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的春節用度
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熙鳳效戲彩斑衣》這兩回文字來看,賈府過春節是精心籌備、大有講究的,而且花費驚人。
賈府是個豪門大戶、鼎食之家,寧、榮二府人數千人以上,過一年四時八節中最盛大的農歷春節,自然十分隆重,花費巨大。《紅樓夢》記載賈府19年的興衰,但只選取頭尾三四年的事展開描述,而濃墨重彩寫賈府歡度春節的盛況僅一次,用了兩個章回的篇幅。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熙鳳效戲彩斑衣》這兩回文字來看,賈府過春節是精心籌備、大有講究的,而且花費驚人。同時,過春節的儀程安排、用度管理等是早有備案、掌控得法的。
首先是除夕宴及祭祖。書中沒有明說這一項花了多少銀子,只詳細記錄了大的儀程及具體流程細節,出席的人員名單及身份,在府里的輩分排行,陳設及祭祀的物用品等,但聰明的曹雪芹早在未進入正題之前就將過年所需的物品列了一份清單——那就是“烏進孝進賬清單”。烏進孝是賈府在距京城1300里地的北邊一帶的莊田的莊主,自然要按賈府主子的要求,早早地備下全部過年用品(當然是抵佃租的),《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就一筆不落地記錄下了這些物品:“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袍子五十只,暹豬二十個,湯豬二十個,龍豬二十個,野豬二十個,家臘豬二十個,野羊二十個,青羊二十個,家湯羊二十個,家風羊二十個,鱘鰉魚二個,各色雜魚二百斤,活雞、鴨、鵝各二百只,風雞、鴨、鵝二百只,野雞、兔子各二百對,熊掌二十對,鹿筋二十斤,海參五十斤,鹿舌五十條,牛舌五十條,蟶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瓤各二口袋,大對蝦五十對,干蝦二百斤,銀霜炭上等選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萬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雜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車,外賣粱谷、牲口各項共折銀二千五百兩。外門下孝敬哥兒姐兒頑意:活鹿兩對,活白兔四對,黑兔四對,活錦雞兩對,西洋鴨兩對。”而這些物品并不及往年的數目,因此叫賈府的族長賈珍很不高興。那么,這些物品值多少銀子呢?書中交代得明白:折合現銀3000兩,是賈府北邊一處地租銀的八九分之一,賈府地租總額的1/50左右。拿全年收入(不包括理財及其他收入)的1/50用于過春節,是賈府的排場。再說國人就這樣,忙一年就為過年,況且拿出1/50,對賈府來說也不在話下。
其次就是看戲。賈府自家就有戲班子,那是花錢從江南姑蘇一帶買的12個優伶。小小年紀,就會很多戲文,唱念做打,樣樣精通,從書中的記述來看,主要演的是昆曲及京腔、弋陽腔、漢調等地方戲。一府的最高領導人——賈母最愛看戲聽曲,大家自然也就陪著樂。但這看戲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是要花白花花的銀子的。這些個優伶平時是要發工資的,春節期間的演出當然工資要加碼,還有賞銀。這些當然是小錢。只是演出到中場或散場,按慣例賈母是要叫家人用簸籮抬錢上臺撒的,叫“大撒錢”。滿簸籮的錢從臺下往臺上撒,只聽得“豁啷啷”響聲一片,看戲的主仆們都在爭著搶錢,好不熱鬧。賞錢用“簸籮”裝,少說也有幾千上萬枚吧,也就有幾百上千兩銀子了。這即便對巨富的賈府來說也算得上鋪排了。
此外,還有派發紅包。這是賈府過年的必備功課。賈府的壓歲錢做得很精致,《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提到,一茶盤押歲錁子共是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里頭成色不等,共220個錁子,有梅花式的,有海棠式的,還有筆錠如意的、八寶聯春等不同樣式。那么,到底要派發多少呢?參見書中零星的記述便知,也是一筆相當大的數目,不比現在一些公司的年終獎少。
現在很多人都在感嘆“過年就是過錢”,賈府的族長賈珍也無奈地感嘆“真是別叫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