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觸電與急救

1.3.1 觸電類型

1.3.1.1 單相觸電

當人體直接碰觸帶電設備其中的一相時,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這種觸電現象稱為單相觸電。對于高電壓帶電體,人體雖未直接接觸,但由于超過了安全距離,高電壓對人體放電,造成單相接地而引起的觸電,也屬于單相觸電。

低壓電網通常采用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直接接地和中性點不直接接地(通過保護間隙接地)的接線方式,這兩種接線方式發生單相觸電的情況如圖1-18所示。

圖1-18 單相觸電示意圖

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網中,通過人體的電流為

  

式中 U——電氣設備的相電壓;

        R0——中性點接地電阻;

        Rr——人體電阻。

因為R0Rr相比較,R0甚小,可以略去不計,所以有

  

從上式可以看出,若人體電阻按照1000Ω計算,則在220V中性點接地的電網中發生單相觸電時,流過人體的電流將達220mA,已大大超過人體的承受能力,可能危及生命。

在低壓中性點直接接地電網中,單相觸電事故在地面潮濕時易于發生。

1.3.1.2 兩相觸電

人體同時接觸帶電設備或線路中的兩相導體(或在高壓系統中,人體同時接近不同相的兩相帶電導體,而發生電弧放電),電流從一相導體通過人體流入另一相導體,構成一個閉合回路,這種觸電方式稱為兩相觸電。

發生兩相觸電時,作用于人體上的電壓等于線電壓,這種觸電是最危險的。

1.3.1.3 跨步電壓觸電

當電氣設備發生接地故障,接地電流通過接地體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電位分布時,若人在接地短路點周圍行走,其兩腳之間的電位差就是跨步電壓。由跨步電壓引起的人體觸電,稱為跨步電壓觸電。

下列情況和部位可能發生跨步電壓電擊:

(1)帶電導體,特別是高壓導體故障接地處,流散電流在地面各點產生的電位差造成跨步電壓電擊。

(2)接地裝置流過故障電流時,流散電流在附近地面各點產生的電位差造成跨步電壓電擊。

(3)正常時有較大工作電流流過接地裝置,流散電流在接地裝置附近地面各點產生的電位差造成跨步電壓電擊。

(4)防雷裝置接受雷擊時,極大的流散電流在其接地裝置附近地面各點產生的電位差造成跨步電壓電擊。

(5)高大設施或高大樹木遭受雷擊時,極大的流散電流在附近地面各點產生的電位差造成跨步電壓電擊。

(6)跨步電壓的大小受接地電流大小、鞋和地面特征、兩腳之間的跨距、兩腳的方位以及離接地點的遠近等很多因素的影響。人的跨距一般按0.8m考慮。

1.3.2 觸電救護

觸電救護第一步是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第二步是現場救護。

1.3.2.1 觸電急救的要點

觸電急救的要點是:搶救迅速與救護得法。即用最快的速度現場采取積極措施,保護觸電者生命,減輕傷情,減少痛苦,并根據傷情要求,迅速聯系醫療部門救治。即使觸電者失去知覺、心跳停止,也不能輕率地認定觸電者死亡,而應看作是“假死”,施行急救。

發現有人觸電后,首先要盡快使其脫離電源,然后根據具體情況,迅速對癥救護。有觸電后經5h甚至更長時間的連續搶救而獲得成功的先例,這說明觸電急救對于減小觸電死亡率是有效的。但無效死亡者為數甚多,其原因除了發現過晚外,主要是救護人員沒有掌握觸電急救方法。因此,掌握觸電急救方法十分重要。我國《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將緊急救護法列為電氣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從業條件之一。

1.3.2.2 解救觸電者脫離電源的方法

觸電急救的第一步是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因為電流對人體的作用時間越長,對生命的威脅越大。具體方法如下:

