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3.2 防火分區設計標準

(1)建筑面積過大,室內容納的人員和可燃物的數量相應增大,火災時燃燒面積大,燃燒時間長,輻射熱強烈,對建筑結構的破壞嚴重,火勢難以控制,對消防撲救和人員、物資疏散都很不利。為了減少火災損失,對建筑物防火分區的面積,按照建筑物耐火等級的不同給予相應的限制。

(2)一級、二級耐火等級民用建筑的耐火性能較高,除了未加防火保護的鋼結構以外,導致建筑物倒塌的可能性較小,一般能較好地限制火勢蔓延,有利于安全疏散和撲救火災,所以,規定其防火分區面積為2500m2。三級建筑物的屋頂是可燃的,能夠導致火災蔓延擴大,所以,其防火災分區面積比一級、二級要小,一般不超過1200m2。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的構件大多數是難燃或可燃的,所以,其防火分區面積不宜超過600m2。同理,除了限制防火分區面積外,還對建筑物的層數和長度進行限制,詳見表2-4。

表2-4 建筑的耐火等級、允許層數和防火分區允許建筑面積

注:1.表中規定的防火分區的允許建筑面積,當建筑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可按本表的規定增加1.0倍;局部設置時,增加面積可按該局部面積的1.0倍計算。

2.裙房與高層建筑主體之間設置防火墻時,裙房的防火分區可按單、多層可按建筑的要求確定。

依據表2-4中的規定,具體體現在建筑設計圖中,如圖2-3所示。

圖2-3 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筑面積

(3)獨立建造的一、二級耐火等級老年人照料設施的建筑高度不宜大于 32m,不應大于 54m;獨立建造的三級耐火等級老年人照料設施,不應超過2層。

(4)除允許設置的敞開樓梯間外,當建筑物內設置自動扶梯、中庭、敞開樓梯等上下層相連通的開口時,其防火分區的建筑面積應按上下層相連通的建筑面積疊加計算。當相連通樓層的建筑面積之和大于表2-4的規定時,應劃分防火分區。

建筑內設置中庭時,其防火分區的建筑面積應按上、下層相連通的建筑面積疊加計算;當疊加計算后的建筑面積大于表2-4的規定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與周圍連通空間應進行防火分隔:采用防火隔墻時,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采用防火玻璃墻時,其耐火隔熱性和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1.00h,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非隔熱性防火玻璃墻時,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進行保護;采用防火卷簾時,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3.00h,并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第6.5.3條的規定;與中庭相連通的門、窗,應采用火災時能自行關閉的甲級防火門、窗。

②高層建筑內的中庭回廊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③中庭應設置排煙設施。

④中庭內不應布置可燃物。

(5)防火分區之間應采用防火墻分隔,確有困難時,可采用防火卷簾等防火分隔設施分隔。

(6)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內的商店營業廳、展覽廳,當設置自動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并采用不燃或難燃裝修材料時,其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設置在單層建筑或僅設置在多層建筑的首層內時,不應大于10000m2

②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不應大于4000m2

③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時,不應大于2000 m2

(7)總建筑面積大于20000 m2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應采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樓板分隔為多個建筑面積不大于20000m2的區域。相鄰區域確需局部連通時,應采用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防火隔間、避難走道、防煙樓梯間等方式進行連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應能防止相鄰區域的火災蔓延和便于安全疏散,并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第6.4.12條的規定。

②防火隔間的墻應為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并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第6.4.13條的規定。

③避難走道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第6.4.14條的規定。

④防煙樓梯間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8)餐飲、商店等商業設施通過有頂棚的步行街連接,且步行街兩側的建筑需利用步行街進行安全疏散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步行街兩側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②步行街兩側建筑相對面的最近距離均不應小于《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對相應高度建筑的防火間距要求且不應小于9m。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層均不宜封閉,確需封閉時,應在外墻上設置可開啟的門窗,且可開啟門窗的面積不應小于該部位外墻面積的一半。步行街的長度不宜大于300m。

③步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每間商鋪的建筑面積不宜大于300m2

④步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其面向步行街一側的圍護構件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并宜采用實體墻,其門、窗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窗;當采用防火玻璃墻(包括門、窗)時,其耐火隔熱性和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1.00h;當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非隔熱性防火玻璃墻(包括門、窗)時,應設置閉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進行保護。相鄰商鋪之間面向步行街一側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0m、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實體墻。

⑤當步行街兩側的建筑為多個樓層時,每層面向步行街一側的商鋪均應設置防止火災豎向蔓延的措施,并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第6.2.5條的規定;設置回廊或挑檐時,其出挑寬度不應小于1.2m;步行街兩側的商鋪在上部各層需設置回廊和連接天橋時,應保證步行街上部各層樓板的開口面積不應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積的37%,且開口宜均勻布置。

⑥步行街兩側建筑內的疏散樓梯應靠外墻設置并宜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可在首層直接通至步行街;首層商鋪的疏散門可直接通至步行街,步行街內任一點到達最近室外安全地點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 60m。步行街兩側建筑二層及以上各層商鋪的疏散門至該層最近疏散樓梯口或其他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37.5m。

⑦步行街的頂棚材料應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其承重結構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步行街內不應布置可燃物。

⑧步行街的頂棚下檐距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6.0m,頂棚應設置自然排煙設施并宜采用常開式的排煙口,且自然排煙口的有效面積不應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積的25%。常閉式自然排煙設施應能在火災時手動和自動開啟。

⑨步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外應每隔30m設置DN65的消火栓,并應配備消防軟管卷盤或消防水龍,商鋪內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每層回廊均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步行街內宜設置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系統。

⑩步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內外均應設置疏散照明、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和消防應急廣播系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清区| 义乌市| 婺源县| 广德县| 日喀则市| 兴城市| 聂荣县| 永济市| 连江县| 达州市| 琼中| 南昌县| 清镇市| 福海县| 夏津县| 嵩明县| 枣庄市| 乳山市| 辰溪县| 黄龙县| 萝北县| 万年县| 七台河市| 抚州市| 许昌市| 东莞市| 商南县| 蓬溪县| 湖南省| 霍山县| 盱眙县| 景东| 罗山县| 竹山县| 陈巴尔虎旗| 大港区| 独山县| 霍州市| 庆城县| 缙云县| 大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