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公害果園農藥安全使用指南
- 石明旺 朱素梅主編
- 990字
- 2020-05-07 10:50:56
5.除蟲脲
【中、英文通用名】除蟲脲,diflubenzuron
【有效成分】【化學名稱】1-(4-氯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
【含量與主要劑型】20%懸浮劑;5%、25%可濕性粉劑,75%WP;5%乳油。
【產品特性】屬滅幼脲類殺蟲劑,是20世紀70年代發現的昆蟲生長調節劑,又名敵滅靈,滅幼脲1號。除蟲脲為苯甲酸基苯基脲類除蟲劑,與滅幼脲三號為同類除蟲劑,其殺蟲機理和過去的常規殺蟲劑截然不同,既不是神經毒劑,也不是膽堿酯酶抑制劑。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昆蟲表皮的幾丁質合成,同時對脂肪體、咽側體等內分泌器官和腺體有損傷破壞作用,從而妨礙昆蟲的順利蛻皮變態。殺蟲機理也是通過抑制昆蟲的幾丁質合成酶的合成,從而抑制幼蟲、卵、蛹表皮幾丁質的合成,使昆蟲不能正常蛻皮,蟲體畸形而死亡。害蟲取食后造成積累性中毒,由于缺乏幾丁質,幼蟲不能形成新表皮,蛻皮困難,化蛹受阻;成蟲難以羽化、產卵;卵不能正常發育、孵化的幼蟲表皮缺乏硬度而死亡,從而影響害蟲整個世代,這就是除蟲脲的優點之所在。除蟲脲是一種特異性低毒殺蟲劑,屬苯甲酰類,對害蟲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但藥效緩慢。該藥對鱗翅目害蟲有特效。使用安全,對魚、蜜蜂及天敵無不良影響。
【使用范圍和防治對象】除蟲脲適用植物很廣,可廣泛使用于蘋果、梨、桃、柑橘等果樹,玉米、小麥、水稻、棉花、花生等糧棉油作物,十字花科蔬菜、茄果類蔬菜、瓜類等蔬菜,及茶樹、森林等多種植物。主要用于防治鱗翅目害蟲,如菜青蟲、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金紋細蛾、桃線潛葉蛾、柑橘潛葉蛾、黏蟲、茶尺蠖、棉鈴蟲、美國白蛾、松毛蟲、卷葉蛾、卷葉螟等。
【使用技術或施用方法】20%除蟲脲懸浮劑適合于常規噴霧和低容量噴霧,也可采用飛機作業,使用時將藥液搖勻后兌水稀釋至使用濃度,配制成乳狀懸浮液即可使用。
林木上防治松毛蟲、天幕毛蟲、尺蠖、美國白蛾、毒蛾等,用藥量7.5~10克/666.7平方米,4000~6000倍液。
果樹上防治金紋細蛾、桃小食心蟲、潛葉蛾等,藥量7.5~10克/666.7平方米,5000~8000倍液。
【毒性】特異性低毒殺蟲劑。
【注意事項】除蟲脲屬蛻皮激素,不宜在害蟲高、老齡期施藥,應掌握在幼齡期施藥效果最佳。
懸浮劑儲運過程中會有少量分層,因此使用時應先將藥液搖勻,以免影響藥效。藥液不要與堿性物接觸,以防分解。蜜蜂和蠶對本劑敏感,因此養蜂區、蠶業區謹慎使用,如果使用一定要采取保護措施。沉淀搖起,混勻后再配用。本劑對甲殼類(蝦、蟹幼體)有害,應注意避免污染養殖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