(1)脫離低壓電源的方法 脫離低壓電源可用“拉”、“切”、“挑”、“拽”、“墊”五字來概括。

拉:指就近拉開電源開關、拔出插頭或瓷插熔斷器。

切:當電源開關、插座或瓷插熔斷器距離觸電現場較遠時,可用帶有絕緣柄的利器切斷電源線。切斷時應防止帶電導線斷落觸及周圍的人體。多芯絞合線應分相切斷,以防短路傷人。

挑:如果導線搭落在觸電者身上或壓在身下,這時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挑開導線。或用干燥的絕緣繩套拉導線或觸電者,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拽:救護人員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纏干燥的衣服等絕緣物品拖拽觸電者,使之脫離電源。如果觸電者的衣褲是干燥的,又沒有緊纏在身上,救護人員可直接用一只手抓住觸電者不貼身的衣物,將其拉脫電源,但要注意拖拽時切勿接觸觸電者的皮膚。也可站在干燥的木板、橡膠墊等絕緣物品上,用一只手將觸電者拖拽開來。

墊:如果觸電者由于痙攣緊握導線或導線纏在身上,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進觸電者身下,使其與大地絕緣,然后再采取其他的辦法把電源切斷。

(2)脫離高壓電源的方法 由于電源的電壓等級高,一般絕緣物品不能保證救護人員的安全,而且高壓電源開關距離現場較遠,不便拉閘。因此,使觸電者脫離高壓電源的方法與脫離低壓電源的方法有所不同。通常的做法是:

①立即電話通知有關供電部門拉閘停電。

②如果電源開關離觸電現場不太遠,則可戴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靴,拉開高壓斷路器,或用絕緣棒拉開高壓跌落式熔斷器以切斷電源。

③往架空線路拋掛裸金屬軟導線,人為造成線路短路,迫使繼電器保護裝置動作,從而使電源開關跳閘。拋掛前,將短路線的一端先固定在鐵塔或接地引下線上,另一端系重物。拋擲短路線時,應注意防止電弧傷人或斷線危及人員安全,也要防止重物砸傷人。

④如果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上的帶電高壓導線,且尚未確認線路沒有電之前,救護人員不可進入斷線落地點5~10m的范圍內,以防止跨步電壓觸電。進入該范圍的救護人員應穿上絕緣靴或臨時雙腳并攏跳躍地接近觸電者。觸電者脫離帶電導線后應迅速將其帶至5~10m以外,立即開始觸電急救。只有在確認線路已經沒有電時,才可在觸電者離開導線后就地急救。

(3)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的注意事項

①救護人員不得采用金屬和其他潮濕物品作為救護工具。

②未采取絕緣措施前,救護人員不得直接觸及觸電者的皮膚和潮濕的衣服。

③在拉觸電者脫離電源的過程中,救護人員應該用單手操作,這比較安全。

④當觸電者位于高位時,應采取措施預防觸電者在脫離電源后墜地摔死。

⑤夜間發生觸電事故時,應考慮切斷電源后的臨時照明問題,以利救護。

1.3.2.3 現場救護

搶救觸電者首先應使其迅速脫離電源,然后立即就地搶救。關鍵是“差別情況與對癥救護”,同時派人通知醫務人員到現場。

根據觸電者受傷害的輕重程度,現場救護有以下幾種措施:

(1)觸電者未失去知覺的救護措施 如果觸電者所受的傷害不太嚴重,神志尚清醒,只是心悸、頭暈、出冷汗、惡心、嘔吐、四肢發麻、全身乏力,甚至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覺,則可先讓觸電者在通風暖和的地方靜臥休息,并派人嚴密觀察,同時請醫生前來或送往醫院救治。

(2)觸電者已失去知覺的搶救措施 如果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呼吸和心跳尚正常,則應使其舒適地平臥著,解開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圍人,保持空氣流通,冷天應注意保暖,同時立即請醫生前來或送往醫院診治。若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或心跳失常,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按壓。

(3)對“假死”者的急救措施 如果觸電者呈現“假死”象,則可能有三種臨床癥狀:一是心跳停止,但尚能呼吸;二是呼吸停止,但心跳尚存(脈搏很弱);三是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凹偎馈卑Y狀的判定方法是“看”、“聽”、“試”?!翱础笔怯^察觸電者的胸部、腹部有沒有起伏動作;“聽”是用耳貼近觸電者的口鼻處,聽有沒有呼氣聲音;“試”是用手或小紙條測試口鼻有沒有呼吸的氣流,再用兩手指輕壓一側喉結旁凹陷處的頸動脈有沒有搏動感覺。若既沒有呼吸又沒有頸動脈搏動的感覺,則可判定觸電者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或呼吸、心跳均停止?!翱础薄ⅰ奥牎?、“試”的操作方法如圖1-19所示。

