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天然草場的特征

1. 草場類型以高寒草甸為主體

全省天然草場面積大,分布廣,所處自然條件差異顯著。因此,草場類型豐富多樣。有山地干草原、高寒干草原、山地草甸,也有高寒草甸、山地、平原、荒漠、高寒荒漠,潮濕的沼澤化草甸,濕潤的灌叢、疏林等。高寒草甸面積為2400萬公頃,占全省草地面積的65.8%,構成了全省草場的主體。

2. 豆科牧草比重小,莎草、禾草占優勢

豆科牧草蛋白含量高,是優良牧草。全省豆科牧草約64種,僅占草地植物種數的4.6%。主要有黃芪、棘豆、錦雞兒等,大部分有毒、有刺。可食豆科的牧草大多植株低矮或匍匐生長,牲畜難以采食,利用率低。莎草科、禾本科牧草適合青海省寒冷的氣候條件,生長發育良好。據統計,全省173個草場型中,以莎草、禾草為優勢種或在草本層中占優勢的草場型有111個,占草場型總數的64.16%。草場面積為3300萬公頃,占全省草場面積的90.5%。

3. 牧草營養豐富,具有“三高、一低”的特點

“三高、一低”即粗蛋白質、粗脂肪、無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纖維含量低。據分析,禾本科牧草粗蛋白質含量10.86%(干物質,下同),莎草科、豆科、菊科、蓼科、薔薇科牧草粗蛋白質含量都在13%以上;粗脂肪含量除了蓼科1.98%外,其他各科都在2%以上;無氮浸出物除了藜科39.62%外,其他各科都在40%以上;粗纖維含量均在35%以下。

4. 草群低矮,草場耐牧性強

天然草場的牧草因受低溫、強輻射等自然條件的影響,普遍低矮。除了少數牧草如披堿草、芨芨草等稍高外,絕大部分牧草都在20~30厘米。占全省草場面積31%的高山嵩草,高度僅2~5厘米,草群低矮,難以打草貯存。在天然草地中,以莎草科牧草為優勢種的草地,牧草根系發達,交錯盤結,形成10~20厘米厚的草皮層,草皮富有彈性,耐踐踏,是理想的放牧地。

5. 草場生產力地區差異大

青海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有明顯的差異。草場類型、牧草高度、覆蓋度等也不相同;草場生產力高低懸殊。黃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黃南)平均畝產鮮草301.08千克,居全省各地之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海西)平均畝產鮮草91.45千克,單位面積產量最低。從草場型以垂穗披堿草草場型產量最高,平均畝產鮮草438.39千克。波伐早熟禾十線葉嵩草草場型產量最低,平均畝產鮮草27.27千克,前者是后者的16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龙县| 永兴县| 玉林市| 兰州市| 花莲县| 陕西省| 蒙阴县| 永城市| 清徐县| 台南市| 大邑县| 张北县| 宜宾市| 华亭县| 荔波县| 恩施市| 望都县| 镇平县| 利津县| 疏附县| 凤城市| 长治县| 新野县| 曲沃县| 石台县| 谷城县| 商水县| 平南县| 黄石市| 仁化县| 广元市| 藁城市| 平远县| 抚顺市| 靖宇县| 定州市| 子长县| 城固县| 宾川县| 自治县| 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