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設計常用規范速查手冊(第三版)
- 伍孝波 東艷暉主編
- 12236字
- 2020-04-29 18:13:22
第二節 耐火等級
一、各類建筑的耐火等級
(一)民用建筑 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5.1.3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級應根據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災撲救難度等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一級;
2 單、多層重要公共建筑和二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5.4.1 民用建筑的平面布置應結合建筑的耐火等級、火災危險性、使用功能和安全疏散等因素合理布置。
5.4.2 除為滿足民用建筑使用功能所設置的附屬庫房外,民用建筑內不應設置生產車間和其他庫房。
經營、存放和使用甲、乙類火災危險性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儲藏間,嚴禁附設在民用建筑內。
(二)特殊重要的機器儀表室 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3.3.4 使用或儲存特殊貴重的機器、儀表、儀器等設備或物品的建筑,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三)辦公建筑 見《辦公建筑設計規范》(JGJ 67—2006)。
1.0.3 辦公建筑設計應依據使用要求分類,并應符合表1.0.3的規定。
表1.0.3 辦公建筑分類

(四)住宅建筑 見《住宅建筑規范》(GB 50368—2005)。
9.2.2 四級耐火等級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許建造層數為3層,三級耐火等級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許建造層數為9層,二級耐火等級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許建造層數為18層。
(五)高層民用建筑 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5.4.3 商店建筑、展覽建筑采用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采用四級耐火等級建筑時,應為單層。營業廳、展覽廳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或二層;設置在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
營業廳、展覽廳不應設置在地下三層及以下樓層。地下或半地下營業廳、展覽廳不應經營、儲存和展示甲、乙類火災危險性物品。
(六)體育建筑 見《體育建筑設計規范》(JGJ 31—2003)。
1.0.7 體育建筑等級應根據其使用要求分級。且應符合表1.0.7規定。
表1.0.7 體育建筑等級

1.0.8 不同等級體育建筑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級應符合表1.0.8的規定。
表1.0.8 體育建筑的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級

(七)醫院 見《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 51039—2014)。
第5.24.1條 醫院建筑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5.4.5 醫院和療養院的住院部分不應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醫院和療養院的住院部分采用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采用四級耐火等級建筑時,應為單層;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或二層;設置在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
醫院和療養院的病房樓內相鄰護理單元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分隔,隔墻上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設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門應采用常開防火門。
(八)托兒所、幼兒園 見《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JGJ 39—2016)。
4.1.18 托兒所、幼兒園建筑防火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的規定。
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5.4.4 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老年人活動場所和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宜設置在獨立的建筑內,且不應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當采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時,不應超過3層;采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采用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時,應為單層;確需設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內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設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二層或三層;
2 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或二層;
3 設置在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
