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8)
- 張京成
- 3396字
- 2020-04-07 10:38:39
七、文化旅游融合成大勢所趨
(一)文化與旅游的多方位融合
第一,農業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旅游業既具生產功能又具消費功能,農業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大幅提高了傳統農業的附加值和效率值,成為高效農業的優良載體。2017年初,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首次寫入“旅游+”理念,文化旅游融合的春風。在鼓勵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條款中,旅游業排在了林業之后,成為農業融合的最重要對象產業之一。文件提出,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和產品,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鄉村旅游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游企業,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大力改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森林康養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完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行業標準等。到2017年末,為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下發《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表示各地可以安排一定比例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專項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和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旅游、農村電子商務、特色小鎮、設施農業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用地正獲政策支持。另外,各地方政府和投資主體也對農業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的房地產化、粗放規模化和盲目趨同化保持高度警惕,對休閑農業、鄉村民宿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去農業化”、以“情懷”“模式”“全域”等虛體化運作做出提前防范。
第二,工業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作為新興的旅游細分品類,工業旅游屬于國家并未制定特別的規范性要求,大小規模及配套設施的齊整程度不一,甚至很多工業旅游的品類中硬件設施都不完整。2017年底,國家旅游局批準公布了《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規范與評價》行業標準,按照旅游目的地類型制定的規范,強化了工業遺產的保護、展示等方面的要求。該標準規定了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的術語和定義、基本條件、基礎設施及服務、配套設施及服務、旅游安全、旅游信息化、綜合管理等內容。有助于達到標準之后國家統一的認證、評級、享受政策扶持等。由于不是強制性規范,主要突出的是對工業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的指導意義。
第三,教育與旅游業的融合。2017年,中國的研學旅行也正式起步,教育部9月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綱要》,包括研學旅行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并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全面實施。這對于旅游業的發展必將產生較強的刺激作用。
(二)文化創意旅游的進一步規范
第一,特色小鎮規范化。特色小鎮魂在文化,特在創意,貴在產業。從發展現實情況看,部分特色小鎮促進了產業要素集聚,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第一批第二批特色小鎮名單的公布,全國范圍的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同時也出現了房產化、虛無化、脫節化的發展誤區,掛羊頭賣狗肉的問題非常突出,限制了其健康和長遠發展。為降溫熱度、糾偏隱患,2017年末,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環保部、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了特色小鎮在投資、土地、建設、運營方面需要有專業性和持續性,提出各地要把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緊急轉型升級,讓特色小鎮實至名歸,打造特而美、特而精、有生活、有溫度、有內容的小鎮,強調要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防止了特色小鎮的盲目發展、一哄而上,有利于嚴控房地產化傾向。
第二,民宿行業標準化。作為非標住宿產品,民宿的個性化突出,在文化創意、建筑特色、氛圍營造等方面的可塑性非常強。近年來,市場推動了民宿行業的火爆,各地都涌現出一批受市場歡迎的民宿。民宿產業已經從旅游行業的配套輔助角色轉變為休閑度假產業的主導角色。但受所在區域、從業人員等諸多因素影響,各地民宿產業發展不均衡,特別是消防、衛生、安全等方面缺乏明確要求。2017年8月,國家旅游局批準并公布了首個涉及民宿的國家行業標準——《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規定了旅游民宿的定義、評價原則、基本要求、管理規范和等級劃分條件,讓民宿行業有了依據,利于規范民宿行業,推動中國民宿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全域旅游邁向全域休閑
2017年,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推動了全域旅游邁向全域休閑。全域旅游以全時、全空、全民、全業、全制為特色,通過全民參與、各部門配合、各產業相互融合,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資源,獲得更好的旅游體驗;全域休閑進一步涵蓋了全域旅游,融入了運動、養生、娛樂、文化、休閑農業、休閑工業等要素,不僅要愉悅旅客,也考慮了當地民眾獲得的休閑體驗,通過提高居民休閑質量,提高全民的生活品質。為創新體制機制、激發休閑產業活力,促進休閑產業融合發展和結構升級轉型,國家旅游局6月發布《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導則》(以下簡稱《導則》),為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提供行動指南。《導則》指出,創建工作要實現“五個目標”,并起到相應的示范引領作用:一是實現旅游治理規范化;二是實現旅游發展全域化;三是實現旅游供給品質化;四是實現旅游參與全民化;五是實現旅游效應最大化。《導則》成為旅游業惠民生、穩增長、調結構、促協調、擴開放的重要依據,堅持了“注重實效、突出示范”“寬進嚴選、統一認定”“有進有出、動態管理”三大方針,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和退出機制,為拓展休閑空間,優化休閑消費環境,推進休假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礎。
鑒于中國創意產業已經出現了諸業態融合發展的現實,影視、出版、設計、動漫、游戲等傳統的創意產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孤立業態,短視頻、直播等新的基于互聯網的娛樂形式層出不窮,新老業態相互穿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傳統的創意產業分類正在分崩離析。融合化和一體化的創意產業呼之欲出。對于2017年的中國創意產業發展情況,我們只能通過前述五個方面基本勾勒出其年度特色,全面而事無巨細的描摹創意產業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難以把握。面向未來,黨的十九大已經做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等重大論斷,標明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發展創意產業無疑已經成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力量。
立足新時代,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創意產業已經成為融合了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產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是推動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生力軍和突擊隊,在未來的發展定位和趨勢上仍然路漫漫其修遠。可以預見,兩條主線將會貫穿始終。一是以大中小創意企業為主力軍,以文化貿易為主平臺,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促進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共存,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二是沿著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思路,大力培育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創意新業態,促進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等高新技術在創意、生產、傳播、消費等各環節的應用。唯其如此,中國創意產業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的現代創意產業體系。
(張京成、劉光宇,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文化創意產業標準化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1) 王思北.文化產業蓬勃發展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N].光明日報,2018-04-25.
(2) 《電影產業促進法》實施一周年為電影產業發展助力效果初現[N].中國電影報,2018-02-28.
(3) 《2017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發布[EB/OL].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71129/t20171129_524043837.shtml.央廣網,2017-11-29.
(4) 劉陽.《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發布:多屏時代,好劇仍缺[N].人民日報,2018-04-02.
(5) 中國網民規模達7.72億網絡直播用戶超4億[N].新京報,2018-01-31.
(6) 李國,孫雅純.網絡直播呈現爆發式增長或成產業和資本的盛宴[N].工人日報,2018-01-17.
(7) 姜子謙.2017文化產業十大關鍵詞[N].北京娛樂信報,2017-12-27.
(8) 網絡直播用戶達到4.22億,內容監管力度持續提升[EB/OL].中國網信網.http://www.cac.gov.cn/2018-01/31/c_1122340539.htm,2018-01-31.
(9) 國家版權局.中國網絡版權產業發展報告(2018).
(10) 當當2017上半年國民閱讀品質報告五大維度解析閱讀傾向[N].中國文化報,2017-08-19.
(11) 宗月.當當發布2017上半年閱讀“品質”報告:圖書銷售總量達4億冊[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