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1卷(第二版)
- 秦大同 謝里陽主編
- 13字
- 2020-05-19 14:51:26
第3章 鍛壓件結構設計工藝性
3.1 鍛造方法與金屬的可鍛性
機器中的重要零件多采用鍛造毛坯,鍛造時的塑性變形改善了金屬的結構,使金屬獲得較細的晶粒,可以消除內部的小裂縫及氣孔等缺陷,從而改善了金屬的力學性能。鍛件的形狀不能太復雜,不同的鍛造方法結構工藝性不同,所以設計鍛件時應注意鍛造方法。另外,鍛件的成本比鑄件的高。
3.1.1 各種鍛造方法及其特點
鍛造方法有許多種(表2-3-1),一般分為自由鍛造、模型鍛造(模鍛)和特種鍛造三類。
自由鍛造所用設備和工具通用性強,操作簡單,鍛件質量可以很大,但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率低,鍛件形狀簡單、精度低,消耗金屬較多,因此,它主要適用單件、小批量生產。
模鍛生產率高,鍛件精度高,可以鍛出形狀復雜的零件,與自由鍛相比,金屬消耗可大大減少,但模鍛成本高,鍛件質量受限制,所以,它主要應用于大批大量生產,見表2-3-2。
特種鍛造是新發展起來的先進鍛造方法,它包括精密鍛造、粉末鍛造、多向模鍛、精鍛、鐓鍛、擠壓等成形工藝,它可以鍛出許多形狀復雜,少切削甚至無切削的大、小零件,這是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途徑。這些工藝都應用于大批大量生產中。
表2-3-1 鍛造方法及其適用性


表2-3-2 各種鍛造方法的應用范圍

3.1.2 金屬材料的可鍛性
金屬材料的可鍛性指金屬材料在受鍛壓后,可改變自己的形狀而又不產生破裂的性能。隨著含碳量的增加,碳鋼的可鍛性下降。低合金鋼的可鍛性近似于中碳鋼。合金鋼中隨著某些降低金屬塑性的合金元素的增加可鍛性下降,高合金鋼鍛造困難。各種有色金屬合金的可鍛性都較好,類似于低碳鋼。常用金屬材料熱鍛時的成形特性見表2-3-3。
表2-3-3 常用金屬材料熱鍛時的成形特性

注:wC為碳的質量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