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中國裝備制造業市場競爭力的財政政策研究
- 張萬強
- 728字
- 2020-04-10 11:49:00
1.4 主要創新點
該項研究的特色及創新之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從完善工業體系的戰略高度,闡釋支持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重大意義。裝備制造業是工業化的前端產品,對整個工業體系的影響十分顯著。對裝備制造業實施優惠的財政政策,其產生的乘數效應要大大高于其他產業。按照發達國家的經驗,豁免裝備制造業1元的成本,可以引發5~7元GDP的增加(1)。從這一視角出發,為中國出臺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財政政策提供了理論基礎。
其二,目前國內外對財政政策支持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研究,主要體現在提升企業技術研發能力上,諸如對引進的重大技術裝備加速折舊、設立研發基金、研發投資抵免稅額等。本書則從全方位探討促進裝備制造業提升競爭力的財政政策,包括空間布局、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產業集中度、企業再投資、技術創新、人才引進、生產性服務業等各方面。
其三,從財政政策支持“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和“發展零部件產業”兩個方向推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目前對于重大技術裝備研發支持的力度還不夠,導致裝備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不足。以機床的控制系統為例,其研發投入估計在100億元以上,這是企業難以承擔的,也導致目前研發的速度比較緩慢。應充分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切實加大投入,集中全國最優秀的專家,像推進載人火箭、大飛機研發那樣,全力推進重大技術裝備的研發。另外,政府相關部門一般重視裝備制造業整機生產,而對于零部件產業發展認識不足,導致零部件產業發展落后。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遼寧機床行業全國領先,沈陽、大連兩大機床企業已經排到世界前列,但在遼寧并沒有高水平的機床零部件產業。事實上,世界上一些制造業集聚區零部件產業規模甚至大于整機產業。從這兩端研究支持其發展的財政政策,將使提升裝備制造業競爭力的路徑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