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調查與銷毀處理
- 夏治強編著
- 440字
- 2020-05-22 20:34:00
二、開展化學武器野外試驗
戰后由美國陸軍所概括研究的關于化學戰的報告和指控中提到:在1937年7月18日到1945年5月8日所發生的事件中,(日軍)使用了苯氯乙酮、二苯氯胂、二苯氰胂、光氣、雙光氣、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氫氰酸、芥子氣和路易氏劑等幾種化學戰劑。據說,所使用的武器包括航彈、炮彈和毒煙筒。
日本不僅加緊進行化學武器的生產與使用,同時還在其國內進行毒劑防護教育與訓練,普及防護知識,進行全民備戰。
日本陸軍主要毒劑野外試驗情況見表1-9[資料來源參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編譯《十五年戰爭絕密檔案資料——侵華日軍毒氣戰鐵證》(2005年)]。
表1-9 日本陸軍主要毒劑野外試驗


注:根據秋山金正《陸軍科學研究所及第6陸軍技術研究所化學武器研究開發之概要(第一案)》、小柳津政雄《化學戰研究史》、化學武器相關者編《日本化學武器技術史[年表]》、防衛廳技術研究所編《日本化學武器技術史》以及陸軍習志野學校校史編纂委員會編《陸軍習志野學校》制作而成。有些資料在部分時間上有先后之差,對此,時間晚的標在括弧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