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環境化學物質風險評估方法與應用作者名: 劉征濤 孟偉等編著本章字數: 1413字更新時間: 2020-04-30 15:44:39
第1章 化學物質生態風險評估方法
環境中化學物質的生態風險評估一般涵蓋化學物質生命周期中涉及的生產、進口、加工、使用、儲運和處置等過程中對水體、沉積物、土壤、大氣和生物體等環境介質或要素的安全性風險評估。環境化學物質主要指可進入環境生態系統中,有特定分子標識的有機或無機物質。目前我國環境化學品管理實踐中分現有化學物質和新化學物質兩類,其中已列入《中國現有化學物質名錄》為現有化學物質,尚未列入的為新化學物質。化學物質的環境風險評估通常是對確定的化學物質暴露于一定的環境介質或要素中時,分析實際暴露程度或過程與可能產生的暴露結果之間的關系,主要估測或評價可能對自然生態系統或人體健康等要素產生的危害負效應,并對負效應的可能性——風險進行科學定性或定量表征的過程。
國際上較成熟的化學物質生態風險評估技術指南文件主要有:美國環境保護局(EPA)1998年出版的生態風險評價指南(EPA/630/R-95/002F),歐盟委員會2003年出版的風險評估技術指南文件(TGD),2006年12月歐洲議會與歐盟委員會出臺了關于化學物質注冊、評估與授權的法規(REACH法規)等。美國EPA開展化學物質環境管理法規的工作,主要始于《有毒物質控制法》(TSCA,1976年),針對環境化學物質的風險評估,于1992年發布的《暴露評價技術導則》中詳細論述了化學物質進入人體的途徑以及如何開展人體暴露評估的詳細指導;1998年發布了針對環境化學物質的生態風險評估技術文件《生態風險評估指南》。
歐盟的化學物質風險管理法規主要在基于《關于協調成員國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有關危險物質分類、包裝和標識的理事會指令》(67/548/EEC,1967年)的基礎上,于1979年發布的《關于對有關危險物質分類、包裝和標簽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條例的協調和統一指令》(79/831/EEC),規定生產企業要對所產新化學物質的可能或潛在的健康與環境風險影響進行預評估和通報。2003年出版了現有化學物質與新化學物質風險評估工作的技術指南(TGD,第二版),對如何進行化學物質風險評估給出了詳細的技術方法和指導;該指南適用于歐盟成員國以及其他關注于化學物質安全的國家或組織,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國際化學物質安全規劃署(IPCS)等機構。2006年12月歐洲議會與歐盟委員會出臺了關于化學物質注冊、評估與授權的法規(REACH法規),該法規對與歐洲化學物質管理相關的各個方面都給出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化學物質安全評估(CSA)中列出了有關化學物質風險評估的系列參考指導文件。比較分析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歐盟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技術文件,顯示目前歐盟國家的環境化學物質風險管理工作的實施,更具體地體現在化學物質進入環境生命周期的全過程評估監控,技術指導文件較詳細易操作。考慮我國當前有關化學物質的環境風險評估與管理技術基礎較薄弱,故推薦以歐盟風險評估技術體系文件為基本參考,同時吸收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環境化學物質的風險評估技術方法。
現階段,考慮到一方面水環境既是環境中污染物質的主要匯集處,又可能是新污染物的來源處,水環境污染應首先被重視;且國內外在化學物質的生態風險評估領域,無論危害識別還是暴露及效應評估,均在水環境研究方面技術較為成熟。另一方面我國有關環境化學物質的生態風險評估工作剛起步,基礎較薄弱,因此推薦化學物質的生態風險評估可學習OECD組織等歐、美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目前著重關注化學物質對地表水環境的風險評估,兼顧陸生環境的風險評估。
環境化學物質風險評估基本技術路線如圖1-1所示。

圖1-1 環境化學物質風險評估基本技術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