球公共產品。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中國政府主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國家行動,與參與國共同努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不斷走深走實。中國政府成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在國家發改委設立專事機構。2014年12月中國政府成立了絲路基金,2015年3月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2015年12月中國倡議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7年5月在北京召開了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相關國家積極參與下,中國推動把“一帶一路”建設納入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中國—東盟“10+1”合作機制、中國—中東歐“16+1”合作機制、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中非合作論壇、中國—海合會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博鰲亞洲論壇等重要議題。在國內則推進“一帶一路”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對接。2018年8月27日習近平主席親自主持召開了“一帶一路”建設五周年座談會,提出“一帶一路”建設要高質量發展,推進由“大寫意”階段向“工筆畫”階段邁進。
在全球化浩浩蕩蕩大潮中,“一帶一路”順應、引領時代潮流,超越了傳統的西方經濟學和由冷戰思維形成的全球價值觀和發展觀,與參與國攜手建設“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外交新境界的重要體現,中國成為第一個不依靠戰爭,不依靠殖民,不依靠不平等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經濟體系而成功地實現和平崛起的大國,中國主動提出并與參與國共享發展經驗和機遇,以惠及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給全球提供的最大公共產品,體現了大國胸襟、大國責任和大國擔當精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自成立以來,把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決策作為全部工作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是國內最早開展“一帶一路”研究的智庫之一。2012年國經中心曾培炎理事長提出《關于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融資機構的建議》并上報中央,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21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印度尼西亞)期間,正式發出了共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倡議,2015年12月亞投行正式成立。
五年來,習近平主席在國內外多個重要場合就共建“一帶一路”發表講話,這些講話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耙粠б宦贰钡暮诵睦砟钍枪步ㄈ祟惷\共同體,目標宗旨是實現開放包容發展,基本原則是共商共建共享,運作機制是市場配置資源,載體路徑是拓展互聯互通。
共建“一帶一路”根植于歷史,但面向未來;源于中國,但屬于世界。“一帶一路”已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合作平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快了各國發展進程,改善了沿線國家民生需求,開辟了互利共贏新前景。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國經中心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與國內外智庫同行一道,深入交流合作,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行穩致遠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一帶一路”課題組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