4 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應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
5 設置在單、多層建筑內時,宜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
(九)劇場、電影院、禮堂 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5.4.7 劇場、電影院、禮堂宜設置在獨立的建筑內;采用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確需設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內時,至少應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甲級防火門與其他區域分隔;
2 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尚應符合本規范第5.4.8條的規定;
3 設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多層建筑內時,觀眾廳宜布置在首層、二層或三層;確需布置在四層及以上樓層時,一個廳、室的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且每個觀眾廳或多功能廳的建筑面積不宜大于400m2;
4 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不應布置在三層及以上樓層;
5 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時,宜設置在地下一層,不應設置在地下三層及以下樓層,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1000m2;當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時,該面積不得增加。
見《劇場建筑設計規范》(JGJ 57—2000)。
1.0.5 劇場建筑的等級可分為特、甲、乙、丙四個等級。特等劇場的技術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甲、乙、丙等劇場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主體結構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1~100年,丙等25~50年;
2 耐火等級:甲、乙、丙等劇場均不應低于二級;
見《電影院建筑設計規范》(JGJ 58—2008)。
4.1.2 電影院建筑的等級可分為特、甲、乙、丙四個等級,其中特級、甲級和乙級電影院建筑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小于50年,丙級電影院建筑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小于25年。各等級電影院建筑的耐火等級不宜低于二級。
(十)教學建筑、食堂、菜市場 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5.4.6 教學建筑、食堂、菜市場采用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采用四級耐火等級建筑時,應為單層;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或二層;設置在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
(十一)會議廳、歌舞廳、夜總會等 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5.4.8 高層建筑內的觀眾廳、會議廳、多功能廳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宜布置在首層、二層或三層。確需布置在其他樓層時,除本規范另有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一個廳、室的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且建筑面積不宜大于400m2;
2 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自動滅火系統;
3 幕布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
5.4.9 歌舞廳、錄像廳、夜總會、卡拉OK廳(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廳)、游藝廳(含電子游藝廳)、桑拿浴室(不包括洗浴部分)、網吧等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不含劇場、電影院)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不應布置在地下二層及以下樓層;
2 宜布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內的首層、二層或三層的靠外墻部位;
3 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兩側或盡端;
4 確需布置在地下一層時,地下一層的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應大于10m;
5 確需布置在地下或四層及以上樓層時,一個廳、室的建筑面積不應大于200m2;
6 廳、室之間及與建筑的其他部位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1.00h的不燃性樓板分隔,設置在廳、室墻上的門和該場所與建筑內其他部位相通的門均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十二)火車站 見《鐵路旅客車站建筑設計規范》(GB 50226—2007)。
7.1.1 旅客車站的站房及地道、天橋的耐火等級均不應低于二級。站臺雨篷的防火等級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鐵路工程設計防火規范》TB 10063的有關規定。
見《鐵路工程設計防火規范》(TB 10063—2007)。
2.0.4 車站站臺雨篷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有站臺柱雨篷采用鋼結構時可采用無防火保護的金屬構件。無站臺柱雨篷采用鋼結構時,距軌面12m以上可采用無防火保護的金屬構件。
