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仿古建筑構造與設計
- 徐錫玖主編
- 4858字
- 2020-05-06 16:40:53
第五節 古建筑圖紙設計要點
建筑平面圖、建筑立面圖與建筑剖面圖是建筑施工圖的基本圖紙,它們所表達的內容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緊密的聯系,它們是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古建筑設計圖繪制時,有些地方由于構件與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有所區別,故局部的繪制習慣不同,應引起我們的注意。
一、建筑平面圖
(一)軸線位置
現代建筑軸線一般均布置在墻中,古建筑軸線位置除此外,在柱中與墻中不重合時,往往布置在柱中位置。
(二)墻體
墻體一般比現代建筑的厚度要大,且有時不在軸線上,柱子處常設有柱門。外墻有時還設有下檻,那么,墻體下身與上身的厚度不同,此時要注意軸線位置。有時古建筑修繕圖紙要注意,有的墻體在厚度方向上分別有不同砌體材料或做法,比如里生外熟、里皮磚是混水,外皮磚是絲縫或干擺等。
(三)門窗
古建筑門窗與現代建筑的門窗布置存在差異,由于古建筑的門窗結構的特點和形式,一般門窗扇在框內側,靠軸和盈連接支撐,包括窗戶的開啟方向在畫圖時的起止點,不同于現代建筑靠鉸鏈連接的門窗。
(四)臺明、臺階、地栿
在臺明上面有欄桿的建筑,如有地栿,且在臺階處轉彎時,應在注意軸線位置的前提下,關注轉彎處在臺明上和臺階上的位置形狀與具體尺寸。
(五)平面圖尺寸標注
在建筑平面圖中的尺寸標注有外部尺寸和內部尺寸兩種。通過尺寸的標注,可反映建筑中房間的開間、進深、門窗及室內陳列裝修、雕塑的大小和位置。
外部尺寸一般均標注三道,靠墻第一道尺寸是細部尺寸,即建筑物構配件的詳細尺寸,如門窗洞口及中間墻的尺寸;中間一道是定位尺寸,即軸線尺寸,也是房屋的面闊(兩條橫軸線間的距離)或進深(兩條縱軸線間的距離)尺寸;最外一道是總尺寸,即建筑物的總面闊和總進深。此外對室外的臺明、臺階、垂帶、散水等處可另外標注局部外尺寸。
內部尺寸一般標注室內門窗洞、墻厚、柱、磚垛和內部陳設(如雕像、供臺、展柜等)的大小、位置以及墻、柱與軸線之間的尺寸等。
仿古建筑設計或古建筑修繕設計時,不同于一般建筑,基本上都是整數,而古建筑的尺寸要與公制尺寸換算時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小數,要盡量權衡好。古建筑權衡尺寸用的是營造尺進行度量。本書中未注明尺寸單位的部分均按所述年代的營造尺進行度量和換算。
唐代:1營造尺=29.5~29.6cm;
遼代:1營造尺=29.54cm,或長于唐;
宋代:1營造尺=31.20cm;
明清時代:1營造尺=32cm;
1魯班尺=27.50cm。
(六)排水
對于一殿一卷建筑,要注意排水方向、坡度、檐溝、泛水、雨水口等的位置、尺寸、材料以及構造等情況。
(七)油漆彩畫
彩畫要按照古建筑彩畫的要求規矩繪制。
(八)新建建筑物平面位置的確定
處于城市周圍或遠郊的仿古建筑,對于單體古建筑、簡單的組合建筑或簡單四合院,一般根據原有房屋、圍墻、道路來確定其位置并標注出定位尺寸(以米為單位)。對于大中型工程,如一組寺廟或古建筑群,往往根據環境、地勢、風水等因素影響,定位通常用測量坐標或建筑坐標來確定其位置。
二、建筑立面圖
(一)建筑立面圖的圖名、比例、圖例和定位軸線
建筑立面圖的圖名稱呼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按立面圖所表明的朝向稱呼,如南立面圖,東立面圖等;二是按立面圖中的建筑兩端的定位軸線編號稱呼的,如①~⑧軸立面圖,?~?軸立面圖等;三是通常把反映建筑物主要出入口或反映建筑物外貌特征的立面圖稱為正立面圖,其余的立面圖相應稱為背立面圖和側立面圖等。
建筑立面圖的比例和建筑平面圖的比例一致。
建筑立面圖一般只畫出最左、最右兩端的軸線及其編號,以便與平面圖對照來確定立面圖的觀看方向。
(二)建筑物的外形和墻上構造物情況
通過立面圖可以顯示建筑物的外貌以及屋頂、臺明、臺階、出檐、挑檐、斗栱、腰線、窗臺、雨水管、雨水斗等的位置、尺寸及外形構造等情況,根據比例尺寸注意粗細線條的使用。
