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禽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
- 劉永明 趙四喜主編
- 4898字
- 2020-04-29 17:31:03
鴨出敗(巴氏桿菌病)
鴨出敗是指鴨感染禽型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以排綠色稀糞、漿膜和黏膜有小出血點、肝臟布滿針尖大小灰白色壞死灶等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又稱禽巴氏桿菌病或禽霍亂。一般發病急,死亡快。
【流行病學】 本病病原為禽型多殺性巴氏桿菌。病鴨和帶菌鴨為其傳染源,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傳染。環境污染重,鴨舍潮濕,通風不良,保溫條件差,不按時定期消毒則發病率較高。長途運輸、抓捕驚嚇、飼料變質、氣溫劇烈變化等應激因素均可引發本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以氣候多變的春夏、秋冬季節發病率較高。各日齡鴨均可發生,但雛鴨發病率較低,2月齡以上鴨發病率較高,也可感染其他家禽。
【主證】 病鴨精神沉郁,體溫升高,羽毛粗亂,兩翅下垂,縮頸,厭食,嗉囊積食,喜飲水,口流黏液;有些病鴨搖頭,腹瀉較為嚴重,排氣味腥臭的灰白色或銅綠色稀糞;病情嚴重者癱瘓,不能行走。
【病理變化】 肝臟腫大、質脆、表面有許多白色針尖大小的壞死點;脾臟腫大、質脆;腸道尤其是十二指腸呈卡他性和出血性腸炎,腸內容物血樣;心冠脂肪、心外膜有出血點;肺出血。
【治則】 清熱解毒,抗菌消炎。
【方藥】 1.茵陳、白芷各30g,陳皮25g,連翹60g,蒼術35g,藿香38g,金銀花40g,板藍根80g(為100只鴨藥量)。共研細末,拌料喂服,2次/d。氟苯尼考0.5g/kg,拌料,全群鴨喂服;青霉素800萬單位,鏈霉素500萬單位,混合,肌內注射,1mL/只,連用3d。未發病鴨用禽霍亂蜂膠滅活疫苗緊急免疫。
2.廣藿香、白頭翁各200g,黃連、黃芩、烏梅各100g,馬齒莧500g。水煎取汁,任鴨群自飲,1次/d,連用3d。病情較重、不食的病鴨隔離飼養,用禽霍亂蜂膠滅活疫苗(山東濱州華宏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250mL/瓶,每瓶加入青霉素800萬單位,鏈霉素500萬單位,胸部肌內注射,1mL/只,連用3d。病情較輕、能采食的病鴨,用氟苯尼考,按0.5g/kg拌料,全群鴨喂服,連用3d。用百毒殺(濃度為1:600)對場地、鴨舍、用具進行帶鴨消毒,1次/d,連用3d。
3.黃連解毒湯加味。黃連、梔子、穿心蓮、板藍根各450g,黃芩、黃柏各300g,山楂、神曲、麥芽各1000g,甘草200g。水煎取汁,拌料喂服,1劑/d,連用3劑。不食者取藥液直接灌服。共治療87695例,治愈率達93.7%。
4.①緊急免疫接種禽出敗疫苗,成年鴨2頭份/只,雛鴨1頭份/只。②黃連、梔子、穿心蓮、板藍根各15g,黃芩、黃柏、野菊花、甘草各10g,蒼術40g,神曲50g(為100只成年鴨預防藥量,治療用2倍量)。水煎取汁,拌料喂服,1劑/d,連用3d。每隔45d預防用藥1次。③鴨群飼料中加入0.05%恩諾沙星,喂服,連用6d;飲水中加入0.2%土霉素原粉,飲服,連用5d。病重不食者,每只取青霉素2萬單位,鏈霉素5萬單位,生理鹽水2mL,肌內注射。本病原菌對鹽酸環丙沙星、恩諾沙星、鹽酸林可霉素、大觀霉素、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喹乙醇及磺胺類藥物均敏感,按預防量交替使用有一定預防效果,但長期使用同一藥物易產生耐藥性。