(十三)殯儀館 見《殯儀館建筑設計規范》(JGJ 124—1999)。
7.1.1 殯儀館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十四)交通客運站 見《交通客運站建筑設計規范》(JGJ/T 60—2012)。
3.0.3 汽車客運站的站級分級應根據年平均日旅客發送量劃分,并應符合表3.0.3的規定。
表3.0.3 汽車客運站的站級分級

注:1 重要的汽車客運站,其站級分級可按實際需要確定,并報主管部門批準;
2 當年平均日旅客發送量超過25000人次時,宜另建汽車客運站分站。
3.0.6 港口客運站的站級分級應根據年平均日旅客發送量劃分,并應符合表3.0.6的規定。
表3.0.6 港口客運站的站級分級

注:1 重要的港口客運站的站級分級,可按實際需要確定,并報主管部門批準;
2 國際航線港口客運站的站級分級,可按實際需要確定,并報主管部門批準。
7.0.2 交通客運站的耐火等級,一、二、三級站不應低于二級,其他站級不應低于三級。
(十五)圖書館 見《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JGJ 38—2015)。
6.1.2 藏書量超過100萬冊的高層圖書館、書庫,建筑耐火等級應為一級。
6.1.3 除藏書量超過100萬冊的高層圖書館、書庫外的圖書館、書庫,建筑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特藏書庫的建筑耐火等級應為一級。
(十六)療養院 見《療養院建筑設計規范》(JGJ 40—1987)。
第3.6.2條 療養院建筑物耐火等級一般不應低于二級,若耐火等級為三級者,其層數不應超過三層。
(十七)文化館 見《文化館建筑設計規范》(JGJ 41—2014)。
2.0.3 文化館建筑的室外活動場地和建筑物的安全設計應包括防火、防災、安防設施、通行安全、環境安全等,且防火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的規定。
(十八)汽車庫、修車庫 見《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7—2014)。
3.0.3 地下汽車庫、半地下汽車庫、高層汽車庫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
甲、乙類物品運輸車的汽車庫、修車庫和Ⅰ類的汽車庫、修車庫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
Ⅱ、Ⅲ類的汽車庫、修車庫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Ⅳ類的汽車庫、修車庫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
注:甲、乙類物品的火災危險性分類應按現行的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的規定執行。
(十九)廠房、倉庫、設備用房 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3.2.2 高層廠房,甲、乙類廠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建筑面積不大于300m2的獨立甲、乙類單層廠房可采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
3.2.3 單、多層丙類廠房和多層丁、戊類廠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
使用或產生丙類液體的廠房和有火花、赤熱表面、明火的丁類廠房,其耐火等級均不應低于二級;當為建筑面積不大于500m2的單層丙類廠房或建筑面積不大于1000m2的單層丁類廠房時,可采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
3.2.4 使用或儲存特殊貴重的機器、儀表、儀器等設備或物品的建筑,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3.2.5 鍋爐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當為燃煤鍋爐房且鍋爐的總蒸發量不大于4t/h時,可采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
3.2.6 油浸變壓器室、高壓配電裝置室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其他防火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力發電廠和變電站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9等標準的規定。
3.2.7 高架倉庫、高層倉庫、甲類倉庫、多層乙類倉庫和儲存可燃液體的多層丙類倉庫,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單層乙類倉庫,單、多層丙類倉庫和多層丁、戊類倉庫,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
3.2.8 糧食筒倉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二級耐火等級的糧食筒倉可采用鋼板倉。
糧食平房倉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二級耐火等級的散裝糧食平房倉可采用無防火保護的金屬承重構件。
5.4.12 燃油或燃氣鍋爐、油浸變壓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壓電容器和多油開關等,宜設置在建筑外的專用房間內;確需貼鄰民用建筑布置時,應采用防火墻與所貼鄰的建筑分隔,且不應貼鄰人員密集場所,該專用房間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確需布置在民用建筑內時,不應布置在人員密集場所的上一層、下一層或貼鄰,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燃油或燃氣鍋爐房、變壓器室應設置在首層或地下一層的靠外墻部位,但常(負)壓燃油或燃氣鍋爐可設置在地下二層或屋頂上。設置在屋頂上的常(負)壓燃氣鍋爐,距離通向屋面的安全出口不應小于6m。
