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楚漢相爭與鴻門宴
鴻門宴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酒局,發生在公元206年秦末農民戰爭及楚漢相爭期間,地點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區的鴻門堡村,設宴者是楚軍首領楚霸王項羽,赴宴的是漢軍首領沛公劉邦。項羽的亞父范增主張并計劃在宴會上殺死劉邦,但劉邦按照他的謀士張良的計策,拜見項羽時主動賠禮道歉、示弱示好。酒宴上,范增一再示意項羽發令刺殺,但項羽礙于面子猶豫不決。無奈之下范增找來項莊舞劍助興,企圖趁機把劉邦殺死在座位上。情急之中,項羽的叔叔項伯拔劍與項莊共舞,并且用身體保護劉邦,使項莊無法行刺,最終使在宴會上謀殺劉邦的計劃沒能得逞。劉邦則在樊噲等人的護衛下,席間不辭而別,脫身而去,只留下張良獻上禮品并道歉。
鴻門宴后,劉邦發動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由弱到強,反敗為勝,最終打敗了楚霸王項羽,建立了漢朝,成了漢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后世英雄豪杰常將項羽當作反面典型來鞭策自己,如毛澤東在他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就寫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現在人們常用“鴻門宴”來比喻不懷好意的酒宴。值得一提的是“鴻門宴”還衍生出了幾個漢語成語,如“秋毫不犯”“勞苦功高”“約法三章”“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