5.桐油10mL,大蒜10g。將大蒜搗成泥狀與桐油混合后浸泡2h,制成綠豆大小,喂服,2粒/只。或桐油10mL,大蒜泥10g,大米100g或大米飯200g,混合,浸泡5h,喂服(為20只鴨藥量)。
6.痢菌凈,成年鴨8~10mg/kg,雛鴨為10~15mg/kg,肌內注射(一般僅注射1次)。用150ppm痢菌凈(0.15g/kg飼料,成年鴨用藥量為19~22.5mg/只),拌料喂服,連喂2d。或肌內注射后再拌料喂服2d(對病重鴨采用注射加拌料的方法療效比較好)。(嚴泉華,T14,P20)
7.痢菌凈15g,溶于水中,拌料喂服,2次/d,第1次4g,第2次3g,第3次2.5g;停食鴨灌服痢菌凈水溶液,1.5~2mL/只,連用4次。個別少食、不食或病重鴨應單獨灌服。
8.生葶藶子粉3g,分成3次,每4h加適量溫開水調和灌服1次。預防量取生葶藶子粉3g,1g/d,拌料,1次喂完,連喂3d。
9.穿心蓮、板藍根各6份,蒲公英、旱蓮草各5份,蒼術3份。混合,粉成細末,加適量淀粉,用壓片機壓制成表面光潔、有一定硬度的藥片(含混合生藥0.45g/片),烘干裝瓶,1.35~1.80g/只,拌料喂服,3次/d,連用3d。
10.六草丸。龍膽草、地丁草、紫草、魚腥草、仙鶴草、甘草各等份。共為細末,加2倍量的面粉糊,搓成黃豆大藥丸,曬干保存。雞群出現病雞時即可投服,也可用其粉劑拌料直接喂服,成年鴨4~5丸/只,雛鴨減半,2次/d,連服7d;或每千克飼料中拌藥10g,喂服。共預防840只,有效率為92%,無副作用及不良反應。(陳英模,T63,P40)
11.禽藥片。白芷25g,藿香、木香各50g,胡黃連40g,烏梅44g,黃柏35g,蒼術、半邊蓮、大黃各30g,一見喜100g,TMP6g,SMD30g,土霉素30g,淀粉適量。制成1000片(含中西藥0.5g/片)。成年鴨治療量4~5片/次,2次/d;預防量2.5~3.5片/次,2次/d;雛鴨量約為成年鴨的1/5。
12.用γ-球蛋白防治鴨病毒性肝炎。其制備方法是:(1)取化學純硫酸銨400g,加60~70℃蒸餾水500mL,攪拌溶解后置室溫中冷卻,有硫酸銨結晶析出時,其上清液即為飽和硫酸銨溶液(用28%氨水將pH值調至7.0,備用)。
(2)無菌術采集本地健康鴨心血,待凝,趁新鮮離心制取血清。
(3)γ球蛋白制備。①取鴨血清80mL,加等量生理鹽水,再加飽和硫酸銨溶液160mL(硫酸銨濃度為50%),邊加邊攪拌。②在室溫下放置30~60min,將混合物以3000r/min離心沉淀30~60min。③棄去上清液,加80mL生理鹽水(與原血清等量)于沉淀中使之溶解,加40mL硫酸銨溶液(此時硫酸銨濃度為33%),邊加邊攪拌。④在室溫下放置30~60min后,以3000r/min離心30min,去上清液,取沉淀物。③、④法重復2次。⑤將沉淀物溶于8mL生理鹽水(為原血清量的1/10),即為γ-球蛋白液(含硫酸銨鹽)。將其裝入透析袋內,置200倍的生理鹽水中,在5℃下透析,換水2~3次/d。取袋內樣品,加1%氯化鋇液至不產生白色沉淀或加奈氏試劑無黃色反應時即可,透析24h脫鹽,加熱58℃除菌,用凝膠過濾法分離,灌封在50mL滅菌玻璃瓶備用。
健康鴨0.5mL/只,病鴨1mL/只,皮下注射或肌內注射。共治療450例,治愈390例,治愈率為86.6%。用于緊急預防效果甚佳,共預防985例,僅有15只鴨死亡,保護率為98.5%。(胡凱,T24,P61)