采用相對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不小于0.75的可燃氣體為燃料的鍋爐,不得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2 鍋爐房、變壓器室的疏散門均應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3 鍋爐房、變壓器室等與其他部位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不燃性樓板分隔。在隔墻和樓板上不應開設洞口,確需在隔墻上設置門、窗時,應采用甲級防火門、窗;
4 鍋爐房內設置儲油間時,其總儲存量不應大于1m3,且儲油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與鍋爐間分隔;確需在防火隔墻上設置門時,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5 變壓器室之間、變壓器室與配電室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
6 油浸變壓器、多油開關室、高壓電容器室,應設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設施。油浸變壓器下面應設置能儲存變壓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儲油設施;
7 應設置火災報警裝置;
8 應設置與鍋爐、變壓器、電容器和多油開關等的容量及建筑規模相適應的滅火設施;
9 鍋爐的容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鍋爐房設計規范》GB 50041的規定。油浸變壓器的總容量不應大于1260kV·A,單臺容量不應大于630kV·A;
10 燃氣鍋爐房應設置爆炸泄壓設施。燃油或燃氣鍋爐房應設置獨立的通風系統,并應符合本規范第11章的規定。
5.4.13 布置在民用建筑內的柴油發電機房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宜布置在首層或地下一、二層;
2 不應布置在人員密集場所的上一層、下一層或貼鄰;
3 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不燃性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4 機房內設置儲油間時,其總儲存量不應大于1m3,儲油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與發電機間分隔;確需在防火隔墻上開門時,應設置甲級防火門;
5 應設置火災報警裝置;
6 建筑內其他部位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柴油發電機房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5.4.14 供建筑內使用的丙類液體燃料,其儲罐應布置在建筑外,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總容量不大于15m3,且直埋于建筑附近、面向油罐一面4.0m范圍內的建筑外墻為防火墻時,儲罐與建筑的防火間距不限;
2 當總容量大于15m3時,儲罐的布置應符合本規范第4.2節的規定;
3 當設置中間罐時,中間罐的容量不應大于1m3,并應設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單獨房間內,房間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5.4.15 設置在建筑內的鍋爐、柴油發電機,其燃料供給管道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在進入建筑物前和設備間內的管道上均應設置自動和手動切斷閥;
2 儲油間的油箱應密閉且應設置通向室外的通氣管,通氣管應設置帶阻火器的呼吸閥,油箱的下部應設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設施;
3 燃氣供給管道的敷設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 50028的規定。
5.4.16 高層民用建筑內使用可燃氣體燃料時,應采用管道供氣。使用可燃氣體的房間或部位宜靠外墻設置,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 50028的規定。
5.4.17 建筑采用瓶裝液化石油氣瓶組供氣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設置獨立的瓶組間;
2 瓶組間不應與住宅建筑、重要公共建筑和其他高層公共建筑貼鄰,液化石油氣氣瓶的總容積不大于1m3的瓶組間與所服務的其他建筑貼鄰時,應采用自然氣化方式供氣;
3 液化石油氣氣瓶的總容積大于1m3、不大于4m3的獨立瓶組間,與所服務建筑的防火間距應符合本規范表5.4.17的規定;
表5.4.17 液化石油氣氣瓶的獨立瓶組間與所服務建筑的防火間距(m)

注:氣瓶總容積應按配置氣瓶個數與單瓶幾何容積的乘積計算。
4 在瓶組間的總出氣管道上應設置緊急事故自動切斷閥;
5 瓶組間應設置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
6 其他防火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 50028的規定。
(二十)人防工程 見《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098—2009)。
4.3.2 人防工程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其出入口地面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二、建筑物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
(一)民用建筑 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5.1.2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級可分為一、二、三、四級。除本規范另有規定外,不同耐火等級建筑相應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不應低于表5.1.2的規定。
表5.1.2 不同耐火等級建筑相應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h)

注:1 除本規范另有規定外,以木柱承重且墻體采用不燃材料的建筑,其耐火等級應按四級確定。
2 住宅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可按現行國家標準《住宅建筑規范》GB 50368的規定執行。
