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腦病——肝病引發的神經精神異常綜合征
肝性腦病是一種由于急、慢性肝功能嚴重障礙或各種門靜脈-體循環分流異常所導致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輕重程度不同的神經精神異常綜合征。
◇ 肝性腦病的主要表現
輕微型肝性腦病常無明顯臨床癥狀,只有通過神經心理測試才能發現。嚴重者以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為主要臨床表現,發病原因以肝炎后肝硬化為最多見。
輕微的肝性腦病由于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而被當作正常人,在參加正常的社會活動時,可表現出性格和行為的異常,如近期突然表現出激動、好斗,或冷漠、自私,或在駕駛交通工具時容易發生危險事故。如果病情再進一步發展,則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昏迷、抽搐、腦水腫、腦疝等,這時就有生命危險了。
肝性腦病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識別、及時治療是改善其預后的關鍵。輕微型肝性腦病患者常常會出現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下降的情況,肝病患者如果發現自己有此癥狀,要引起重視,應積極篩查和防治輕微型肝性腦病。
國際上根據West Haven分類系統,將肝性腦病按癥狀分為以下幾級。
0級:輕微肝性腦病,表現為性格或行為改變輕微或無改變,記憶、注意力、智力和協調功能改變輕微,無撲翼樣震顫。
1級:表現為缺乏瑣碎意識,注意力不集中,計算能力受損,興奮、抑郁或煩躁不安,輕微精神錯亂,執行心理任務的能力變慢。
2級:表現為嗜睡或冷漠,神志不清、思維混亂、人格改變、行為異常,有明顯撲翼樣震顫和間歇性定向障礙。
3級:可以引起昏睡,無法執行心理任務,有時間、地點定向障礙,出現失憶癥狀。
4級:表現為昏迷,對疼痛刺激有或無反應。
◇ 治療原則
無論是輕微型的肝性腦病,還是比較嚴重的肝性腦病,它們都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在治療的時候要從多個環節采取綜合性治療措施,二者治療原則基本相同。主要包括:①尋找和去除誘因;②減少來自腸道有害物質如氨等的產生和吸收;③適當的營養支持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④根據臨床類型、不同誘因和疾病的嚴重程度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肝性腦病患者在飲食上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入和氨的產生,提倡攝入富含蔬菜和乳蛋白的飲食。植物蛋白飲食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可減少食物運行時間,降低腸道內pH值,并增加排泄物中的氨排泄。植物蛋白中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少,不易誘發肝性腦病。另外,植物蛋白富含鳥氨酸和精氨酸,可通過尿素循環促進氨的清除。因此,目前醫學界一致推薦復發性或持久性肝性腦病患者應該優先選用蔬菜和乳制品蛋白質而不是肉類或魚類蛋白質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