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肥對三江源區草地生產力和土壤養分的影響
- 德科加 王偉
- 848字
- 2020-05-06 19:49:38
2 國內外草地施肥研究現狀
2.1 草地施肥的意義
長期以來,由于人們普遍認為草地退化是由于鼠類活動和過度放牧引起的對草場的破壞,而忽視了植被-土壤系統內營養元素的適配性。天然草地土壤營養元素在牧民進行放牧和割草利用時,隨著草產品和畜產品而被大量移出草地,造成對天然草場土壤-植物系統內部歸還量大大減少,打破了系統內土壤和植物間原有的營養元素循環,在自身無法補充的情況下,天然草地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土壤營養元素庫儲量嚴重虧缺,使大量的植物無法攝入足夠營養,因不能完成其生活史而逐漸消亡,這也是造成天然草場生物多樣性下降以及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從輸入角度來看,在廣大牧區,大量牲畜糞便被牧民撿拾作為燃料自用和出售,不能全部歸還到土壤中;草原多處在氣候干旱地帶,每年降水較少,雨水中營養元素含量也遠低于其他地區,因此通過雨水補給營養元素量有限;此外,天然草場豆科植物比例較少,生物固氮量也不高。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了草原生態系統營養元素循環的不平衡,使草原生態系統營養元素入不敷出的矛盾日益加重,這正是大多數草原土壤肥力降低、草場生產力下降和草場退化的根本原因。
草地施肥能補充草場植物所需營養元素,提高牧草的生物量和品質。國外自20世紀以來就對草地施肥工作開展了系統研究,并大規模應用于生產當中,澳大利亞甚至把草地施肥稱為“牧草革命”[22]。近年來,我國廣大科研工作者和推廣部門在草地保護、退化草地恢復重建過程中都將草地施肥作為重要的技術措施應用[23],在多年生草地恢復和重建過程中人們通常采取了封育、滅鼠、補播等措施,但從恢復結果來看成效并不明顯,建植2~3年后的補播草地會再次退化。研究表明,在進行天然草地改良的各單項技術中,改良效果最好的為施肥,其次是灌溉,效果最差為補播[24]。因此在天然草場保護和對退化高寒草地治理過程中,需要從土壤-植被營養供求關系出發,考慮草地生態系統內營養元素的蓄積及轉移情況,明確人為補給土壤營養元素的供給量,進行草場科學施肥,才能有效保護草場、避免恢復和重建的退化高寒草地面臨二次退化[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