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危險化學品運輸與儲存作者名: 王凱全主編本章字數: 4116字更新時間: 2020-04-29 18:09:08
第一節 危險化學品
一、危險化學品的概念
化學品,是指各種化學元素、由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和人造的。
危險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夠危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物品。
危險化學品,是指易燃、易爆、有害及有腐蝕特性,對人員、設施環境造成傷害或損害的化學品。
危險化學品在不同場合,叫法或者說稱呼是不一樣的,如在生產、經營、使用場所統稱化工產品,而不單稱危險化學品。在運輸過程中,包括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上運輸、航空運輸都稱為危險貨物。在儲存環節,一般又稱為危險物品或危險品。作為危險貨物、危險物品,除危險化學品外,還包括一些其他貨物或物品。在國家的法律法規中稱呼也不一樣。如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的《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中稱為“化學危險物品”;2002年1月26日,國務院公布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將關鍵性名詞由“化學危險物品”變為“危險化學品”;2011年3月2日國務院公布的經修訂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中稱“危險化學品”;在2014年修訂的《安全生產法》中稱“危險物品”。
現行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公布,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對“危險化學品”的定義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核能物質和城鎮燃氣不屬于危險化學品。
《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對危險化學品的定義是: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
二、危險化學品的分類
目前,我國對危險化學品的分類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GB 6944—2012《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分類,這種分類適用于我國危險貨物的生產、經營、運輸、儲存、使用和處置;二是根據GB 13690—2009《化學品分類和危險性公示通則》的分類,這種分類與聯合國GHS接軌,是符合國際標準的分類方式,對我國化學品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和對外交往有促進作用。
由于前者是我國傳統習慣上使用的分類方法,因此常稱為老分類法,后者稱為新分類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危險化學品的管理體制、制度、規范將逐漸與世界接軌,新分類法也將逐漸取代老分類法。
1.老分類方法
老分類方法是根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國家標準》(GB 13690—92)對危險化學品進行分類,《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GB 6944—2012)、《危險貨物品名表》(GB 12268—2012)等對危險貨物分類時沿用了這種分類方法。
按危險貨物具有的危險性或主要的危險性分為爆炸品、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和易于自燃的物質及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氧化性物質和有機過氧化物、毒性物質和感染性物質、放射性物質、腐蝕性物質、雜類危險物質和物品九大類,共21項。其中,前八大類為危險化學品。
第一類: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熱、摩擦、撞擊等)能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瞬間產生大量的氣體和熱量,使周圍的壓力急劇上升,發生爆炸,對周圍環境、設備、人員造成破壞和傷害的物品。
第1項:有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第2項:有迸射危險,但無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第3項:有燃燒危險并有局部爆炸危險或局部迸射危險或這兩種危險都有,但無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第4項:不呈現重大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第5項:有整體爆炸危險的非常不敏感物品;
第6項:無整體爆炸危險的極端不敏感物品。
第二類:氣體。
第1項:易燃氣體;
第2項:非易燃無毒氣體;
第3項:毒性氣體。
第三類:易燃液體。
第四類:易燃固體、易于自燃的物質,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
第1項:易燃固體,自反應物質和固態退敏爆炸品;
第2項:易于自燃的物質;
第3項: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
第五類:氧化性物質和有機過氧化物。
第1項:氧化性物質;
第2項:有機過氧化物。
第六類:毒性物質和感染性物質。
第1項:毒性物質;
第2項:感染性物質。
第七類:放射性物品。
第八類:腐蝕性物質。
第九類:雜項危險物質和物品。包括危害環境物質。
2.新分類方法
新分類方法采用的是國際通行的分類方式,根據GB 13690—2009《化學品分類和危險性公示 通則》對危險化學品進行分類。
(1)實行國際通行的分類方式的優點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數千萬種化學物質,常用的約7萬種,且每年大約有上千種新化學物質問世。多年來,聯合國有關機構以及美國、日本、歐洲各工業發達國家都通過化學品立法對化學品的危險性分類,包裝和標簽做出明確規定。各國對化學品危險性定義的差異,可能造成某種化學品在一國被認為是易燃品,而在另一國被認為是非易燃品,從而導致該化學品在一國作為危險化學品管理而另一國卻不認為是危險化學品。在國際貿易中,遵守各國法規的不同危險性分類和標簽要求,既增加貿易成本,又耗費時間。為了健全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保護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同時為尚未建立化學品分類制度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安全管理化學品的框架,有必要統一各國化學品分類和標簽制度,消除各國分類標準、方法學和術語學上存在的差異,建立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
(2)國際通行分類方式的起源
聯合國環境發展會議(UNCED)與國際化學品安全論壇(IFCS)于1992年通過決議,建議各國展開國際間化學品分類標簽協調工作,以減少化學品對人類和環境造成的危害,并同時減少化學品跨國貿易必須符合各國不同標示規定的成本。為此,國際勞工組織(IL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專家委員會(UNCETDG)聯合制定了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化學品分類及標記全球協調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GHS)。該系統文件由聯合國于2003年通過并正式公告,2003年7月聯合國經濟社會委員會會議正式采用GHS,每兩年更新一次,并要求各國2008年前通過立法實施GHS。
(3)新分類方法在我國的推行
為執行聯合國《化學品分類及標記全球協調制度》(GHS)第二修訂版(ST/SG/AC.10/30/Rec.2)對危險化學品危險性分類及公示的要求,我國于2009年6月將《常用危險化學品分類及標志》(GB 13690—92)修訂為《化學品分類和危險性公示 通則》(GB 13690—2009),并于2013年發布了《化學品分類和標簽規范》GB 30000.X系列國家標準。這些標準把化學品危險性分為28種(原為26種,后來增加了兩種吸入危害、臭氧層危害)95項,其中81項屬于危險化學品;同時將化學品的危害分為三大類,即理化危害(16種)、健康危害(10種)和環境危害(2種)。詳見表1-1。
表1-1 危險化學品目錄中的化學品危害分類一覽表