【防制】 在鴨養至45~60日齡免疫接種禽出敗疫苗,成年鴨2頭份/只,雛鴨1頭份/只。首免后28d加強免疫1次,其后每4個月免疫接種1次。接種本菌苗時,不得喂服抗生素類藥物,其前后3d不宜消毒,以免影響免疫效果。加強環境、欄舍衛生和定期消毒工作。
【典型醫案】 1.2009年11月22日,東營市六戶鎮養鴨戶蘇某的800只雛鴨突然死亡12只,疑是氣溫突然下降引起應激反應而死亡,用廣譜抗生素拌料喂服治療,2d后死亡數量急劇上升,3d共死亡76只。檢查:病鴨羽毛蓬亂,頭冠、肉髯呈紫黑色,縮頸嗜睡,扎堆,呼吸困難,口鼻腔流出黏液性分泌物,排灰綠色稀糞,頭頸歪斜,頭仰向一側,角弓反張,行走無力。剖檢病死鴨可見心冠狀溝有密集的針尖狀出血點,心包內有膠胨樣滲出液;有的肝臟腫大、色澤變淡、質地變硬,表面有灰黃色或白色針尖狀或粟粒大的壞死灶,皮下組織、腹腔脂肪、腸系膜、漿膜、生殖器官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點;有的胸腔、腹腔、氣囊有纖維素性或干酪樣灰白色滲出液,整個腸道充血、出血;產蛋鴨卵黃囊破裂,腹腔臟器表面附著干酪樣卵黃樣物質。嚴重者腸內容物稀薄如水,混有血液,腸黏膜充血、出血,尤其十二指腸黏膜出血、水腫嚴重,泄殖腔黏膜有出血點。無菌采取病死鴨和瀕死鴨的心臟、肝臟、脾臟等組織,觸片,干燥后美藍染色,1000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數量較多、形態一致、兩極著色深的革蘭陰性球桿菌,多呈單個或成對存在。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實驗室檢驗,診為巴氏桿菌病。治療:取方藥1,用法相同。用藥3d,病鴨痊愈。(唐少剛,T167,P53)
2.2007年9月11日,濱海縣東坎鎮某養鴨戶的1200只36日齡北京鴨發病邀診。主訴:整個鴨群采食量減少,其中有20余只鴨食欲廢絕,精神呆頓,離群獨處,不愿下水,強行驅趕下水則行動緩慢,第2天死亡7只。檢查:病鴨精神沉郁,體溫升高,羽毛粗亂,兩翅下垂,縮頸厭食,嗉囊積食,喜飲水,口中流出黏液,有些病鴨搖頭,腹瀉較為嚴重,排氣味腥臭的灰白色或銅綠色稀糞,病情嚴重者癱瘓,不能行走。剖檢病死鴨可見肝臟腫大、質脆、表面有許多白色針尖大小的壞死點;脾臟腫大、質脆;腸道尤其是十二指腸呈卡他性和出血性腸炎,腸內容物血樣;心冠脂肪、心外膜有點狀出血;肺出血。無菌采取病死鴨的血液和肝、脾臟涂片,瑞氏染色,鏡檢,可見明顯兩極染色的球桿菌。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實驗室檢驗,診為巴氏桿菌病。治療:取方藥2,用法相同。服藥第3天,除5只病重鴨死亡外,鴨群的精神狀況和采食量基本恢復正常。(朱成玉,T149,P44)
3.1996年11月5日,榮昌縣昌元鎮觀音橋某鴨場的2000余只、1.5kg左右的天府肉鴨急性死亡,每晚死亡40多只。檢查:病鴨體溫43℃,腹瀉,糞呈青綠色,搖頭,有的肢軟,不愿行走,吃食減少,口渴,嗉囊積液,倒提時口流黏液。剖檢病死鴨可見肝臟腫大、呈土黃色、表面布滿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壞死灶;心包積液,心冠脂肪出血,小腸充血、出血,腸內容物呈污紅色。取病死鴨肝組織涂片,瑞氏染色鏡檢,可見典型的兩極著色的短桿狀菌。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實驗室檢驗,診為鴨出敗。治療:取方藥3,用法相同。治愈率達93.7%,療效令人滿意。(魯華柏等,T128,P38)
