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與資料管理作者名: 王輝 許法軒主編本章字數: 1069字更新時間: 2020-05-07 12:47:43
第一節 灰土地基工程
一、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1)基坑(槽)在鋪灰土前必須先行釬探驗槽,并按設計和勘探部門的要求處理完地基,辦完隱檢手續。
(2)當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時,施工前應采取排水或降低底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經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在3日內不得受水浸泡。
(3)施工前應根據工程特點、設計壓實系數,土料種類、施工條件等,合理確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圍,鋪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數等參數。重要的灰土填方參數應通過壓實實驗來確定。
(4)分段施工時,不得在墻角、柱基及承重窗間墻下接縫,上下兩層的接縫距離不得小于500mm,接縫處應夯壓密實。
(5)灰土在施工前應充分拌勻,控制含水量,一般最優含水量為16%左右,如水分過多或不足時,應晾干或灑水濕潤。在現場可按經驗直接判斷,方法是:手握灰土成團,兩指輕捏即碎,這時即可判定灰土達到最優含水量。
(6)灰土墊層應選用平碾和羊足碾、輕型夯實機及壓路機,分層填鋪夯實。每層虛鋪厚度可見表3-1。
表3-1 灰土最大虛鋪厚度

(7)灰土應當日鋪填夯壓,入槽(坑)的灰土不得隔日夯打,如剛鋪筑完畢或尚未夯實的灰土遭雨淋浸泡時,應將積水及松軟灰土挖去并填補夯實,受浸泡的灰土,應晾干后再夯打密實。
(8)墊層施工完后,應及時修建基礎并回填基坑,或臨時遮蓋防止日曬雨淋,夯實后的灰土12日內不得受水浸泡。
(9)冬期施工,必須在基層不凍的狀態下進行,土料應覆蓋保溫,不得使用夾有凍土及冰塊的土料,施工完的墊層應加蓋塑料面或草袋保溫。
二、分項工程質量驗收標準
灰土地基分項質量驗收標準見表3-2。
表3-2 灰土地基分項質量驗收標準

1.主控項目
(1)地基承載力。由設計提出要求,在施工結束后,一定時間后進行灰土地基的承載力檢驗。其結果必須不小于設計值。
①檢驗方法 因各地設計單位的習慣、經驗等不同,選用標貫、靜力觸探及十字板剪切強度或承載力檢驗等方法,按設計指定方法檢驗。其結果必須達到設計要求的標準。
②檢驗數量 每300m2不應少于1點,超過3000m2部分每500m2不應少于1點。每單位工程不應少于3點。
(2)配合比。土料、石灰或水泥材料質量配合比用體積比拌和均勻,應符合設計要求;觀察檢查,必要時檢查材料試驗報告。
(3)壓實系數。首先檢查分層鋪設的厚度,分段施工時,上下兩層搭接的長度,夯實時的加水量,夯實遍數。按規定檢測壓實系數,結果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施工記錄。
2.一般項目
(1)石灰粒徑。檢查篩子及實施情況。
(2)土料有機質含量。檢查灼燒試驗報告。
(3)土顆粒粒徑。檢查篩子及實施情況。
(4)含水量。觀察檢查現場和檢查烘干報告。
(5)分層厚度偏差。用水準儀插扦配合分層全數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