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結論與評論

本文從城鄉和總體維度分析了民族地區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和區際差異,并細分行業部門,分析了不同行業部門經濟活動空間分布的不同表現。通過刻畫民族地區經濟活動空間分布的現狀,有助于明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難點區域和薄弱環節。并且,通過對民族地區經濟活動空間分布演化的動態分析,有助于識別民族地區經濟活動空間分布的影響因素,從而為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提供精準施策的依據。本文的主要結論如下:

第一,民族地區城鄉收入差異雖然開始體現出縮減態勢,但依然顯著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民族地區城鄉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城鎮居民收入高,而在于民族地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該事實既反映了城鄉生產方式的靜態差異,也反映了城鄉關聯的動態變化。雖然城鄉差異無關規范分析框架下的優劣評價,但基于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的雙重任務,民族地區應進一步強化城鄉關聯,并通過農業特色化和規模化發展思路促進農業生產效率提升。

第二,民族地區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與古典模型對于傳統經濟轉型的刻畫不同,民族地區工業化顯著滯后于城市化進程。自然資源稟賦和貿易是民族地區工業化滯后于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在開放經濟設定下,比較優勢和貿易可以改變某一地區的常規發展路徑。由于貿易的存在,并非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要經歷農業向工業的轉變過程。自然資源的貿易會導致本地非貿易品的需求增加,從而導致非貿易產品部門的擴展,以及農業生產部門和可貿易工業產品部門的萎縮,如果非貿易部門的擴張超過可貿易生產部門的收縮,那么城市化的擴張將不會伴生工業化的推進。民族地區城市化和工業化的不同路徑也意味著,我們應該謹慎利用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經驗來預測民族地區的發展路徑。在特定的資源稟賦和開放背景下,民族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系有所不同。

第三,1994—2015年民族地區總體人口增長率與區域規模負相關,民族地區區域規模體現出空間收斂的特征。其原因在于1994年以來,隨著中國總體市場化進程的開啟和加速,民族地區也先后進入農業經濟向現代經濟轉換的進程中。初始經濟密度更小的地區后進入該進程,但該進程一旦開啟,這些地區將會獲得二元結構轉換的最大初始紅利,從而體現出更高的增長速度。但這并不意味著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該趨同僅僅是發展的結果和發展過程的一個短暫階段。隨著總體經濟規模的擴大,民族地區進入中等規模區,該階段將會體現出更強的集聚動力,民族地區區域差異程度將會進一步擴大。

第四,民族地區收入分布呈現空間庫茲涅茨曲線特征,在傳統農業經濟中,收入的區際差異有限。但在工業化初期,部分地區憑借“第一天性”因素成為工業發展的先行地區,工業活動在這些地區的專業化發展導致了收入的區際差異擴大。但隨著工業化的擴張和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擴散,民族地區普遍進入工業化轉型階段,各區域農業份額降低,收入差距縮小。但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民族地區又面臨著后工業化發展轉型的格局,收入區際差異有進一步擴大的態勢。如何憑借“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和向西向南開放契機,實現民族地區普遍的發展動能切換,是縮小民族地區區際收入差距的關鍵。

第五,民族地區制造業經濟活動空間分布相對分散。民族地區已經經歷了從傳統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的初始階段,隨著現有制造業技術的標準化和投資門檻的降低,制造業在民族地區逐漸形成空間分散分布的格局。該種分散格局并非空間協調,而是體現了制造業技術擴散的結果,將會導致傳統制造業區際同質化競爭程度的加劇。在經濟新常態消費結構升級的現實下,民族地區制造業已經開始面臨動能切換的壓力。

第六,民族地區服務業體現出空間集聚的特征,并且服務業的空間集聚在市轄區層面的測度中更為顯著。單位土地的產值密度更大,技術密集型以及處于產品生命周期發展階段的年輕服務業行業部門體現出更為顯著的空間集聚特征。為了理解民族地區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不僅要細分不同的行業部門,還要分析這些行業部門生命周期演化帶來的動態變化。


(1)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民族地區實現2020年減貧目標的距離估算與精準扶貧政策研究”(批準號:15CMZ029);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培育)“中國西部民族經濟研究中心”研究項目“區域經濟差異深度、廣度與民族地區經濟地理重塑”(批準號:CWEER201702)。

作者簡介:單德朋(1985—),男,山東濟南人,博士,西南民族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區域經濟、旅游經濟、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四川成都610041,E-mail:Jnsdp@qq.com.

鄭長德(1962—),男,四川省廣元市人,經濟學博士,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區域經濟、金融理論。

(2) Henderson J V, Squires T L, Storeygard A, et al. The Glob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Nature, History, and the Role of Trad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6:1-63.

(3)  Boschma R, Frenken K. The Emerging Empirics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1,11(2):295-307.

(4)  Caselli F,ⅡW J C. The U. S.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egional Convergence: A Reinterpret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1,109(3):584-616.

(5)  Henderson J V, Storeygard A, Roberts M. Is Urbaniz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Different?[R].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13:1-48.

(6)  Michaels, G.,Rauch, F. and Redding, S. Urbanizatio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2(127):535-586.

(7)  陳建軍,陳懷錦.集聚的測度方法評述:基于前沿文獻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4):134-142.

(8)  王晶晶,張昌兵.新經濟地理學視角下服務業FDI對服務業集聚的影響——基于面板分位數回歸方法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5(11):109-120.

(9)  羅胤晨,谷人旭.1980—2011年中國制造業空間集聚格局及其演變趨勢[J].經濟地理,2014,34(7):82-89.

(10)  孔令池,李致平,徐璇瑩.中國服務業空間集聚:市場決定還是政府主導?[J].上海經濟研究,2016(09):73-81.

(11)  Faber B. Trade Integration, Market Size, and Industrializ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National Trunk Highway System[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14,81(3):1046-107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鹰潭市| 赫章县| 太仆寺旗| 嘉禾县| 林芝县| 永登县| 宜兰市| 霍州市| 灵丘县| 安西县| 古丈县| 招远市| 鸡泽县| 马龙县| 凌云县| 将乐县| 蒙阴县| 金华市| 长阳| 天水市| 桓台县| 翼城县| 白山市| 湖北省| 龙江县| 罗甸县| 祁门县| 彭山县| 西宁市| 南皮县| 缙云县| 林甸县| 伊金霍洛旗| 合山市| 沧源| 额尔古纳市| 理塘县| 九台市| 南靖县|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