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不辦補習班了?
- 文明的基因
- 天景星光
- 1889字
- 2020-05-23 10:09:00
豫省師范大學所在的新城比起大都市的高校數量不多,但是在省內直追省會城市。走在新城的大街上,綠樹成蔭,路邊好大的喬木樹冠將地貌遮的嚴嚴實實。下邊走路的人聽著風刮過樹葉的嘩嘩聲,感受著涼風習習,別有一番在大城市體會不到的樂趣。再加上消費能力所限,在其他城市人們喜歡開車,在新城相對不多,人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大家也都喜歡騎行感受大自然的饋贈。
由于自然條件相對較好,所以新城的高校也很密集。僅新城一個地級市就集中了7所高等院校。
高等教育發達,那么基礎教育自然也不差,相比豫省其他城市,幾乎每條街道上都有一到兩家初高中學校。只是近兩年教育改革,提倡素質教育,再不以成績為導向,又不讓布置家庭作業,所以孩子們的成績,一年不如一年。不過由于消費能力以及日常不像大城市那么多晚班。家長通常自己輔導孩子的學習。所以報補習班的同學不多。
現在廖學仁就遇到了這個問題。
廖學仁晚上上網收集信息,白天則在大街小巷溜達,調查這些補習班的具體情況。
廖學仁發現新城的補習班,幾乎都是小補習班,多數都是一個老師,帶著幾個學生。盈利也沒有多少,也就是能補貼家用。且教學時間一般是周末。
廖學仁打電話給張愛國解釋過這個情況。但是張愛國也沒有好的辦法。無奈之下,廖學仁在市中心少年宮找了一家相對較大的補習班考察,說是較大,也就只有7個老師。日常也不是以教語數外為主,而是教一些畫畫,音樂和武術。
考察完畢,廖學仁很失望,按照這樣的情況新城根本沒有辦專業補習班的基礎。就是辦起來,也只能勉力經營。和在鵬城的情況絕對不同。
張愛國到了以后,廖學仁又陪著張愛國在新城考察了3天,仍是不得要領。
張愛國到了以后,先去學校找了彭家聲和秦玉良兩人,將王雅芝介紹給兩人,并安排王雅芝帶著財務公司的會計,審核賬務。
只是現在銀河軟件現在開銷并不大,審核做的很輕松,雖然賬務做的并不是太規范,但是也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王雅芝的日子過的輕松,但是廖學仁和張愛國每天卻忙的腳不沾地,為新城的補習班鬧心。直到第三天,仍舊沒有進展,兩人也都沒了繼續考察的熱情,不得不暫時休息一下,想想其他辦法。
中午,張愛國仍舊是和廖學仁一起吃飯,“老板,你看現在這樣的情況,新城看來是不能做補習班了,要不我們到豫省其他城市看看?”
“我估計整個北方城市可能情況都不樂觀,不排除個別城市會有這方面的突出需求,但是我們總不能一個一個的考察吧,現在辦補習班這么難,不行的話,也只能放棄了。”張愛國經過三天的考察確定新城這方面的需求確實不多。因此決定放棄在北方辦補習班。
“啊?放棄了?”廖學仁聽張愛國竟然想放棄,不敢相信。廖學仁可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有難住老板的事情。
“對,現實如此,不得不放棄,硬辦一個補習班,也能活下去,但是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們另想其他辦法吧。”張愛國重復了一下自己的決定。事不可為勉力為之也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有這個時間和精力,自己帶這些人能做成更多的事兒了。
“你有沒有想過干脆不辦補習班,直接辦學校?”張愛國問道。
“恐怕也不行,我都沒聽說過豫省有私立學校。”廖學仁身為豫省人,對這些情況倒是比較了解。
難道真的不行?張愛國又試著捋捋情況。
“首先,豫省的初高中生,下午六點以后才下學,不像鵬城4點就下學了。而且大多數家長早早下班,可以直接負責輔導孩子的學業,所以補習班的需求不是很迫切。這方面從這幾天的考察情況就能得出,要不然這些小補習班早就做大了,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半死不活的。
同時豫省的大學升學率雖然不高,但是那是因為本省沒有好的大學,豫省的基礎教育相對南方來說其實是比較發達的。這個可以從遍地的初高中學校看出來。”張愛國在心里琢磨著。
既然遍地都是初高中學校,那么其實辦學校其實是可行的。張愛國終于看到了一線曙光。
只是現在豫省還沒有私立學校,學生家長肯定對私立學校的認可度不高。剛開始幾年恐怕并不容易。
“就辦學校吧,順便積攢辦學校的經驗。總是辦補習班,畢竟不如辦學校的影響力大。何況,你今后終歸會辦學的,正好也可以積攢一些教學改革的經驗。把我們的理念再重新適配下學校。”李遠及時出現。
“老李你也認同?”張愛國在心里問道。
“是的,我們辦補習班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夠影響到教學改革,將我們的理念傳播出去,現在豫省的情況又是這樣,所以干脆辦學吧,直接將教學改革抓在手里,順便也積累辦學的經驗。”
“可是我們并沒有辦學的經驗呀?怎么做第一?”張愛國反問。
“所以要積累經驗,現在困難的是,豫省沒有私立學校,我們沒有辦法直接跨過第一步,只能慢慢發展。這才是我比較頭疼的地方。”李遠解釋道。
“那好吧,明天我去見下秦院長和張校長,看看他們有沒有好的提議。”張愛國最終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