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四肢肌

1.前肢肌肉的組成和結構特點

(1)肩帶肌 肩帶肌是連接前肢與軀干的肌肉。主要包括斜方肌、菱形肌、背闊肌、臂頭肌、胸肌和腹側鋸肌。牛、羊、豬、犬還有肩胛橫突肌。

斜方肌:為三角形薄板狀肌,位于肩頸上部淺層。有提舉、擺動和固定肩胛骨的作用。

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面,分頸、胸兩部。具有提舉肩胛骨的作用。

背闊肌:呈三角形,位于胸側壁,自腰背筋膜起始,在牛還起于第9~11肋骨、肋間外肌和腹外斜肌的筋膜,肌纖維向前止于肱骨。其作用可向后上方牽引肱骨,屈肩關節,在牛還可協助吸氣。

臂頭肌:位于頸側部淺層,長帶狀,形成頸靜脈溝的上界。牛的臂頭肌前寬后窄,可明顯分為上部的鎖枕肌和下部的鎖乳突肌。其作用為牽引前肢向前、伸肩關節。

胸肌:位于臂和前臂內側與胸骨之問。分為胸前淺肌、胸后淺肌、胸前深肌和胸后深肌。有內收前肢的作用。當前肢向前踏地時,可牽引軀干向前。

腹側鋸肌:位于頸、胸部的外側面,為一寬大的扇形肌,下緣呈鋸齒狀。可分頸、胸兩部,作用為舉頸、提舉和懸吊軀干,并能協助呼吸。

肩胛橫突肌:前部位于臂頭肌深面,后部位于頸斜方肌與臂頭肌之間。有牽引前肢向前、側偏頭頸的作用,馬無此肌。

(2)肩部肌 肩部肌分布于肩胛骨的內側及外側面,起自肩胛骨,止于肱骨,跨越肩關節。

岡上肌:位于肩胛骨岡上窩內。作用為伸展或固定肩關節。

岡下肌:位于肩胛骨岡下窩內,一部分被三角肌覆蓋。可外展臂部和固定肩關節。

三角肌:位于肩胛骨外側,岡下肌的外面,呈三角形。可屈肩關節。

小圓肌:較小,呈短索狀或楔狀,肩胛骨外側,三角肌肩胛部的深面。

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內側面,可內收肱骨或固定肩關節。

大圓肌:呈長菱形,位于肩胛下肌后方。具有屈肩關節和內收肱骨的作用。

喙臂肌:呈扁而小的菱形,位于肩關節和肱骨的內側上部。具有內收和屈曲肩關節的作用。

(3)臂部肌 臂部肌分布于肱骨周圍,主要作用在肘關節。可分伸、屈兩組。伸肌組位于肱骨后方,屈肌組在前方。

臂三頭肌:位于肩胛骨和肱骨后方的夾角內,呈三角形。肌腹大,分長頭、外側頭和內側頭。主要作用為伸肘關節。

前臂筋膜張肌:位于臂三頭肌的后緣及內側面。作用為伸肘關節。

臂二頭肌:位于肱骨前面,呈圓柱狀(牛)或紡錘形(馬)。主要作用是屈肘關節,也有伸肩關節的作用。

臂肌:位于肱骨臂肌溝內。作用為屈肘關節。

(4)前臂及前腳部肌 前臂及前腳部肌可分為背外側肌群和掌側肌群。

背外側肌群:分布于前臂骨的背側和外側面,由前向后依次為腕橈側伸肌、指總伸肌和指外側伸肌,在前臂下部還有腕斜伸肌。在牛,腕橈側伸肌和指總伸肌之間還有指內側伸肌。它們是作用于腕、指關節的伸肌。其主要作用是伸腕、指關節。

掌側肌群:分布于前臂骨的掌側面,為腕和指關節的屈肌。肌群的淺層為屈腕的肌肉,包括腕外側屈肌、腕尺側屈肌和腕橈側屈肌;深層為屈指的肌肉,有指淺屈肌和指深屈肌。

2.后肢肌肉的組成與結構特點

后肢肌肉較前肢肌肉發達,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可分為臀部肌、股部肌、小腿和后腳部肌。

