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1卷(第二版)
- 秦大同 謝里陽主編
- 978字
- 2020-05-19 14:51:29
4.2 沖壓件結構設計的基本參數
4.2.1 沖裁件
此處,沖裁包括前述分離工序的各種類型。沖裁的最小尺寸見表2-4-5~表2-4-7。精沖件的最小圓角半徑和尺寸極限見表2-4-8和表2-4-9。精沖件的最小許可寬度和最小相對槽寬見表2-4-10和表2-4-11。沖裁間隙及合理搭邊值分別見表2-4-12和表2-4-13。
表2-4-5 沖裁的最小尺寸

注:1. t為材料厚度。 2.若沖裁件結構無特殊要求,應采用大于表中所列數值。 3.當采用整體凹模時,沖裁件輪廓應避免清角。
表2-4-6 沖孔的位置安排

表2-4-7 最小可沖孔眼的尺寸(為板厚的倍數)

注:當板厚<4mm時可以沖出垂直孔,而當板厚>4~5mm時,則孔的每邊須做出6°~10°的斜度。
表2-4-8 精沖件的最小圓角半徑 mm

注:表中數值適用于抗拉強度低于441MPa的材料。強度高于此值應按比例增加。
表2-4-9 各種材料精沖時的尺寸極限

注:1.薄料取上限,厚料取下限。
2. t為材料厚度。
表2-4-10 精沖件最小許可寬度

表2-4-11 精沖件最小相對槽寬e/t

注:最小槽邊距fmin=(1.1~1.2)emin。
表2-4-12 沖裁間隙

表2-4-13 沖裁時的合理搭邊值 mm

注:非金屬材料(皮革、紙板、石棉等)的搭邊值應比金屬大1.5~2倍。
4.2.2 彎曲件
表2-4-14 板件彎曲的最小圓角半徑(為厚度的倍數)

注:彎曲角度α縮小時,還須乘上系數K。當90°>α>60°時,K=1.1~1.3;當60°>α>45°時,K=1.3~1.5。
表2-4-15 彎曲件尾部彎出長度

表2-4-16 扁鋼、圓鋼彎曲的推薦尺寸 mm

表2-4-17 型鋼最小彎曲半徑

表2-4-18 管子最小彎曲半徑 mm

表2-4-19 角鋼彎曲半徑推薦值 mm

表2-4-20 角鋼截切角推薦值

表2-4-21 角鋼破口彎曲c值 mm

4.2.3 拉伸件
表2-4-22 箱形零件的圓角半徑、法蘭邊寬度和工件高度

表2-4-23 有凸緣筒形件第一次拉深的許可相對高度h/d1

注:材料為鋼08、10。
表2-4-24 無凸緣筒形件的許可相對高度h/d

注:1.適用08、10鋼。
2.表中大的數值,適用于第一次拉深中有大的圓角半徑(r=8t~15t),小的數值適用于小的圓角半徑(r=4t~8t)。
表2-4-25 無凸緣拉深件的修邊余量c mm

表2-4-26 有凸緣拉深件的修邊余量c/2 mm

表2-4-27 圓形拉深件的孔徑和孔距(JB/T 6959—2008)

表2-4-28 拉深件的尺寸注法(JB/T 6959—2008)

4.2.4 成形件
除彎曲和拉伸以外的其他成形工藝過程,如翻邊、縮口、起伏、卷邊和咬口的設計規范見表2-4-29~表2-4-36。
表2-4-29 內孔一次翻邊的參考尺寸

注:1.翻邊系數K=d0/D。 2.若翻邊高度較高,一次翻邊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采用拉深、翻邊復合工藝。 3.翻邊后孔壁減薄,如變薄量有特殊要求,應予注明。
表2-4-30 縮口時直徑縮小的合理比例

表2-4-31 加強筋的形狀、尺寸及適宜間距

注:t為鋼板厚度。
表2-4-32 角部加強筋 mm

表2-4-33 加強筋的間距及其至外緣的距離 mm

表2-4-34 沖出凸部的高度

表2-4-35 最小卷邊直徑 mm

表2-4-36 鐵皮咬口類型、用途和余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