(三)外墻面上門窗
在建筑立面圖中,可以直接表現建筑物外墻上的門窗位置、高度尺寸、數量及立面樣式等情況,尤其門窗上的細部構件,如門釘、門拔、隔扇窗的樣式等,可以在立面圖中示意,具體的細部尺寸在詳圖、大樣圖中體現。
(四)屋頂
屋面圖繪制時應注意標高問題,由于屋面結構層的層數、做法、厚度不同,其屋脊及坡屋面的高度就不一樣。尤其注意兩組單體建筑距離很近時,一組屋檐挑出與另一屋面的關系。
由于屋頂部位和建筑構造的專業性,在繪制吻獸時要注意結合建筑形式、施工工藝手法及結構層來定其具體位置。
(五)尺寸標注
在建筑立面圖中標注詳細尺寸較少,但也可標注三道尺寸,里面尺寸為門窗洞高、窗下墻高、室內外地面高差等,中間尺寸為層高尺寸,外面尺寸為總高度尺寸。標高標注在室內外地面、臺明、各層的窗臺、窗頂、檐口、屋脊、吻等處。
三、建筑剖面圖
建筑剖面圖是假設用一個垂直的剖切平面剖切房屋,移去剖面前面的部分,向其余部分作投射所得的投影圖。剖切位置應選擇在房屋內部結構和構造比較復雜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應通過門窗洞口的位置,樓、閣還應通過樓梯間,如圖1-153。

圖1-153 建筑平面圖和剖面圖
在建筑剖面圖中,被剖到的墻身、樓板、屋面板、樓梯段、樓梯平臺等輪廓線用粗實線表示,沒有被剖到但投影時仍能見到的門窗洞、梁架、樓梯段、樓梯平臺及扶手、內外墻的輪廓線等用中實線表示,門窗扇及其分格線,雨水管等用細實線表示。室內外地坪線仍用特粗實線表示。鋼筋混凝土圈梁、過梁、樓梯段等可涂黑表示。
(一)建筑剖面圖的圖名、比例、圖例和定位軸線
建筑剖面圖的圖名一般與它們的剖切符號名稱相同,表示剖面圖的剖切位置和投射方向的剖切符號在底層平面圖上,參看圖1-153。
建筑剖面圖的比例應和建筑平面圖、建筑立面圖一致。
建筑剖面圖一般只畫出兩端的軸線及其編號,并標注其軸線間的距離,以便與平面圖對照,有時也畫出被剖切到的墻或柱的定位軸線及其軸線間的距離。
(二)剖切面構造的表現形式
在建筑剖面圖中可以看到剖切到的室內外地面、臺明、臺階、散水、明溝、樓板層、屋頂、內外墻,門窗及梁架等的位置、構造及相互關系。地面以下的基礎一般不畫出,剖切面與其他線按照線寬要求分別繪出。
(三)建筑物室內的裝修裝飾和陳列布置
在建筑剖面圖中可以看到室內的墻面、天花藻井、古式隔斷、樓地面等的裝修情況和陳列布置以及雕塑的配置情況,剖切面要找最能說明問題的位置。
(四)尺寸標注
在建筑剖面圖中必須標注高度尺寸。標注的外墻高度尺寸一般也有三道,與建筑立面圖相同。此外,還應標注室內的局部尺寸,如室內內墻上的門窗洞口高度、檻墻高度等。標高應標注在室內外地面、樓面、樓梯平臺面、檻墻上平面、屋頂檐口頂面等處。
(五)大樣圖的索引
建筑剖面圖上要加上詳圖索引符號,以便查閱另外畫出的詳圖。
四、建筑詳圖
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和剖面圖雖然能夠表達建筑物的外部形狀、平面布置、內部構造和主要尺寸,但由于比例較小,許多細部構造、尺寸、材料和做法等內容無法表達清楚。為了滿足施工要求,通常用較大的比例,如1∶50、1∶20、1∶10、1∶5等畫出建筑物的細部構造的詳細圖樣,這種另外放大畫出的圖樣成為建筑詳圖。
(一)外墻部件
對古建筑物外墻面的各部位,如屋面瓦件、墻面、檐口、腰線、窗臺、柱梁枋油漆彩畫等處的裝飾要求一般都用詳圖或文字表明,要標明詳圖所在建筑物中的具體位置。
外墻的下堿、散水及防潮層的構造做法,如下堿、上身、簽尖的高度是多少,散水的寬度及坡度是多少,防潮層的位置及材料做法等。
內、外墻面的具體裝修做法,如山墻外皮的立面形式是五花山墻還是海棠池等。
墻身的細部尺寸,各部位的標高和高度尺寸,如外墻的厚度、外墻與定位軸線的關系等,尤其注意廊心墻的細部尺寸。
樓板、梁架、窗臺的位置,與墻身的關系,如樓板與墻身是平行還是擱置搭接,外窗臺板的寬度和厚度,內窗臺的材料做法等。
(二)屋面、樓面、地面詳圖
屋面、樓面和地面的構造層次和做法,應用多層構造引出線的文字說明,作出各構造層次的厚度、材料及做法。
檐口構造及排水方式,屋頂的望板、苫背、保溫隔熱層、屋面瓦的施工構造做法。
(三)樓梯詳圖
樓梯詳圖主要表示樓梯的類型、結構形式、在建筑平面圖中的位置及有關軸線的布置、欄桿等裝修做法,以及樓梯踏步的寬度和踏步數,構造情況和用料說明。樓梯詳圖一般包括樓梯平面圖、剖面圖及踏步、欄桿、扶手等節點詳圖。