5.1.3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級應根據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災撲救難度等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一級;
2 單、多層重要公共建筑和二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5.1.4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樓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00h。
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上人平屋頂,其屋面板的耐火極限分別不應低于1.50h和1.00h。
5.1.5 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屋面板應采用不燃材料,但屋面防水層可采用可燃材料。
5.1.6 二級耐火等級建筑內采用難燃性墻體的房間隔墻,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75h;當房間的建筑面積不大于100m2時,房間隔墻可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0.50h的難燃性墻體或耐火極限不低于0.30h的不燃性墻體。
二級耐火等級多層住宅建筑內采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的樓板,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75h。
5.1.7 二級耐火等級建筑內采用不燃材料的吊頂,其耐火極限不限。
三級耐火等級的醫療建筑、中小學校的教學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和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的吊頂,應采用不燃材料;當采用難燃材料時,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25h。
二、三級耐火等級建筑內門廳、走道的吊頂應采用不燃材料。
5.1.8 建筑內預制鋼筋混凝土構件的節點外露部位,應采取防火保護措施,且節點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相應構件的耐火極限。
(二)辦公建筑 見《辦公建筑設計規范》(JGJ 67—2006)。
5.0.5 機要室、檔案室和重要庫房等隔墻的耐火極限不應小于2h,樓板不應小于1.5h,并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三)住宅建筑 見《住宅建筑規范》(GB 50368—2005)。
9.2.1 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級應劃分為一、二、三、四級,其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不應低于表9.2.1的規定。
表9.2.1 住宅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h)

注:表中的外墻指除外保溫層外的主體構件。
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5.4.10 除商業服務網點外,住宅建筑與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住宅部分與非住宅部分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且無門、窗、洞口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不燃性樓板完全分隔;當為高層建筑時,應采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樓板完全分隔。建筑外墻上、下層開口之間的防火措施應符合本規范第6.2.5條的規定;
2 住宅部分與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應分別獨立設置;為住宅部分服務的地上車庫應設置獨立的疏散樓梯或安全出口,地下車庫的疏散樓梯應按本規范第6.4.4條的規定進行分隔;
3 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區和室內消防設施配置,可根據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別按照本規范有關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規定執行;該建筑的其他防火設計應根據建筑的總高度和建筑規模按本規范有關公共建筑的規定執行。
5.4.11 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住宅建筑,其居住部分與商業服務網點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且無門、窗、洞口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不燃性樓板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業服務網點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應分別獨立設置。
商業服務網點中每個分隔單元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且無門、窗、洞口的防火隔墻相互分隔,每個分隔單元內的安全疏散距離不應大于本規范第5.5.17條表5.5.17中規定的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疏散門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
(四)體育建筑 見《體育建筑設計規范》(JGJ 31—2003)。
8.1.4 室內、外觀眾看臺結構的耐火等級,應與本規范第1.0.8條規定的建筑等級和耐久年限相一致。室外觀眾看臺上面的罩棚結構的金屬構件可無防火保護,其屋面板可采用經阻燃處理的燃燒體材料。
8.1.5 用于比賽、訓練部位的室內墻面裝修和頂棚(包括吸聲、隔熱和保溫處理),應采用不燃燒體材料。當此場所內設有火災自動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時,室內墻面和頂棚裝修可采用難燃燒體材料。