(4)新分類方法對應的危險化學品目錄
2015年2月27日,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的相關要求,安全監管總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鐵路局、民航局正式發布修訂的《危險化學品目錄》。其中共2827條目屬于危險化學品或劇毒化學品,此外,符合2828條目規定的條件[含易燃溶劑的合成樹脂、輔助材料、涂料等制品(閉杯閃點≤60℃)]的也屬于危險化學品。
2015版目錄關于化學品危害性的分類實現了與聯合國GHS的接軌,尤其是將化學品致癌、生殖毒性、危害水生環境等潛在健康和環境危害納入評估范疇,體現了我國政府對化學品危害管理力度的提升,也有利于我國在化學品進出口、生產、儲存和使用等環節有效實施聯合國GHS制度,切實保護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
三、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
為了在危險化學品管理中突出重點、強化監管,指導安全監管部門和危險化學品單位切實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工作,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分別以“安監總管三〔2011〕95號”“安監總管三〔2013〕12號”文件分兩批公布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名錄。
1.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
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是指列入《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的危險化學品以及在溫度20℃和標準大氣壓101.3kPa條件下屬于以下類別的危險化學品:
①易燃氣體類別1(爆炸下限≤13%或爆炸極限范圍≥12%的氣體);
②易燃液體類別1(閉杯閃點<23℃并初沸點≤35℃的液體);
③自燃液體類別1(與空氣接觸不到5min便燃燒的液體);
④自燃固體類別1(與空氣接觸不到5min便燃燒的固體);
⑤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類別1(在環境溫度下與水劇烈反應所產生的氣體通常顯示自燃的傾向,或釋放易燃氣體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每千克物質在任何1min內釋放10L的任何物質或混合物);
⑥三光氣等光氣類化學品。
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共60種,見表1-2。
表1-2 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



2.第二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
第二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共14種,見表1-3。
表1-3 第二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

對于以上74種國家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在儲存、運輸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應特別關注。
四、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
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國家標準《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09),規定了辨識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依據和方法。
1.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定義
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使用或儲存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2.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
(1)辨識依據
①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辨識依據是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及其數量,具體見表1-4和表1-5。
表1-4 危險化學品名稱及其臨界量



表1-5 未在表1-4中列舉的危險化學品類別及其臨界量

注:以上危險化學品危險性類別及包裝類別依據GB 12268確定,急性毒性類別依據GB 20592確定。
②危險化學品臨界量的確定方法如下:
a.在表1-4范圍內的危險化學品,其臨界量按表1-4確定。
b.未在表1-4范圍內的危險化學品,依據其危險性,按表1-5確定臨界量;若一種危險化學品具有多種危險性,按其中最低的臨界量確定。
(2)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指標
單元內存在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表1-4、表1-5規定的臨界量,即被定為重大危險源。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的數量根據處理危險化學品種類的多少區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①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單一品種,則該危險化學品的數量即為單元內危險化學品的總量,若等于或超過相應的臨界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
②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多品種時,則按下式計算,若滿足下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
q1/Q1+q2/Q2+…+qn/Qn≥1 (1-1)
式中 q1,q2,…,qn——每種危險化學品實際存在量,t;
Q1,Q2,…,Qn——與各危險化學品相對應的臨界量,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