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豬快速致富養殖技術指南
- 郎躍深 劉艷友主編
- 13字
- 2020-05-07 10:48:39
第一章 健康養豬的背景及現狀
一、健康養豬的現狀
健康養豬就是在一個干凈清潔、無疫病、飼料營養齊全、糞尿無害化、畜舍規范、飼養者無病等多方面優化環境下的養殖。健康養豬關鍵技術研究已成為與產業發展具有強勁互動作用的重要技術領域,是當前養豬業科技活動中最為核心和活躍的研究領域。隨著養豬業的發展,規模化快速高效養殖也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一家一戶零星散養已不能適應人們對豬產品的需要了。
早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海水養殖界就已提出健康養殖的概念,以后陸續滲透到淡水養殖、生豬養殖和家禽養殖,并不斷得以完善。健康養殖以保護動物健康、保護人類健康、生產安全營養的畜產品為目的,最終以無公害畜牧業生產為結果。健康養殖的畜產品要求對人類健康沒有危害,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健康養殖包括環境的科學管理和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以及實現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1.國外健康養豬現狀
目前,在養豬發達國家,通過良好生產規范、危險分析與關鍵點控制系統下的生物安全保證體系、SPF(無特定病原體)技術、SEW(早期隔離斷奶)技術、ISO 90001系列標準、ISO 14000系列標準等技術理念和標準,建立起了安全畜產品生產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體系和標準,基本上實現了畜產品生產的健康養殖。例如歐盟飼用抗生素使用禁令的頒布、京都議定書中對各發達國家反芻動物飼養量的限制、荷蘭等一些發達國家對養殖場排污惡劣頒布的法令限制等。在瑞典,通過20年的研究和應用,建立了由無污染飼養管理體系、無公害獸醫衛生體系和無抗生素添加的飼料生產體系組成的全程生豬健康養殖生產技術體系,提出了“瑞典模式”的綠色養豬業。目前,在這種模式下生產的農場(規模豬場)已占養豬發達國家規模豬場的85%以上,綠色豬肉及其制品已占所銷售總量的95%以上。
在養豬業發達的國家,不同的國家具有自己國家特色的健康養殖模式,因地制宜地發展養豬業,均取得了較高的生產水平和優質安全的豬肉產品。在養豬發達國家,豬場建筑為全封閉式,豬場從溫控、抽風、飼料、排污等方面均實行了自動化,豬舍小氣候良好,豬群健康程度高;飼料配方技術和育種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注意豬只福利和環境控制;管理完善;疫病凈化,抗生素的禁止使用,使得養豬業健康養殖順利發展。
不同國家的養豬規模和養殖方式不同,下面以丹麥和美國為例進行比較。丹麥豬以健康、高效和肉優質而出名,丹麥養豬業以規模為200~550頭基礎母豬的豬場為多見,丹麥每個豬場都是農場主家庭式經營,每個農場主有200~330hm2的土地,規模不大,適應了豬場防疫和排污的需要。美國是世界第二養豬大國,在美國養豬業表現為集中度越來越高,規模化程度越來越高;20世紀80年代初,尚有養豬場65萬個,到2006年只剩下7000個左右,最大的40個養豬公司占有60%的母豬,其中最大的Smithfield公司擁有120萬頭母豬,最小的也有2.5萬頭母豬,即使是中小規模豬場,母豬規模也大多在1000頭左右。美國養豬業集中適應了食品加工廠標準化的瘦肉制品的需要,并可獲得規模效益。
在養豬發達國家的豬場,豬舍采用不同設施改善舍內環境。例如,丹麥豬場,糞尿主要是通過漏縫地板直接進入豬舍下面的糞池,每出一批豬清理1次糞池,豬場糞污處理采用底部建有30°的斜坡的儲糞池,便于干稀分流,污水噴灑農田,干糞在來年耕種時施肥,實現種養結合;保育舍廣泛應用干濕料槽,減少飼料的浪費和污染,增加仔豬的食欲;仔豬保溫箱上有紅外燈,下有暖氣地板;仔豬躺臥區有土豆粉、鋸末、墊草,土豆粉一方面吸潮,一方面豬舔食后有利于胃腸的發育;豬舍建筑多數在屋頂安裝排氣扇通風換氣。美國豬場廣泛應用廢棄物處理工藝,豬舍都是全漏縫設計,豬舍下面是一個很大的底部封閉的容器,用來收集全部的糞尿,在每一批豬的飼養過程中并不進行沖洗消毒工作,直至全部轉出之后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收集的糞尿從底部通過一個提升系統轉移到豬舍旁邊的兼氣性的厭氧和好氧池處理后,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基本上殺死,再通過施肥機組,糞尿返回到地里。美國豬舍多采用縱向或橫向通風。
在養豬發達國家,一些豬病已被凈化,豬群健康程度很高。如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病、豬痢疾等已在美國、丹麥凈化。丹麥豬場健康程度很高,豬場都是SPF認證場,丹麥豬場的健康狀況采用分級別認證(如有一種病則在SPF的基礎上再加上病原的簡稱),采用這種方法時健康標準明晰化,對購豬客戶有利。丹麥主要通過提高豬場的管理水平和控制其他疾病來減少藍耳病的影響,目前藍耳病并沒有給丹麥普通的商品場造成影響。而美國對藍耳病的控制仍然是通過接種疫苗,效果不佳。丹麥豬場,盡量做到不給豬群免疫和注射藥物,以減少應激,利于豬群的生長,育肥豬從出生到上市不打免疫疫苗,不使用藥物。美國豬場對圓環病毒的控制主要通過應用圓環病毒疫苗;對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好支原體,同時控制好繼發感染。
在養豬發達國家的豬場,從品種、飼料、環境、管理等方面不斷改進和完善,從而獲得較高的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目前丹麥的核心群種豬每頭每年可提供出欄豬24~26頭,而商品豬場的父母代種豬每年可提供30頭左右的出欄豬,生產性能很高。水平高的豬場母豬年產2.4胎以上,一般豬場2.2胎以上,窩均產活仔豬數高的達14頭以上,一般的12頭以上。仔豬4周齡斷奶,保育豬飼養6周左右,體重達30kg轉入育肥舍至上市。美國每頭母豬一般窩產11頭左右的活仔豬。21日齡斷奶時體重為6~8kg,上市體重為130kg。