在這里還要注意樓梯的豎向尺寸、進深方向的尺寸和有關標高。常用比例有1∶10,1∶5,1∶2等。
(四)門窗詳圖
在建筑施工圖中,如果設計有采用現代建筑的標準圖集,可采用標準圖,則只需在門窗統計表中注明該詳圖所在標準圖集中的編號,不必另畫詳圖。古建筑的門窗大多數沒有標準圖,就一定要畫出門窗詳圖。
門窗詳圖是主要表示門窗的外形、尺寸、開啟方向、構造、用料等情況的圖紙。門窗詳圖一般由立面圖、節點詳圖及文字說明等組成。門窗立面圖是其外立面的投影圖,它主要表明門窗的外形、尺寸、開啟方式和方向、節點詳圖的索引標志等內容。立面圖上的開啟方向用相交細斜線表示,兩斜線的交點即安裝門窗扇鉸鏈的一側,斜線為實線表示外開,虛線表示內開。
門窗的主要尺寸,立面圖上通常注有三道外尺寸,最外一道為門窗洞口尺寸,也是建筑平、立、剖面圖上標注的洞口尺寸,中間一道為門窗框的尺寸,最里面一道為門窗扇尺寸。
應注明門窗的開啟形式,是內開還是外開;門窗框和門窗扇的斷面形狀、尺寸、材料以及互相的構造關系;門窗框與墻體的連接方式和相對位置,有關五金零件等。
(五)室內裝飾的要求
在建筑平面圖中對室內樓地面、墻面、裝修隔斷等處的材料做法一般直接用文字標明,較復雜的如屏風、落地罩等常采用明細表及材料做法表或另用詳圖表示。
(六)其他
另外還有一些節點大樣如各個梁架的榫卯結構、榫卯形式,細部尺寸,斗栱的細部構造、連接方式,具體尺寸,相互位置等。
五、結構施工圖
建筑施工圖表達了房屋的外觀形式、平面布置、建筑構造和內、外裝修等內容。以往的古建筑設計基本上都屬于建筑設計,細部也就是有些榫卯大樣圖罷了,施工主要是有經驗的施工師傅,他們大多是口傳心教,看了建筑圖的大概樣式和大尺寸,就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施工了。現在,這樣的情況已經有所改變了,必須有圖才能施工,所以,除了進行建筑設計,畫出建筑施工圖外,還要進行結構設計,畫出結構施工圖。
古建筑的結構施工圖,一般都是沿用《營造法原》、《清2部<工程做法則例>圖解》直接按相應比例套用即可,而現階段,用現代材料替代古建筑材料的情況時常發生,目前廣泛使用的是鋼筋混凝土承重構件替代木結構等情況,那么,鋼筋混凝土部分就必須進行結構計算。結構施工圖是施工放線,挖基坑,支模板,綁扎鋼筋,設置預埋件,澆搗混凝土,安裝梁架,樓板等構件,編制預算和施工組織計劃的重要依據。
結構施工圖通常由結構設計說明、基礎結構圖、樓(屋)蓋結構圖和結構構件(如梁、板、柱、樓梯等)詳圖組成。
結構設計說明中應有:工程概況,結構設計的主要依據,設計所采用的現行國家規范、標準及規程(包括標準的名稱、編號、年號和版本號);建筑物所在場地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及風洞試驗報告(必要時提供);建設單位提出的與結構有關的符合相關標準、法規的書面要求;初步設計的審查、批復文件;建筑的分類等級、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和設計使用年限,混凝土結構構件的環境類別和耐久性要求,砌體結構的施工質量控制等級;建筑的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設計地震分組、場地土類別及結構阻尼比)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建筑的耐火等級和構件的耐火極限;設計采用的荷載(作用)、樓(屋)面均布荷載標準值(面層荷載、活荷載等)及墻體荷載等;風荷載(基本荷載及地面粗糙度、體型系數、風振系數等);雪荷載(基本雪壓及積雪分布系數等);地震作用、溫度作用及防空地下室結構各部位的等效靜荷載標準值等;結構所采用的材料,如混凝土、鋼筋(包括預應力鋼筋)、砌體的塊材和砌筑砂漿等結構材料,應說明其品種、規格、強度等級、特殊性能要求、自重及相應的產品標準。
基礎結構施工圖主要是表示建筑物在相對標高±0.000以下基礎結構的圖紙。它一般包括基礎平面圖、基礎剖(斷)面詳圖和文字說明三個部分。它是施工時放灰線、開挖基坑、砌筑基礎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