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類蔬菜病蟲害現代防治技術大全
- 石明旺 劉彥文主編
- 958字
- 2020-05-19 11:51:48
十八、黃瓜灰霉病
(一)癥狀
黃瓜灰霉病主要為害幼瓜、葉和莖蔓。病菌多從開敗的雌花侵入,使花瓣腐爛,并長出淡灰褐色的霉層,近而向幼瓜擴展,致臍部水漬狀,幼花迅速變軟、萎縮、腐爛,表面密生霉層。葉片一般由脫落的爛花、病卷須附著在葉面引起發病,形成近圓形、不規則形大型輪紋病斑,邊緣明顯,表面著生灰霉(圖1-22,圖1-23)。爛瓜、爛花附著在莖蔓時,能引起莖蔓部的腐爛,嚴重時下部的節腐爛致蔓折斷,植株枯死。

圖1-22 黃瓜灰霉病葉片癥狀

圖1-23 黃瓜灰霉病瓜條受害癥狀
(二)病原特征
該病病原菌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世代為富克爾核盤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el],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孢子梗叢生,褐色,頂端有分枝1~2輪,分枝頂端的小柄上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單細胞,近無色,橢圓形,大小為(5.5~16) 微米× (5.0~9.25) 微米。除侵染黃瓜外,還能侵染番茄、茄子、菜豆、辣椒等多種蔬菜。
(三)病害發生規律及流行特點
病原物以菌絲、分生孢子、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病菌隨氣流、雨水及農事操作進行傳播蔓延。苗期和花期較易發病,病菌分生孢子在適溫和有水滴的條件下,萌發出芽管,從寄主傷口、衰弱和枯死的組織侵入,萎蔫花瓣和較老的葉片尖端壞死部分最容易被侵染,引起發病。開花至結瓜期是該病侵染和爛瓜的高峰期。溫度18~23℃,相對濕度90%以上,連陰天多,光照不足,易發病。棚內濕度大,結露持續時間長,放風不及時,發病重,易流行。
(四)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生長前期及發病后,適當控制澆水,適時晚放風,提高棚溫至33℃則不產孢,降低濕度,減少棚頂及葉面結露和葉緣吐水。加強棚室管理。出現病花、病瓜時及時摘除,帶出田外深埋。棚室要通風透光,降低溫度,注意保溫增溫,防止冷空氣侵襲。
2.藥劑防治
始花末期、發病初期噴65%甲硫·霉威可濕性粉劑600~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40%嘧霉胺懸浮劑600~8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70%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3~4次。棚室中用10%腐霉利煙劑3~3.75千克/公頃或45%百菌清煙劑3.75千克/公頃,熏3~4小時,或于傍晚噴撒5%百菌清粉劑或6.5%
霉靈粉劑15千克/公頃,每隔9~11天左右噴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