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公害經濟作物配方施肥
- 宋志偉 楊首樂編著
- 1299字
- 2020-05-07 09:58:07
前言
我國地域廣闊,種植的經濟作物種類繁多,主要有纖維作物(棉花、黃麻、紅麻、苧麻、亞麻等)、油料作物(大豆、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等)、糖料作物(甘蔗、甜菜)及其他一些經濟林木。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需求越來越多,作物施肥也應進入注重施肥安全的時期。而施用安全環保肥料,采用科學施肥技術,是我國經濟作物生產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國是化肥生產和使用大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化肥生產量7037萬噸(折純,下同),農用化肥施用量5912萬噸。專家分析,我國耕地基礎地力偏低,化肥施用對糧食增產的貢獻較大,大體在40%以上。當前我國化肥施用存在四個方面問題:一是畝均施用量偏高,我國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21.9千克,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畝8千克),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2.5倍;二是施肥不均衡現象突出,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長江下游地區和城市郊區施肥量偏高,附加值較高的經濟作物過量施肥比較普遍;三是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國有機肥資源總養分約7000多萬噸,實際利用不足40%,其中畜禽糞便養分還田率為50%左右,農作物秸稈養分還田率為35%左右;四是施肥結構不平衡,重化肥、輕有機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輕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輕磷鉀肥“三重三輕”問題突出。傳統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導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現象比較普遍,機械施肥僅占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的30%左右。
為此,2015年農業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力求做到以下幾方面:一是施肥結構優化。到2020年,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等養分結構趨于合理,有機肥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畜禽糞便養分還田率達到60%,提高10個百分點;農作物秸稈養分還田率達到60%,提高25個百分點。二是施肥方式改進。到2020年,盲目施肥和過量施肥現象基本得到遏制,傳統施肥方式得到改變。機械施肥占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的40%以上,提高10個百分點;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1.5億畝,增加8000萬畝。三是肥料利用率穩步提高。從2015年起,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平均每年提升1個百分點以上,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達到40%以上。
基于以上現狀,我們編寫了《無公害經濟作物配方施肥》一書,旨在目前推廣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基礎上,適應農業部2015年“化肥零增長行動方案”,主要介紹了經濟作物營養特征及營養診斷、經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無公害經濟作物生產常用肥料等內容,并從經濟作物營養需求特點、經濟作物測土施肥配方及肥料組合、無公害經濟作物施肥技術規程等方面闡述纖維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作物、調味類經濟林木等17種主要經濟作物“無公害,減化肥,增有機,改土壤,善品質,組合化”的施肥技術。希望改變農民傳統施肥觀念,為他們科學合理施肥提供參考,為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本書由宋志偉、楊首樂編著,全書由宋志偉統稿。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化學工業出版社、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河南科技學院、周口市農業科學院以及眾多農業及肥料企業等單位和有關人員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由于我們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之處,敬請專家、同行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