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糖尿病看這本就夠了(第二版)作者名: 陳罡編著本章字數: 840字更新時間: 2020-05-19 11:47:16
再版前言
有人說,我們對疾病的了解每進一步,疾病就會后退十步。
但這里面,要附加一處解釋和一個前提。
一處解釋是:“我們”是指誰——是科學家?是醫生?還是患者自身?
我的答案是:都是。
醫學知識的傳遞,總是由科學家到醫生,再由醫生傳遞給患者。基礎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們開疆拓土,當他們攻下一座城池后,迅速地交給醫生們,然后轉身繼續在未知的領域前行;醫生們接手城池后,盡職盡責,打理城池里的大小事務,令這座城池成為患者們的庇護所;而患者們,也不僅僅只是這座城池里的過客,他們不應該被動地住在這座城池中,如果他們慢慢熟悉這里邊的一草一木,他們便會成為掌控這座城池的真正主人。
科學家的每一步,是抽象的,是大膽的,也是令人遐想的;醫生的每一點進步,是踏實的,是細致的,也是予人慰藉的;而患者對疾病的每一點了解,是具體的,是最真實的,也是最有利于自己的。
說完了這處解釋,我們再說一個前提,那便是:正確的理解。
如今的信息時代,有關健康的書籍魚目混珠,朋友圈里的健康謠言更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若沒有基本的醫學通識,或者不嘗試科學的求證,這些錯誤的信息轟炸,對患者而言,無疑是“二次傷害”。
由于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我見過太多迷信偏方、聽信傳言的患者,他們的眼中浸滿了不解,口中念念有詞:“明明我一一照做了,怎么反而變壞了呢?”
這些不解和困惑充斥著我行醫的日常,也鞭策我在2010年出版了第一版《糖尿病看這本就夠了》。或許是長期科學論文寫作養成的習慣,在下筆的過程中,雖不敢說字斟句酌,然書中林林總總,但求有明確而權威的出處,力求把準確的信息傳遞給讀者。當初之所以想寫本書,想法也是很簡單,我想:我的聲音可能是很薄弱的,但正確的聲音哪怕只要多那么一點,錯誤的觀點就會被稀釋一點。
一晃八年過去,時代飛躍。醫學知識的更新也像是被按下了快進鍵,糖尿病相關的知識更新層出不窮。這本賣了八年的書,盡管銷量不減,但書名中的“就夠了”三個字已然是名不符實。
于是,我打算給第一版書動一場大手術。
陳 罡
2018年12月于波士頓麻省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