總之,在養豬發達國家,建立起了安全畜產品生產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體系和標準,采用具有自己國家特色的健康養殖技術,因地制宜地發展養豬業,均取得了較高的生產水平和優質安全的豬肉產品,糞尿回田處理,實現種養結合,基本實現了畜產品生產的健康養殖。
2.國內健康養豬現狀
二十多年來,養豬業的產量和產值快速增長,迅速解決了我國動物食品性短缺的問題。我國養豬業科技活動主要以解決支撐養豬業數量增長技術需求而展開,在畜禽高產品種培育、畜禽營養需要量和飼料配方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但當前我國養豬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如違禁飼料添加劑和抗生素的濫用、養豬業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疫情的凈化和控制不利、生產水平不高等重大問題,嚴重影響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動物食品安全。養豬業亟待解決生產水平低、環境污染和動物食品安全等問題。因此,研究健康養殖的關鍵技術并應用,已是我國畜牧養殖產業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國內健康養豬主要是以“規模化和集約化養殖”的形式體現,通過較大規模和專業化的生產方式,降低成本,取得較高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一種生產模式。
20世紀90年代以來,豬育種已轉向適應不同市場需求的專門化品系培育,并配套生產。飼料工業快速發展,新型飼料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研制開發了代乳料、仔豬抗應激料、早期斷奶料、新型有機微量元素添加劑、抗生素替代品添加劑和減少飼料中有害物質添加劑等飼料高新技術產品。飼料檢測與品質控制技術不斷發展。規模化養豬疫病控制方面,研究開發出了主要病毒病的監控技術、抗體檢測技術以及快速診斷試劑盒等,研制出了新型的基因滅活疫苗、基因缺失疫苗。伴隨我國養豬產業化的發展,培植了一批專業化養豬設備企業,研制開發了一些新型豬舍建筑材料、設施、設備和產品,如國產工廠化養豬成套設備,主要包括各種圍欄(配種欄、單體母豬欄、分娩欄、保育欄、生長欄和育成欄)及漏縫地板、各種自動喂料箱、通風、降溫、保溫及清潔消毒和沖洗等機械設備等,并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設計和裝備了一批現代化的大型工廠化豬場。開發了糞污處理設施設備,生產生物有機復合肥、建設沼氣池進行糞污處理和再生利用等,減少了環境污染,提高了養豬的綜合經濟效益,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環境監測、糞污排放等標準。
大量研究證實了日糧中添加飼用酶制劑,可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改善動物生產性能,使過去豬只不能利用或利用不充分的飼料或養分得到較好的利用,減少污染物的排出,實現節能減排。益生素是最先被提出的抗生素替代品,可直接喂豬,以活菌形式在動物消化道中與病原菌競爭抑制,增強豬只的免疫功能,并能保持胃腸道微生態平衡。益生素可防治疾病,提高豬的生產性能,降低飼料消耗。與抗生素相比,無副作用,無殘留,不引起耐藥性。大量的研究也證實了用有機微量元素取代豬飼糧中的無機微量元素,可以改善仔豬的生長性能,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和斷奶重;提高生長肥育豬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增加母豬的窩產仔數,減少母豬的淘汰率;有機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較無機微量元素高,減少環境污染。
隨著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業的發展,養豬場由于大量廢棄物的排放,嚴重影響了環境,養豬場的惡臭造成空氣質量惡化,污水污染水源和土壤等,因此,在目前城市化發展過程中,許多城鎮郊區的養豬場為此不得不搬遷。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對養殖業的不斷扶持和農戶經濟意識的不斷提高,農戶養豬已經由傳統的家庭式養豬向專業戶養豬轉變。農戶根據地區的農業優勢和其自身的心理素質、市場意識、抗風險能力、專業技能、工作能力、管理水平、資金能力、勞動力等諸多因素來決定養豬類型和養豬規模,即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我國的中小規模養豬戶依然是我國商品肉豬的主要供應者。由于農戶養豬的研究和科技推廣工作難度大、經濟回報差等原因,我國養豬業的主要研究項目、支持資金和技術力量多集中于大規模化豬場。中小規模豬場的健康養殖現狀堪憂,急需一套因地制宜的健康養殖技術來規范生產,以全面推進養豬業的健康發展。中小規模豬場對“疫情風險大于市場風險”的認識不足,農戶“重治病、輕防病”等傳統養豬觀念的根深蒂固,生產極不規范,存在亂引種、亂用藥、亂用苗、亂用料的情況,場地選擇與豬舍建筑很不規范,因陋就簡(見下圖),生產標準和操作規范非常欠缺、極不完善,飼養管理缺乏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體系,不重視養殖廢棄物的合理處理,導致疫病頻繁發生,生產水平低,環境污染嚴重,影響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健康養殖水平有待提高。

簡易豬舍外觀圖
自從2006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實施以來,我國畜牧業的健康養殖產生了巨大變化。
總之,研究健康養殖的關鍵技術并應用,已是我國畜牧養殖產業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國在豬育種、飼料、疫病控制、豬舍建筑材料、設施設備、糞尿處理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很大成就,制定了環境監測、糞污排放等標準,畜牧法的實施等,均促進了我國畜牧業健康養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