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鴨病

鴨瘟

鴨瘟是指鴨感染鴨瘟病毒,引起以流淚、眼瞼水腫為特征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又稱鴨病毒性腸炎,俗稱“大頭瘟”或“腫頭瘟”。

【流行病學】 本病病原為鴨瘟病毒。病鴨和康復不久的鴨是主要傳染源;被病鴨排泄物沾污的用具和運輸工具是傳播媒介。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不同年齡、品種和性別的鴨都容易感染,但發病率、病程及死亡率卻有差異。在流行期,以成年鴨發病率較高,產蛋母鴨發病率、死亡率均高;1月齡以下的雛鴨發病較少。健康鴨與病鴨一起放牧,或經過流行疫區均能引起感染。一年四季均有發生,無明顯的季節性,以夏、秋季節發病率較高。

【主證】 病鴨流淚,眼瞼水腫,體溫升高,精神委頓,頭頸蜷縮,食欲減退或廢絕,飲水增加,羽毛蓬亂、無光澤,兩翅下垂,兩肢麻痹無力,走動困難。嚴重者臥地不動,驅趕時兩翅撲地行走,行不遠又蹲伏于地,兩肢完全麻痹時伏臥不起,眼流漿液性分泌物,周圍羽毛濕污,后變為黏性或膿性分泌物,眼瞼粘連,嚴重者眼瞼水腫或翻出于眼眶外,眼結膜充血或有出血點,甚至形成小潰瘍。部分病鴨頭頸部腫脹。病鴨從鼻腔流出稀薄或黏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難,呼吸時發出鼻塞音,叫聲嘶啞,個別病鴨頻頻咳嗽,同時下痢,排綠色或灰白色稀糞,肛門周圍的羽毛被污染。

【病理變化】 食管黏膜有縱行排列的灰黃色假膜覆蓋或小出血斑點,假膜易剝離,剝離后食管黏膜留有潰瘍瘢痕(彩圖42);泄殖腔黏膜表面覆蓋一層灰褐色或綠色的壞死結痂,黏著牢固,不易剝離(彩圖43);頭頸腫脹者皮下組織有黃色膠胨樣浸潤(彩圖44);喉頭和口腔黏膜有淡黃色假膜覆蓋,剝落后露出出血點和淺表潰瘍;全身皮膚有許多散在出血斑;眼瞼常粘連在一起,下眼瞼結膜出血或有少許干酪樣物覆蓋;肝臟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黃色或灰白色的壞死點。

彩圖42 鴨瘟——食道出血點

彩圖43 鴨瘟——泄殖腔出血與潰痛

彩圖44 鴨瘟——皮下膠陳樣浸潤

【治則】 清瘟敗毒。

【方藥】 1.綠豆500g,加水1500mL,煎煮取濃汁500mL,拌入1kg飼料中飼喂(為100只仔鴨藥量);停食者喂純糖綠豆湯,同時,飼料中加入鱔魚肉。

2.肉桂30g(另包),桂枝、高良姜各25g,生姜、滑石各100g,全蝎4只,蜈蚣4條,朱砂(另包)、枳殼、烏藥各15g,神曲45g,巴豆、板藍根、黨參、桑螵蛸、川芎、車前子、郁金、白蠟、甘草各20g(為100只成年鴨藥量)。將藥放入瓦罐內,加水2.5kg,煎煮取汁約2.5kg(肉桂、朱砂后放),待涼后再加米酒0.5kg。然后用注射器抽取藥液,灌服,10~20mL/只,1劑/d,1個療程/3d,一般病鴨1個療程即可。服藥后將病鴨關入鴨舍內1h,嚴禁飲水、下水,避免受風寒。共治療1000余例,效果滿意。

3.黃芩80g,黃柏、茵陳各45g,剪口連(黃連須)50g,大黃20g,銀花藤、白頭翁、龍膽草各100g,板藍根90g,甘草10g,車前草、陳皮為引。水煎取汁,以汁煮谷至干,藥谷喂鴨,3次/d。1劑供100只種鴨服用2d。

