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草地生態監測方法及植物識別
- 聶學敏 蘆光新 范月君主編
- 6字
- 2020-06-03 15:00:30
四、樣地布設
(一)樣地布設
樣地要能代表監測區域草地的植被類型,應盡可能設在不同的地貌類型上,能充分反映不同地勢、地形條件下植被的生長狀況。
樣地內要求生境條件、植物群落種類組成、群落結構、利用方式和利用強度等具有相對一致性;樣地之間要具有異質性,每個樣地能夠控制的最大范圍內,地貌、植被等條件要具有同質性,即地貌以及植被生長狀況應相似。天然草地樣地控制范圍原則上應不小于100公頃。此外還需考慮交通的便利性。
樣地的設置原則是:
① 所選樣地要具有該類型分布的典型環境和植被特征,植被系統發育完整,具有代表性;
② 樣地選擇中,應考慮主要草地類型中優勢種、建群種在種類與數量上變化趨勢與規律,例如草地沙化、退化監測樣地設置應能反映出梯度變化趨勢;
③ 山地垂直帶上分布的不同草原類型,樣地應設置在每一垂直分布帶的中部,并且坡度、坡向和坡位應相對一致;
④ 對隱域性草地分布的地段,樣地設置應選在地段中環境條件相對均勻一致的地區,草地植被呈斑塊狀分布時,則應增加樣地數量,減小樣地面積;
⑤ 對于利用方式不同及利用強度不一致的草地,應考慮分別設置樣地,如割草地、放牧場、季節性放牧場、休牧草地、禁牧草地、有不同培育措施的草地、存在不同利用強度的草地等,力求全面反映草地植被在不同利用狀況下的差異;
⑥ 進行草地保護建設工程效益監測時,要同時選擇工程區內樣地和工程區外樣地進行監測,其他條件如地貌、土壤和原生植被類型均需盡量保持一致;
⑦ 當草地的利用方式或培育措施發生變化時,及時選擇新的與該樣地相對應的對照樣地,以監測上述變化造成的影響;
⑧ 樣地一般不設置在過渡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