固定座位應采用煙密度指數50以下的難燃材料制作,地面可采用不低于難燃等級的材料制作。
8.1.6 比賽或訓練部位的屋蓋承重鋼結構在下列情況中的一種時,承重鋼結構可不做防火保護:
1 比賽或訓練部位的墻面(含裝修)用不燃燒體材料;
2 比賽或訓練部位設有耐火極限不低于0.5h的不燃燒體材料的吊頂;
3 游泳館的比賽或訓練部位。
8.1.7 比賽訓練大廳的頂棚內可根據頂棚結構、檢修要求、頂棚高度等因素設置馬道,其寬度不應小于0.65m,馬道應采用不燃燒體材料,其垂直交通可采用鋼質梯。
8.1.8 比賽和訓練建筑的燈控室、聲控室、配電室、發電機房、空調機房、重要庫房、消防控制室等部位,應采取下列措施中的一種作為防火保護:
1 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h的墻體和耐火極限不小于1.5h的樓板同其他部位分隔,門、窗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2h;
2 設自動水噴淋滅火系統。當不宜設水系統時,可設氣體自動滅火系統,但不得采用鹵代烷1211或1301滅火系統。
(五)醫院 見《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 51039—2014)。
5.24.2 防火分區內的病房、產房、手術部、精密貴重醫療設備用房等,均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燒體與其他部分隔開。
(六)電影院 見《電影院建筑設計規范》(JGJ 58—2008)。
6.1.3 觀眾廳內座席臺階結構應采用不燃材料。
6.1.4 觀眾廳、聲閘和疏散通道內的頂棚材料應采用A級裝修材料,墻面、地面材料不應低于B1級。各種材料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2中的有關規定。
6.1.5 觀眾廳吊頂內吸聲、隔熱、保溫材料與檢修馬道應采用A級材料。
6.1.6 銀幕架、揚聲器支架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銀幕和所有幕簾材料不應低于B1級。
6.1.7 放映機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h的隔墻和不低于1.5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隔開。頂棚裝修材料不應低于A級,墻面、地面材料不應低于B1級。
6.1.8 電影院頂棚、墻面裝飾采用的龍骨材料均應為A級材料。
6.1.11 電影院內吸煙室的室內裝修頂棚應采用A級材料,地面和墻面應采用不低于B1級材料,并應設有火災自動報警裝置和機械排風設施。
(七)劇場 見《劇場建筑設計規范》(JGJ 57—2000)。
8.1.3 舞臺與后臺部分的隔墻及舞臺下部臺倉的周圍墻體均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h的不燃燒體。
8.1.4 舞臺(包括主臺、側臺、后舞臺)內的天橋、渡橋碼頭、平臺板、柵頂應采用不燃燒體,耐火極限不應小于0.5h。
8.1.5 變電間之高、低壓配電室與舞臺、側臺、后臺相連時,必須設置面積不小于6m2的前室,并應設甲級防火門。
8.1.6 甲等及乙等的大型、特大型劇場應設消防控制室,位置宜靠近舞臺,并有對外的單獨出入口,面積不應小于12m2。
8.1.7 觀眾廳吊頂內的吸聲、隔熱、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觀眾廳(包括樂池)的天棚、墻面、地面裝修材料不應低于A1級,當采用B1級裝修材料時應設置相應的消防設施,并應符合本規范第8.4.1條規定。
8.1.8 劇場檢修馬道應采用不燃材料。
8.1.9 觀眾廳及舞臺內的燈光控制室、面光橋及耳光室各界面構造均采用不燃材料。
8.1.11 舞臺內嚴禁設置燃氣加熱裝置,后臺使用上述裝置時,應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h的隔墻和甲級防火門分隔,并不應靠近服裝室、道具間。
8.1.12 當劇場建筑與其他建筑合建或毗連時,應形成獨立的防火分區,以防火墻隔開,并不得開門窗洞;當設門時,應設甲級防火門,上下樓板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5h。
8.1.13 機械舞臺臺板采用的材料不得低于B1級。
8.1.14 舞臺所有布幕均應為B1級材料。
(八)殯儀館 見《殯儀館建筑設計規范》(JGJ 124—1999)。
7.2.9 骨灰寄存室內的寄存架應采用阻燃材料。
7.2.10 骨灰寄存室內的裝修材料應采用燃燒性能等級為A級的阻燃材料。
(九)交通客運站 見《交通客運站建筑設計規范》(JGJ/T 60—2012)。
7.0.8 交通客運站消防安全標志和站房內采用的裝修材料應分別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消防安全標志設置要求》GB 15630和《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2的有關規定。
(十)圖書館 見《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JGJ 38—2015)。
6.2.1 基本書庫、特藏書庫、密集書庫與其毗鄰的其他部位之間應采用防火墻和甲級防火門分隔。
6.2.6 除電梯外,書庫內部提升設備的井道井壁應為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燒體,井壁上的傳遞洞口應安裝不低于乙級的防火閘門。
(十一)汽車庫、修車庫 見《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7—2014)。
3.0.2 汽車庫、修車庫的耐火等級分為三級。各級耐火等級建筑物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均不應低于表3.0.2的規定。
表3.0.2 各級耐火等級建筑物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h)

注:預制鋼筋混凝土構件的節點縫隙或金屬承重構件的外露部位應加設防火保護層,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本表相應構件的規定。
(十二)廠房、倉庫、設備用房 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3.2.1 廠房和倉庫的耐火等級可分為一、二、三、四級,相應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除本規范另有規定外,不應低于表3.2.1的規定。