(1)臀部肌

臀淺肌:牛、羊無此肌。馬的臀淺肌位于臀部淺層,有外展后肢和屈髖關節的作用。

臀中肌:是臀部的主要肌肉,大而厚。主要作用是伸髖關節,外展后肢,由于其與背最長肌結合,還參與豎立、蹴踢和推動軀干前進等動作。

臀深肌:位于最深層,臀中肌的下面。有外展髖關節和內旋后肢的作用。

髂肌:起自髂骨腹側面,止于小轉子。與腰大肌的止部緊密結合在一起稱為髂腰肌。作用為屈髖關節及外旋后肢。

(2)股部肌 分布于股骨周圍,分為股前肌群、股后肌群和股內側肌群。

①股前肌群

闊筋膜張肌:位于股前外側皮下,可緊張闊筋膜,屈髖關節和伸膝關節。

股四頭肌:大而厚,位于股骨前面及兩側,被闊筋膜張肌覆蓋。有4個肌頭,包括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和股中間肌。作用為伸膝關節。

②股后肌群

臀股二頭肌:位于股后外側,有兩個頭,即椎骨頭(長頭)和坐骨頭(短頭)。可伸髖關節、膝關節、跗關節。提舉后肢時又可屈膝關節。

半腱肌:長而大,位于臀股二頭肌后方,作用同臀股二頭肌。

半膜肌:大,呈三菱形,位于半腱肌后內側。有伸髖關節并內收后肢的作用。

③股內側肌群

股薄肌:呈四邊形,薄而寬,位于縫匠肌后方。有內收后肢的作用。

恥骨肌:位于恥骨前下方。可內收后肢和屈髖關節。

內收肌:呈三菱形,位于恥骨肌后面、半膜肌前方、股薄肌深面。作用是內收后肢和伸髖關節。

縫匠肌:呈狹長帶狀,位于股內側前部。有內收后肢的作用。

(3)小腿和后腳部肌 多為紡錘形肌,肌腹位于小腿部,在跗關節均變為腱,作用于跗關節和趾關節。可分為小腿背外側肌群和小腿跖側肌群。

①小腿背外側肌群

趾長伸肌:起自股骨遠端,在跗關節上方延續為一長腱,有伸趾關節、屈跗關節的作用。

趾外側伸肌:位于小腿的外側部,作用同趾長伸肌。

腓骨第3肌:位于小腿背側面的淺層,在趾長伸肌的表面,有屈跗關節的作用。

脛骨前肌:緊貼于脛骨前外側,有屈跗關節的作用。

腓骨長肌:馬無此肌。位于小腿背外側部,有屈跗關節和旋內后腳的作用。

②小腿跖側肌群

腓腸肌:位于小腿后部,分內、外兩頭,作用為伸跗關節。腓腸肌腱以及附著于跟結節的趾淺屈肌腱、股二頭肌腱和半腱肌腱合成一粗而堅硬的腱索,稱為跟腱。

趾淺屈肌:肌腹夾于腓腸肌兩頭之間,幾乎全為腱質。其主要作用是屈趾關節。

趾深屈肌:肌腹位于脛骨后面,有三個頭,即外側淺頭、外側深頭和內側頭。作用為屈趾關節、伸跗關節。

腘肌:位于膝關節后面。作用為屈股脛關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塞县| 丹阳市| 崇仁县| 夏邑县| 乳源| 万宁市| 陇西县| 祁门县| 乐至县| 宁武县| 金门县| 炎陵县| 青神县| 叶城县| 凌海市| 容城县| 吉林省| 百色市| 宣汉县| 姚安县| 隆德县| SHOW| 和政县| 丰顺县| 东莞市| 绿春县| 镇安县| 聂荣县| 台山市| 永泰县| 稻城县| 修水县| 梧州市| 灵丘县| 永顺县| 唐海县| 东莞市| 贺兰县| 沂水县| 秀山| 青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