【防制】 重點進行疫苗預防。病鴨應立即撲殺,尸體高溫處理,禁止銷售;不能隨意丟棄死鴨,禁止在溝渠宰殺、剖檢病死鴨,防止病原蔓延。

【典型醫案】 1.1980年3月27日,常德縣趙家橋公社元普庵大隊第9生產隊從常德縣孵鴨場購進650只雛鴨,4月1日有10只發病,以后每天有20只發病,死亡10只以上邀診。檢查:病鴨離群,發熱,被毛松逆,呼吸迫促,不愿走動,眼半閉含淚,后則倒臥或腹部朝天,雙肢痙攣劃動,頭向后仰,角弓反張,嚴重者短時間內死亡。剖檢病死鴨可見肝臟腫大,呈赤紫色或棕色,有小點出血,易碎;有的腹腔中有紫色血水。治療:前4d用清瘟敗毒散加減,水煎取汁,拌料喂服或灌服;給每只病鴨灌服土霉素3000單位,或每7只鴨灌服磺胺嘧啶0.5g,治療效果不佳,鴨群繼續發病和死亡。遂改用綠豆湯,用法同方藥1,連用2d。病鴨病情得到控制,又用藥3d,鴨群再無發病,死亡停止,存活512只。

2.1980年4月18日,常德縣草坪公社稻螺嶺大隊第6生產隊購進700只雛鴨,于26日發病,每天死亡30多只。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同典型醫案1。治療:取綠豆湯,用法同方藥1,連用3d。病鴨發病和死亡停止。又用藥2d,鴨群恢復正常,存活327只。

3.1980年4月29日,常德縣草坪公社三角堆大隊第5生產隊購進600只雛鴨,于9d后發病。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同典型醫案2。治療:取綠豆湯(見方藥1)加喂鱔魚肉,連用2d,鴨群恢復正常。由于病情發現早,治療及時,方法得當,雛鴨僅死亡18只。

4.1982年4月18日,常德縣趙家橋公社羅漢山大隊第11生產隊孫某和孫某各自購進300只雛鴨,于7d后發病,死亡10余只。診為鴨瘟。治療:取綠豆湯(見方藥1)加喂鱔魚肉,很快治愈,存活511只。(蔣寶誠,T8,P53)

5.1987年4月27日,貴溪縣雷溪鄉張家村張某的50只鴨,死亡2只。25日上午鴨主攜3只體重約500g病鴨來診。檢查:病鴨頭頸腫大,流眼淚,步行似醉狀,不食等。診為鴨瘟。治療:取方藥2,用法相同,1劑。次日,將藥渣又水煎取汁,灌服,病鴨痊愈。

6.1988年10月5日,貴溪縣周坊鄉高門李家村李某的500只蛋鴨,死亡3只,10日死亡16只邀診。檢查:病鴨大部分精神沉郁,有的行走緩慢,有的頭頸腫大,流眼淚,有的兩翅下垂,瀉污綠色糞。治療:取方藥2,用法相同。次日清晨又死亡4只鴨,第3天病鴨死亡停止。連續服藥3d,其余的鴨全部康復。5d后全部接種鴨瘟疫苗。(胡宣文,T48,P44)

7.1987年3月4日,峨眉縣符溪鄉新樂村7組凌某的120只川麻種鴨發病邀診。檢查:病鴨精神委頓,不食,喜飲水,行走困難,肢軟無力,兩翅下垂,羽毛松亂,排綠色或灰綠色稀糞,肛門周圍被糞沾污;眼瞼腫脹,流淚生眵,呼吸困難,頭頸腫脹,體溫43℃左右。隨著病鴨數目不斷上升,鄰近的種鴨也相繼感染發病。剖檢病鴨可見食管膨大部空虛;腸黏膜出血或充血,腺胃、腸系膜彌漫性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處有出血帶;肝臟表面有出血斑,外圍形成環狀出血帶;膽囊腫大,充滿膽汁;脾臟略腫大;卵巢出血較甚,卵黃上有出血瘀斑,成熟卵泡破裂,有嚴重腹膜炎病變,泄殖腔水腫、出血。其他臟器未見明顯病變。根據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診為鴨瘟。治療:接種疫苗;用土霉素、青霉素和鏈霉素治療均無效。14日改用龍膽瀉肝湯和白頭翁湯加減,用法見方藥3。服藥后第2天,未見新發病鴨。停藥至1周后,有3只鴨精神差,不食,又喂服中藥1劑,鴨群痊愈,未再復發。服藥期間產蛋率不斷上升,86只母鴨產蛋82枚/d。(陳元昌等,T26,P5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水市| 南宁市| 杭锦后旗| 华容县| 栾川县| 读书| 文昌市| 棋牌| 仁化县| 阳东县| 贵南县| 乐安县| 博爱县| 达孜县| 治多县| 台东县| 延边| 苏尼特左旗| 黄山市| 全椒县| 兴城市| 临猗县| 余姚市| 绥芬河市| 赫章县| 青海省| 凤翔县| 清远市| 普兰店市| 阿合奇县| 特克斯县| 汤阴县| 利辛县| 喀喇沁旗| 温宿县| 诏安县| 积石山| 扎赉特旗| 康定县| 横山县| 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