圖1-19 判斷“假死”的看、聽、試

1.3.2.4 搶救觸電者生命的心肺復蘇法

當判定觸電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就地搶救。所謂心肺復蘇法,就是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即通暢氣道、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

(1)通暢氣道 若觸電者呼吸停止,應采取措施始終確保氣道通暢。操作要領是:

①清除口中異物 使觸電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開其領口、圍巾、緊身衣和褲帶。如發現觸電者口內有食物、假牙、血塊等異物可將其身體及頭部同時側轉,迅速用一個手指或兩個手指交叉從口角處插入,從中取出異物。要注意防止將異物推到咽喉深處。

②采用仰頭抬頜法通暢氣道 一只手放在觸電者前額,另一只手的手指將其頜骨向上抬起,氣道即可通暢(見圖1-20)。氣道是否通暢如圖1-21所示。

圖1-20 仰頭抬頜法

圖1-21 氣道狀況

為使觸電者頭部后仰,可將其頸部下方墊適量厚度的物品,但嚴禁墊在頭下,因為頭部抬高前傾會阻塞氣道,還會使施行胸外按壓時流向胸部的血量減小,甚至完全消失。

(2)口對口(鼻)人工呼吸 救護人在完成氣道通暢的操作后,應立即對觸電者施行口對口或口對鼻人工呼吸??趯Ρ侨斯ず粑m用于觸電者嘴巴緊閉的情況。

人工呼吸的操作要領如下。

①先大口吹氣刺激起搏 救護人員蹲跪在觸電者一側,用放在其額上的手指捏住其鼻翼,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輕輕托住其下巴;救護人員深吸氣后與觸電者口對口,首先連續大口吹氣兩次,每次9~1.5s。然后用手指測試其頸動脈是否有搏動,如仍沒有搏動,可判斷心跳確已停止。在實施人工呼吸的同時,應進行胸外按壓。

②正??趯谌斯ず粑〈罂诖禋鈨纱螠y試搏動后,立即轉入正常的人工呼吸階段。正常的吹氣頻率是每分鐘約12次(對兒童則每分鐘20次,吹氣量應該小些,以免肺泡破裂)。救護人員換氣時,應將觸電者的口或鼻放松,讓其借自己胸部的彈性自動吐氣。吹氣和放松時要注意觸電者胸部有沒有起伏的呼吸動作。吹氣時如有較大的阻力,可能是頭部后仰不夠,應及時糾正,使氣道保持暢通,如圖1-22所示。

圖1-22 口對口人工呼吸

③口對鼻人工呼吸 觸電者如牙關緊閉,可改成口對鼻人工呼吸。吹氣時要使觸電者嘴唇緊閉,防止漏氣。

(3)胸外按壓 胸外按壓是借助人力使觸電者恢復心臟跳動的急救方法,其有效性在于選擇正確的按壓位置和采取正確的按壓姿勢。

1.3.2.5 胸外按壓的操作要領

(1)確定正確的按壓位置 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觸電者的右側肋弓下緣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處的中點。右手的兩手指并齊,中指放在切跡中點(劍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左手的掌根緊挨食指上緣,置于胸骨上,掌根處即為正確按壓位置,如圖1-23所示。

圖1-23 正確的按壓位置

(2)正確的按壓姿勢 使觸電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并解開其衣服,仰臥姿勢與口對口人工呼吸法相同。救護人員立或跪在觸電者肩旁一側,兩肩位于其胸骨正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固定不動,兩手掌相疊,手指翹起,不接觸其胸壁。

以髖關節為支點,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將正常成人胸骨壓陷3~5cm(兒童和瘦弱者酌減)。

