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全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通關寶典·預防獸醫學和法律法規部分
- 郭萬柱 徐志文主編
- 1335字
- 2020-05-19 14:04:26
第五節 主要的動物病毒
考綱考點:(1)引起動物主要疾病的病毒形態、分子特征、抗原特性、致病特性及診斷;(2)各類疾病的鑒別診斷。
一、痘病毒科
綿羊痘病毒與山羊痘病毒:同屬痘病毒科、脊椎動物痘病毒亞科、羊痘病毒屬的成員。分別引起綿羊和山羊皮膚及其黏膜形成皰疹,逐漸發展成化膿、結痂并引起全身痘,死亡率很高。

二、非洲豬瘟病毒科
該科只有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fever virus,ASFV)一種。癥狀與古典豬瘟相似,以急性高熱為特征,全身出血,病程短,死亡率高。目前我國還未發現ASFV。

三、皰疹病毒科
皰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的成員在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昆蟲及軟體動物均有發現。除綿羊外,均可引致重要的傳染病,如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偽狂犬病病毒及馬立克氏病病毒、禽傳染性喉氣管炎、鴨瘟病毒等。

四、腺病毒科
腺病毒科(adenoviridae)的成員具有高度的宿主特異性。該科多數成員產生亞臨診感染,能凝集紅細胞。偶致上呼吸道疾病,但是犬傳染性肝炎病毒(Infectious caninehepatitis virus,ICHV)及雞的減蛋綜合征病毒(egg dorp syndrome virus,EDSV)有重要致病意義。ICHV:學名犬腺病毒(canineadenovirus,CAV),重要的動物致病腺病毒。CAV分1型和2型兩種,CAV-2引致幼犬傳染性氣管支氣管炎,CAV-1引致犬的傳染性肝炎。EDSV:除了感染雞,鴨及鵝也可感染。

五、細小病毒科
細小病毒成員中,有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貂腸炎細小病毒、犬細小病毒、豬細小病毒、鵝細小病毒及番鴨細小病毒。不論什么年齡的動物,感染持續分裂的淋巴組織及腸上皮細胞,導致泛白細胞減少及腸炎。

其他一些細小病毒科病毒:

六、圓環病毒科
圓環病毒科(Circoviridae)是已知最小的動植物病毒,無共同抗原決定簇及序列同源性。豬圓環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分為PCV1和 PCV2,PCV2可引起斷奶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WMS),還可致繁殖障礙、皮炎與腎病綜合征、呼吸道疾病等。

七、反轉錄病毒科
該科的成員均具有反轉錄酶,大多對動物有致病性。

其他一些反轉錄病毒科病毒:


八、呼腸孤病毒科
呼腸孤病毒科(Reoviridae)是病毒學上最復雜的一個科,有9個屬,宿主包括哺乳動物、禽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無脊椎動物以及植物。有致病性的有6個屬。

其他呼腸孤病毒科病毒:

九、雙RNA病毒科
雙RNA病毒科(biRNAviridae)有兩個重要成員:禽的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魚的傳染性胰壞死病毒。


十、副黏病毒科
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的病毒主要見于哺乳動物及禽類。

十一、彈狀病毒科
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有175種以上的成員,宿主包括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及植物。


十二、正黏病毒科
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的流感病毒是對人與動物健康影響最大、研究最為深入的病毒之一。

十三、冠狀病毒科
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成員是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組最大的病毒。

十四、動脈炎病毒科
動脈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成員對其天然宿主往往為無癥狀的持續感染,但一定的條件下可致嚴重疾病。

十五、RNA病毒科
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有許多重要的病毒,如口蹄疫病毒、豬水皰病病毒(Swine vesiculardiseasevirus,SVDV)、鴨肝炎病毒、囊狀幼蟲病病毒、蜜蜂慢性麻痹病毒、家蠶軟化病病毒。


十六、嵌杯病毒科
嵌杯病毒科(Caiciviridae)病毒表面有32個杯狀凹陷,形成特征性嵌杯結構。

十七、黃病毒科
黃病毒科(Flaviviridae)有若干重要的動物病毒,如豬瘟病毒、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日本腦炎病毒以及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等。


十八、朊病毒
朊病毒(Prion)是動物與人傳染性海綿狀腦病的病原,本質上不是傳統意義的病毒。它沒有核酸,是有傳染性的蛋白質顆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