表3.2.1 不同耐火等級廠房和倉庫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h)

注:二級耐火等級建筑內采用不燃材料的吊頂,其耐火極限不限。
3.2.2 高層廠房,甲、乙類廠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建筑面積不大于300m2的獨立甲、乙類單層廠房可采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
3.2.3 單、多層丙類廠房和多層丁、戊類廠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
使用或產生丙類液體的廠房和有火花、赤熱表面、明火的丁類廠房,其耐火等級均不應低于二級;當為建筑面積不大于500m2的單層丙類廠房或建筑面積不大于1000m2的單層丁類廠房時,可采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
3.2.4 使用或儲存特殊貴重的機器、儀表、儀器等設備或物品的建筑,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3.2.5 鍋爐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當為燃煤鍋爐房且鍋爐的總蒸發量不大于4t/h時,可采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
3.2.6 油浸變壓器室、高壓配電裝置室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其他防火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力發電廠和變電站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9等標準的規定。
3.2.7 高架倉庫、高層倉庫、甲類倉庫、多層乙類倉庫和儲存可燃液體的多層丙類倉庫,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單層乙類倉庫,單、多層丙類倉庫和多層丁、戊類倉庫,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
3.2.8 糧食筒倉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二級耐火等級的糧食筒倉中采用鋼板倉。
糧食平房倉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二級耐火等級的散裝糧食平房倉可采用無防火保護的金屬承重構件。
3.2.9 甲、乙類廠房和甲、乙、丙類倉庫內的防火墻,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4.00h。
3.2.10 一、二級耐火等級單層廠房(倉庫)的柱,其耐火極限分別不應低于2.50h和2.00h。
3.2.11 采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全保護的一級耐火等級單、多層廠房(倉庫)的屋頂承重構件,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
除一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外,下列建筑構件可采用無防火保護的金屬結構,其中能受到甲、乙、丙類液體或可燃氣體火焰影響的部位應采取外包覆不燃材料或其他防火保護措施:
1 設置自動滅火系統的單層丙類廠房的梁、柱和屋頂承重構件;
2 設置自動滅火系統的多層丙類廠房的屋頂承重構件;
3 單、多層丁、戊類廠房(倉庫)的梁、柱和屋頂承重構件。
3.2.12 除甲、乙類倉庫和高層倉庫外,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非承重外墻,當采用不燃性墻體時,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25h:當采用難燃性墻體時,不應低于0.50h。
4層及4層以下的一、二級耐火等級丁、戊類地上廠房(倉庫)的非承重外墻,當采用不燃性墻體時,其耐火極限不限;當采用難燃性輕質復合墻體時,其表面材料應為不燃材料、內填充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材料的燃燒性能分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GB 8624的規定。
3.2.13 二級耐火等級廠房(倉庫)內的房間隔墻,當采用難燃性墻體時,其耐火極限應提高0.25h。
3.2.14 二級耐火等級多層廠房和多層倉庫內采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的樓板,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75h。
3.2.15 一、二級耐火等級廠房(倉庫)的上人平屋頂,其屋面板的耐火極限分別不應低于1.50h和1.00h。
3.2.16 一、二級耐火等級廠房(倉庫)的屋面板應采用不燃材料,但其屋面防水層和絕熱層可采用可燃材料;當為4層及4層以下的丁、戊類廠房(倉庫)時,其屋面板可采用難燃性輕質復合板,但板材的表面材料應為不燃材料,內填充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
3.2.17 除本規范另有規定外,以木柱承重且墻體采用不燃材料的廠房(倉庫),其耐火等級可按四級確定。
3.2.18 預制鋼筋混凝土構件的節點外露部位,應采取防火保護措施,且節點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相應構件的耐火極限。
3.3.5 員工宿舍嚴禁設置在廠房內。
辦公室、休息室等不應設置在甲、乙類廠房內,確需貼鄰本廠房時,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并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爆墻與廠房分隔和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
辦公室、休息室設置在丙類廠房內時,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墻和1.0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并應至少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墻上需開設相互連通的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3.3.6 廠房內設置中間倉庫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甲、乙類中間倉庫應靠外墻布置,其儲量不宜超過1晝夜的需要量;
