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初花與盛花節奏
(1)花開節奏 主要指初花階段的長短。初花階段指第一朵花開,到3成到5成開放,屬于序幕階段。在日本及我國中部地區,約為一周以上(5~15天),北京則較短(3~7天)。不同品種以及地方的差別則更明顯。越早品種含苞時間越長,因為溫度低,保持時間更長,如日本的河津櫻觀花期將近一個月,如果到北京則一周。如杭州早櫻,在原產地能慢慢開兩周,而在北京玉淵潭,2成到7成開,只是上下午之間。南方早春二月乍暖還寒,梅花能當庭點綴零星開放,北方只能是繁枝千萬。我國內陸地區北方春來雖晚,但少雨升溫快,更有一夜春來,百花怒放的快節奏。總之,節奏是氣溫升高的快慢在決定的。
(2)報春而放 氣象學上,將3月連續五日均溫超過10℃的第一天,叫作入春日,這被視為當年的春季到來。一年之計在于春,古時櫻花的綻放,標志著耕地播種。五日一候十日一旬,物候意味著不同物種有不同時候。在北京玉淵潭,杭州早櫻(迎春櫻)初花,正是入春那一候完成——即日均氣溫穩定超過10℃的五天之后,是整個公園的櫻花節活動序幕之日,因此可謂名副其實“迎春櫻”。
(3)花開兩次 櫻的花芽夏天6~8月孕育(分化),秋季溫度適宜偶爾也會開。有些如‘四季櫻’、‘十月櫻’、‘不斷櫻’、‘獎章’等具有彼岸櫻及豆櫻基因的品種,自然特性上為兩季花,10~12月能斷續開放兩個月,但只相當于2~5成開,會消減翌年春花總量。日本愛知縣豐田小原地區的四季櫻(有不同品種)以及群馬縣櫻山公園的冬櫻(四季櫻),就是比較有名的櫻與紅葉的同框景觀。
另一種二次花現象需盡力避免,即遭遇較重病蟲害,導致8~9月早落葉,迫使再次長葉開花。這個現象并非幸事,屬回光返照,能透支樹勢,一定要特殊呵護才能恢復。比如玉淵潭的大山櫻,1992~1995年因螨害連年二次花,在隨后幾年衰退或猝死現象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