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編農藥科學使用技術
- 紀明山主編
- 1460字
- 2020-05-08 09:44:11
六、農藥的混用原則
農藥合理混用具有擴大防治譜、提高藥效、減少施藥次數、省工省時、降低成本、延緩有害生物抗藥性的發展等優點,但并不是說所有的農藥品種都能混合使用,也不是所有的農藥都需要混合使用。混用是有嚴格要求的,必須依據藥劑本身的化學和物理性質,以及病蟲草害發生的規律和生活史等,來判斷是否能混用或需要混用。
農藥混用有復配和桶混兩種方式。復配是生產者將兩種以上有效成分和各種助劑、添加劑等按一定比例混配在一起加工成物理性狀穩定產品,供直接使用。桶混是農藥使用者在田間按照標簽說明,把兩種或兩種以上農藥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藥桶中混合使用,需經小區試驗證明安全方可進行桶混。農藥復配或桶混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兩種農藥混合后不能起化學變化 農藥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和化學性質是其生物活性的基礎,所以農藥在使用時要特別注意混合后的有效成分、乳化性能等是否發生改變,因為這直接影響藥效的發揮。一般來說遇到堿性物質分解失效的農藥不能與堿性農藥或堿性物質混用,一旦混用農藥很快分解失效。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對堿性物質都比較敏感,擬除蟲菊酯類在強堿下也會分解失效。有些品種在堿性下相對穩定,但也只能在弱堿下混用,并且混用后不能放置太久。此外有些農藥在酸性條件下也會分解,如有機硫類,所以混用要慎重。而有些農藥與含金屬離子的物質混用也會產生藥害。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殺菌劑(福美雙、代森鋅、代森錳鋅等)、2,4-滴類除草劑與銅制劑混用可生成銅鹽降低藥效;甲基硫菌靈與銅離子絡合會失去活性。所以農藥的混用不是簡單的混合,而是要研究它們的化學結構和性質,通過科學合理的試驗證明混合后的生物效果,保證對人畜、環境的安全,防止或延緩害蟲產生抗藥性。
(2)桶混的農藥物理性質應保持不變 在田間現混現用時要注意不同成分的物理性狀是否改變,若混用后出現分層、絮結和沉淀或懸浮率降低甚至有結晶析出,這樣都不能混用。有機磷可溶粉劑(敵百蟲粉)和其他可濕性粉劑混用時,懸浮率會下降,藥效降低,容易造成藥害,不宜混用。乙烯利水劑、殺蟲雙水劑、殺螟丹可溶粉劑因有較強酸性或含大量無機鹽,與乳油農藥混用時會有破乳現象,要禁止混用。桶混需要先用少量的藥液進行混配試驗,如果出現沉淀、變色、強烈刺激氣味、大量泡沫的情況,一定不要再進行混配,更不能噴施到作物上,以免出現燒葉、果實產生果銹等不良情況。無論混用什么藥劑,都應該注意“現用現配,不宜久放”和“先分別稀釋,再混合”的原則。
(3)混用農藥應具有不同作用機理或不同防治對象 水稻孕穗至抽穗期,是稻飛虱和紋枯病的發生盛期,使用馬拉硫磷乳油和井岡霉素水劑混合配方施藥,可防蟲又可防病。除草劑農得時和丁草胺或乙草胺等混用,可擴大殺草譜。沒有殺卵活性的殺蟲劑與有殺卵活性的殺蟲劑混用;保護性與內吸性殺菌劑混用等。擬除蟲菊酯農藥比較容易引起某些害蟲產生抗藥性,比如棉鈴蟲,如果它們與其他殺蟲劑混配使用,就可使害蟲的抗藥性推遲產生或抗藥性水平低緩。據試驗資料顯示,用20%菊·馬乳油與20%氰戊菊酯分別處理棉鈴蟲,經過16代不斷處理后,進行抗性水平測定,發現用氰戊菊酯單獨處理的棉鈴蟲比用菊·馬乳油處理的棉鈴蟲抗性高出65.54倍,表明菊·馬乳油有顯著延緩棉鈴蟲抗藥性產生的作用。
(4)復配混用后應降低對人畜、禽魚類的毒性和對天敵及其他有益生物的危害 有些農藥混用后藥效提高了,但毒性也增加了。如馬拉硫磷對人畜是安全的,易被人畜體內的生物酶分解,但與敵敵畏、敵百蟲等混合使用時,敵敵畏、敵百蟲抑制該酶的活性,使其產生了較高的毒性。因此這種情況也不能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