2 甲、乙、丙類中間倉庫應采用防火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
3 設置丁、戊類倉庫時,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1.0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
4 倉庫的耐火等級和面積應符合本規范第3.3.2條和第3.3.3條的規定。
3.3.7 廠房內的丙類液體中間儲罐應設置在單獨房間內,其容量不應大于5m3。設置中間儲罐的房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房間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3.3.9 員工宿舍嚴禁設置在倉庫內。
辦公室、休息室等嚴禁設置在甲、乙類倉庫內,也不應貼鄰。
辦公室、休息室設置在丙、丁類倉庫內時,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墻和1.0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并應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隔墻上需開設相互連通的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3.3.10 物流建筑的防火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建筑功能以分揀、加工等作業為主時,應按本規范有關廠房的規定確定,其中倉儲部分應按中間倉庫確定;
2 當建筑功能以倉儲為主或建筑難以區分主要功能時,應按本規范有關倉庫的規定確定,但當分揀等作業區采用防火墻與儲存區完全分隔時,作業區和儲存區的防火要求可分別按本規范有關廠房和倉庫的規定確定。其中,當分揀等作業區采用防火墻與儲存區完全分隔且符合下列條件時,除自動化控制的丙類高架倉庫外,儲存區的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和儲存區部分建筑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可按本規范表3.3.2(不含注)的規定增加3.0倍:
(1)儲存除可燃液體、棉、麻、絲、毛及其他紡織品、泡沫塑料等物品外的丙類物品且建筑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一級;
(2)儲存丁、戊類物品且建筑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
(3)建筑內全部設置自動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3.3.11 甲、乙類廠房(倉庫)內不應設置鐵路線。
需要出入蒸汽機車和內燃機車的丙、丁、戊類廠房(倉庫),其屋頂應采用不燃材料或采取其他防火措施。
(十三)人防工程 見《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098—2009)。
4.2.1 防火墻應直接設置在基礎上或耐火極限不低于3h的承重構件上。
4.2.3 電影院、禮堂的觀眾廳與舞臺之間的墻,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5h,觀眾廳與舞臺之間的舞臺口應符合本規范第7.2.3條的規定;電影院放映室(卷片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h的隔墻與其他部位隔開,觀察窗和放映孔應設置阻火閘門。
4.2.4 下列場所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h的隔墻和1.5h的樓板與其他場所隔開,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排煙機房、滅火劑儲瓶室、變配電室、通信機房、通風和空調機房、可燃物存放量平均值超過30kg/m2。火災荷載密度的房間等,墻上應設置常閉的甲級防火門;
2 柴油發電機房的儲油間,墻上應設置常閉的甲級防火門,并應設置高150mm的不燃燒、不滲漏的門檻,地面不得設置地漏;
3 同一防火分區內廚房、食品加工等用火用電用氣場所,墻上應設置不低于乙級的防火門,人員頻繁出入的防火門應設置火災時能自動關閉的常開式防火門;
4 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且一個廳、室的建筑面積不應大于200m2,隔墻上應設置不低于乙級的防火門。
4.4.3.2 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3h。
- GB 50274-2010 制冷設備、空氣分離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 GB/T 50290-2014 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范
- GB/T 50938-2013 石油化工鋼制低溫儲罐技術規范
- GB 50520-2009 核工業鈾水冶廠尾礦庫、尾渣庫安全設計規范
- GB 50199-2013 水利水電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
- GB 51058-2014 精神專科醫院建筑設計規范
- GB 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
- GB 50959-2013 有色金屬工程結構荷載規范
- GB 50453-2008 石油化工建(構)筑物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 GB 50530-2010 氧化鋁廠工藝設計規范
- GB 51049-2014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串聯電容器補償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
- 無障礙設計
- 水電工技能數據隨時查
- GB 50277-2010 鑄造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 GB 51073-2014 醫藥工業倉儲工程設計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