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三、黃瓜花腐病

(一)癥狀

黃瓜花腐病從花蒂部侵染,向上蔓延到幼瓜。發病初期,黃瓜花呈褐色腐爛狀,幼瓜的瓜頂部分呈水浸狀,其表面可見稀疏白色毛狀物,毛狀物中間可見黑色頭點狀物。空氣干燥時,病瓜外部變褐色。此病癥狀往往易與黃瓜灰霉病、黃瓜菌核病相混淆。

(二)病原特征

該病病原菌為瓜笄霉[Choanephora cucurbitarum (Berk. Et Rav.) Thaxt.],屬接合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不分枝直立在寄主病部表面上,長3~6毫米,無色、無隔,端部寬,基部漸狹,長29.86微米,頂端產生頭狀膨大的泡囊,其上又生小枝,小枝末端又膨大為小泡囊,后又生小梗,頂端生出孢子,分生孢子單胞,檸檬狀、梭形,褐色、棕褐色,表面具縱紋,大小為(12.5~21.3) 微米× (8.8~12.5) 微米。

(三)病害發生規律及流行特點

病原主要以菌絲體隨病殘體產生接合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春天侵染黃瓜的花和幼瓜,發病后病部長出大量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從傷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實。棚室栽培的黃瓜,遇有高溫高濕及生活力衰弱、低溫、高濕條件,日照不足,雨后積水,傷口多,則易發病。

(四)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選擇高燥地塊,施足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有機肥,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抗病力。與非瓜類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采用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注意通風排濕。嚴禁大水漫灌。坐果后及時摘除殘花病瓜,集中深埋或燒毀。白天溫度控制在23~28℃,相對濕度控制在60%~75%。夜間溫度控制在13~15℃,相對濕度控制在80%~95%。坐果后及時摘除殘花病瓜,集中深埋、燒毀。

2.藥劑防治

開花至幼果期開始噴灑64%惡霜·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邑县| 大足县| 察雅县| 雷波县| 张北县| 云霄县| 电白县| 百色市| 白银市| 北宁市| 九江县| 赣州市| 吉木萨尔县| 扶沟县| 云安县| 荆门市| 永泰县| 屏南县| 龙井市| 楚雄市| 宁津县| 泸西县| 扎赉特旗| 顺平县| 吉首市| 海兴县| 枝江市| 策勒县| 定陶县| 英吉沙县| 临邑县| 南江县| 望都县| 鹤岗市| 通许县| 德庆县| 乐亭县| 新建县| 庆云县| 龙山县|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