4.2003年10月20日,平江縣三陽鄉養鴨戶吳某的2000只成年水鴨突然發病,當天死亡5只,第2天死亡16只,第3天死亡24只,鴨群食欲減退,精神差;部分鴨呼吸困難,肢軟無力,不愿行走,飲水增加,體溫高達43~44℃,腹瀉,排灰白色和綠色稀糞。剖檢3只病死鴨,并采取實驗室鏡檢和細菌培養,23日確診為鴨出敗。治療:緊急接種禽出敗弱毒凍干菌苗,2~3頭份/只。取黃連、梔子、穿心蓮、板藍根各450g,黃芩、黃柏各300g,麥芽、蒼術、神曲各1000g,甘草200g。水煎取汁,拌料喂服,1劑/d,連用3d;不食者直接灌服。取恩諾沙星50g,加水100kg,飲服,連用6d。在鴨群的飲水中加入0.2%土霉素原粉,飲服,連用5d。病情嚴重、飲食欲廢絕者,每只鴨用青霉素2萬單位,鏈霉素3萬單位,肌內注射;或用長效抗菌劑,0.2~0.5mL/只,肌內注射,2次/d,連用2d。加強衛生和消毒工作,鴨舍、場地用石灰撒布消毒,1次/d。除治療前死亡的45只外,其余鴨全部康復。(洪厚成等,T171,P59)
5.1996年5月18日,石阡縣國榮鄉各岸村3組李某的100只肉雛鴨,有15只出現縮頭、懶動、排綠色稀糞、呼吸困難等癥狀。當天,自用土霉素拌米飯喂服療效不明顯,病鴨增至20只,于19日邀診。經過檢查,診為鴨霍亂。治療:桐油10mL,大蒜泥10g,混合,浸泡2h,對不食雛鴨灌服綠豆大1粒,余藥用大米飯150g拌勻,浸泡3h,給其余80只雛鴨喂服,2次/d。第2天,病鴨能自由采食,再未出現新病例。繼續用藥1d,全部治愈。(張廷勝,T103,P38)
6.鎮海縣養鴨戶陸某的243只康貝爾種鴨,因發生霍亂,4d內連續死亡邀診。取痢菌凈20mg/(kg·次),灌服,2次/d,連服2d,疫情得到了控制。養鴨戶徐某的1100只發生霍亂,取痢菌凈10mg/(kg·次),肌內注射,1次/d,連用2d,僅死亡6只,其余鴨康復。9d后又陸續發病,用土霉素、禽霍亂疫苗治療才停止發病。(浙江省鎮海縣畜牧獸醫站,T15,P42)
7.1985年8月12~20日,南陽縣王營村王某等21戶的35只鴨出現霍亂,發病4只。8月13日,用方藥8治療,1.5g/(只·次),用法相同,3次/d。預防量1.5g/次,連喂3d。用藥第2天,病鴨病情平息,隔43d(即9月27日)又發生本病,死亡8只。當日下午給藥1次,第2天康復。(劉永祥,T19,P61)8.1985年8月19~21日,常德縣鄭家灣村高某的150只鴨發病,死亡34只,8月22日又有62只發病,少食懶動,眼半閉,口流清水,翅尾下垂,排灰白色稀糞;有2只鴨左右擺頭。剖檢2只病鴨可見肝臟腫大、肝表面有壞死點;心包積液,心外膜有出血點;腸內空虛,腸黏膜有出血點。取心血、肝臟涂片鏡檢,可見革蘭陰性桿菌。治療:取方藥9,1.8g/次,用法相同,3次/d,連用3d。服藥后病鴨僅死亡4只,其余58只逐步恢復健康。同群其他鴨也未再發病。(周輔成,T23,P55)
9.1981年3月,洪湖縣峰口鄉魏溝大隊的鴨發病死亡22只邀診。檢查:病鴨體溫升高,精神差,排稀糞,減食或不食,剖檢病死鴨可見肝臟腫大、表面有針尖大小白色壞死灶;心臟有小出血點;肺臟充血。治療:取方藥11,10片/(只·d),用法相同,連服3d,痊愈。
10.1982年7月13~27日,洪湖縣萬嶺大隊第5生產隊黃某的815只鴨(其中蛋鴨250只)發病,死亡蛋鴨180只,雛鴨30只。治療:取方藥11,用法相同。服藥4d,痊愈。(袁成新,T25,P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