壓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救護人員的掌根不得離開觸電者的胸膛。

按壓姿勢與用力方法如圖1-24所示。按壓有效的標志是在按壓過程中可以觸到頸動脈搏動。

圖1-24 按壓姿勢與用力方法

(3)恰當的按壓頻率 胸外按壓要以均勻速度進行,操作頻率以每分鐘應該為80次。

當胸外按壓與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同時進行時,操作的節奏為:單人救護時,每按壓15次后吹氣2次(15∶2),反復進行;雙人救護時,每按壓5次后由另一人吹氣1次(5∶1),反復進行。

(4)現場救護中的注意事項

①搶救過程中應適時對觸電者進行再判定 按壓吹氣1min(相當于單人搶救時做了4個15∶2循環)后,應采用“看”、“聽”、“試”的方法在2~7s內完成對觸電者是否恢復自然呼吸和心跳的再判斷。

若判定觸電者已有頸動脈搏動,但仍沒有呼吸,則可暫停胸外擠壓,再進行兩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每隔5s吹氣一次(相當于每分鐘12次)。如果脈搏和呼吸仍未能恢復,則繼續堅持進行心肺復蘇法搶救。

搶救過程中,要每隔數分鐘再判定一次觸電者的呼吸和脈搏情況,每次判定時間不得超過2~7s。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搶救之前,現場人員不得放棄現場搶救。

②搶救過程中移送觸電者時的注意事項 心肺復蘇法應在現場就地堅持進行,不要圖方便而隨意移動觸電者。如確有需要移動,搶救中斷時間不應超過30s。

移動觸電者或送往醫院時,應使用擔架,并在其背部墊以木板,不可讓觸電者身體蜷曲著進行搬運(見圖1-25)。移送途中應繼續搶救,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不可中斷搶救。

圖1-25 搬運觸電者

應創造條件,用裝有冰屑的塑料袋做成帽狀包繞在觸電者頭部(露出眼睛),使腦部溫度降低,爭取觸電者心、肺、腦能得以復蘇。

③傷員好轉后的處理 如果觸電者的心跳和呼吸經搶救后均已恢復,可暫停心肺復蘇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復早期仍可能再次驟停,救護人員應嚴密監護,不可麻痹,要隨時準備再次搶救。觸電者恢復之初,往往神志不清、精神恍惚或情緒躁動不安,應設法使其安靜下來。

④慎用藥物 首先要明確任何藥物都不能代替人工呼吸和胸外擠壓。必須強調的是,對觸電者用藥或注射針劑,應由有經驗的醫生診斷確定,慎重使用。例如腎上腺素有使心臟恢復跳動的作用,但也可使心臟由跳動微弱轉為心室顫動,從而導致觸電者心跳停止而死亡。因此,如沒有準確診斷和足夠的把握,不得亂用此類藥物。而在醫院內搶救時,則由醫務人員根據醫療儀器設備診斷的結果決定是否采用這類藥物。

此外,禁止采取冷水澆淋、猛烈搖晃、大聲呼喊或架著觸電者跑步等“土”辦法,因為人體觸電后,心臟會發生顫動,脈搏微弱,血流混亂,在這種情況下用上述辦法刺激心臟,會使觸電者因急性心力衰弱而死亡。

⑤觸電者死亡的認定 對于觸電后失去知覺、呼吸和心跳停止的觸電者,在未經心肺復蘇急救之前,只能視為“假死”。任何在事故現場的人員,都有責任及時、不間斷地進行搶救。搶救時間應堅持6h以上,直到救活或醫生做出臨床死亡的認定為止。只有醫生才有權認定觸電者經搶救無效死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山市| 盘锦市| 咸宁市| 香格里拉县| 龙井市| 珠海市| 邛崃市| 延边| 习水县| 诸城市| 启东市| 壶关县| 德化县| 眉山市| 津市市| 池州市| 濮阳市| 会宁县| 四子王旗| 登封市| 蚌埠市| 浑源县| 封丘县| 奉贤区| 盈江县| 正蓝旗| 会东县| 甘洛县| 绥芬河市| 靖州| 福州市| 黄石市| 花垣县| 萝北县| 寿宁县| 六安市| 万安县| 桐柏县| 济南市| 含山县| 清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