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文化啟蒙仿古讀本:千字文
- 馮少杰 繪
- 873字
- 2020-07-31 17:44:07
序言
蒙學,即指孩童啟蒙的功課,內容上溯先秦,下及民國。我國不乏各類蒙學教材,它們一能傳授基礎知識,二能開啟蒙昧,使人明白事理,是孩童上學的必備讀物。
其中,流傳廣泛、篇幅短小卻蘊含豐富的蒙學作品,當數南北朝的《千字文》、宋代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清代的《弟子規》。這四部經典的蒙學作品,最遠的編纂于一千五百多年前,最近的也編纂于三百年前,時至今日,仍然歷久彌新,家喻戶曉。
究其原因,就是孩童學習經典蒙學作品好處多多。
首先,蒙學作品以儒家思想的仁、義、禮、智、信為準則,教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建立自尊自愛的品格。孩子從小閱讀蒙學作品,將有助于他們健全心智,糾正自身不良的觀念和行為。
其次,誦讀蒙學作品,能夠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兒童時期是記憶力增長最快的時期,蒙學作品韻律和諧、朗朗上口,文筆自然流暢、情真意切,孩子誦讀它們,對增強記憶力幫助很大。
再次,孩子能夠借著閱讀認識大量漢字。蒙學作品大多淺顯易懂、樸實無華,古代的私塾先生就通過它們來教會孩子識漢字,所以今天把它們當作識漢字的教材也非常適合。
為迎合時代發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模仿老課本的形式,對上述四本經典蒙學作品進行重新整理,還原了這套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經典蒙學作品。書中既有通俗到位的注解,又有輔助閱讀的趣味小故事,具備了蒙學作品的基本功能。另外,它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特點,就是結合古代書法字、傳統畫編輯而成。
本冊《千字文》古體書法字取自清代著名書法家抄本潘齡皋《千字文》抄本。傳統畫來自清代文學家、美學家、戲劇家李漁的《芥子園畫譜》。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本《三字經》,不僅孩子讀了受益匪淺,大人讀了也大有裨益。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一本《百家姓》,不僅是簡單的姓氏集合,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一本《千字文》,對仗工整,文采斐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說。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一本《弟子規》,淺顯易懂,朗朗上口,道出了儒家的仁、義、禮、智、信。
它們都值得孩子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