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特種經濟動物疾病診斷與給藥方法

一、疾病診斷方法

動物疾病的種類很多,它們的發病病原體的特性不同,患病動物的種類和反應性不同,每一種疾病在臨床表現、流行情況、病理變化和免疫生物學反應等方面各有其本身的特點。所以研究和掌握各種疾病的特點,有利于做出正確的診斷。常用的診斷方法有:臨床診斷、流行病學診斷、動物病理剖析診斷、實驗室診斷、免疫學診斷等。

(一)臨床診斷

臨床診斷為最基本的診斷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對患病動物的飼料、食欲、活動姿勢、口腔、眼睛、鼻子、體表、肛門、糞便等進行觀察檢查和借助一些最簡單的器械(如體溫計、聽診器)直接對患病動物的體溫、呼吸等進行檢查,通過分析比較做出鑒別診斷。

(二)流行病學診斷

疫情調查可在臨床診斷中進行。調查時要了解最初發病的時間、地點、疫區范圍、患病情況、流行情況,是否經過確診。同時了解疾病的傳染方式和傳播途徑及飼養管理方法等,多給診斷疫情提供依據。

(三)動物病理剖析診斷

患病動物的病理變化,可作為診斷依據之一,如動物患病時,分析其體內的病理變化,對準確找到病變部位有很大的診斷價值。將病死動物體典型的病變組織,剪成(1.5~3)毫米×5毫米大小的病樣后浸泡在10%福爾馬林溶液或95%酒精中固定,將固定好的病料切片染色后,在顯微鏡下觀察檢查病理變化。寄生蟲病的檢查方法是將采集的病料置于載玻片上制成壓片,直接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寄生蟲,除進行病理解剖變化檢查外,更重要的是在剖檢過程中靠發現蟲體加以確診。

(四)實驗室診斷

診斷動物疾病,尤其是傳染病,除需要經過臨床診斷、流行病學和病理變化等綜合診斷以外,對于病原不同的疑難雜癥,還必須采取病料送實驗室檢測,利用微生學或寄生蟲學的方法進行檢查,為動物疾病診斷提供輔助依據,從而對疾病的性質作出診斷,并最終確認疾病。病原學診斷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直接顯微鏡檢查

除某些形態較大的寄生蟲可用肉眼做出判斷以外,多數需將檢驗材料置于載玻片上,制成涂片,不染色,直接放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寄生蟲,細菌性傳染病病料經染色后制成涂片在顯微鏡下進行病原體的形態檢查,能提供進一步檢查的依據或線索。

2.分離鑒定

用人工培養的方法將病原體從病體中分離出來(細菌等用人工培養基分離,病毒等可用接種雞肝或其他組織培養的方法分離),分離病原體后,再通過進行形態學、培養特性、生化特性、動物試驗以及血清學等方面的檢查做出鑒定。

3.動物接種試驗

將患病組織病料制成懸液后,采用適當的方法接種于易感實驗動物(如家兔、豚鼠、鴿等)。根據觀察接種后動物體內變化及對不同動物的致病力,癥狀和病理變化等來幫助診斷,并取材進行涂片檢查和分離鑒定病原的性質。

(五)免疫學診斷

免疫學診斷包括血清學診斷和變態反應診斷兩類。

1.血清學診斷

血清學診斷各項試驗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容易操作、反應快的特點,利用抗原與抗體的反應進行。一種物質經適當途徑進入動物體后能引起動物機體產生與它相對應的特異物質——抗體,并且能與這種動物體產生的抗體發生特異性的反應,這種物質便稱為抗原,在一定條件下特異性的抗原與抗體結合而發生一定的反應,這種抗原抗體的反應叫作血清學反應,可用于疾病診斷。

2.變態反應診斷

對于許多傳染病,某些寄生蟲病,特別是某些慢性病,動物對該病原體及其代謝產物,可產生高度反應物,當將其接種于該患病動物時,可引起全身性或局部反應,這種反應叫作變態反應。此反應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只有患過該病的動物才可發生相對的變態反應,而健康的動物或患其他病的動物則不發生。但這種特異性并不是絕對的。在獸醫學上利用特異性變態反應來診斷鼻疽、布氏桿菌病、結核病、棘球蚴病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功县| 观塘区| 江口县| 南召县| 宁河县| 新宾| 宁安市| 礼泉县| 宜兰市| 镇沅| 武汉市| 松潘县| 蓝山县| 翁源县| 华安县| 德江县| 临潭县| 宁河县| 汨罗市| 辽源市| 玉龙| 九龙县| 盘山县| 韩城市| 梨树县| 山丹县| 方城县| 皋兰县| 个旧市| 万州区| 姚安县| 淮南市| 左权县| 莎车县| 双牌县| 玉龙| 天全县| 尉氏县| 达拉特旗| 庆云县| 临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