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飲食用藥中醫調養
- 倪青 錢秋海 高毅主編
- 1191字
- 2020-04-30 16:04:29
六、糖尿病該做哪些檢查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常伴有多組織、多器官結構與功能的改變。及時做相關的各項檢查,對治療和預防并發癥都有重要的作用。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需做哪些檢查呢?
1.血液、尿液實驗室檢查
(1)血糖監測 糖尿病患者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檢查血糖的頻率和時間,在患病初期,或調整治療方案,或改變飲食、運動規律時,建議適當增加監測次數。
(2)尿酮體測定 如結果顯示+或++++,即表示尿液中含有5~160毫克 / 分升酮體。
(3)C-肽測定 通過測定患者血中C-肽量的多少,可以反映胰島細胞的功能。臨床價值 ① C-肽不受胰島素抗體干擾,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也可直接測定C-肽,以判斷病情;② 可鑒別各種低血糖原因,如C-肽超過正常,可認為是胰島素分泌過多所致;③ 定期測定C-肽濃度,對了解患者胰島功能、病情輕重及臨床治療效果,都有重要意義。
(4)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反映抽血前12周的血糖情況,建議3個月檢測一次。
(5)血脂檢查(主要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亂,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各種心血管疾病。
(6)肝腎功能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腎功能等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許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時存在肥胖、血脂紊亂、脂肪肝及肝功能異常,故還應做肝功能和血脂化驗。
(7)尿的檢查 觀察有無尿蛋白、管型等,可反映腎臟受累情況;尿中白細胞增多,表明患者有尿路感染;尿中紅細胞增多可能是由于腎小球硬化、腎小動脈硬化、腎盂腎炎等并發癥所致。尿中微量白蛋白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測定,有助于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
2.其他的特殊檢查
(1)心臟及下肢血管檢查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沒有感覺到心臟病癥狀不等于心臟沒有問題,及時做心電圖和心臟超聲檢查十分必要。常規心電圖檢查可以發現各種心律失常并了解心肌供血情況。此外,下肢血管超聲及造影可以了解有無下肢動脈硬化或狹窄,以便及早發現糖尿病足。
(2)血壓檢查 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發病率比一般人高2~6倍,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理想目標是130 / 80毫米汞柱左右。
(3)眼科檢查 糖尿病可引起視網膜病變,嚴重者可失明,應定期和常規進行眼底檢查。眼科檢查可發現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這些病變可引起視力下降、視物模糊或者突然失明。
(4)X光胸片檢查 糖尿病患者肺結核發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4倍,胸部X片可以明確是否同時合并肺結核或肺部感染。
(5)腹部B超檢查 可了解糖尿病患者有無膽囊炎、膽結石、腎臟病變、胰腺鈣化或結石等。
(6)骨密度測定 有助于發現骨質疏松癥。
(7)神經科檢查 可以早期發現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另外,做立、臥位血壓測量,以判定有無“體位性低血壓”;肌電圖檢查可了解有無神經病變。
(8) CT檢查 患者一旦出現性格改變、手腳不靈活、意識改變、記憶力減退、口角歪斜、喝水嗆咳等,應做頭顱CT檢查,以便明確有無腦出血或腦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