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產養殖用藥問題解析與“零用藥”的實現
- 蔣發俊
- 1052字
- 2020-05-07 11:50:11
三、殺蟲劑的危害
外用殺蟲劑絕大多數是采取全池潑灑的方式施用的,這樣的施用方式對養殖水體生態系統的破壞及其對水產動物自身的傷害都很大。
1.對養殖水體生態系統的破壞
養殖水體生態系統應該是物質循環與生物轉化協調順暢的一個系統,生物轉化是沿著生物鏈或生物網進行的,每一鏈節的生物都是以前一鏈節生物為食,它自身被后一鏈節生物所食用……這是一個相互制約、相互平衡、協調循環的過程。其中任何一個鏈節生物被人為殺滅導致生物鏈條中斷,都會對水體生態系統產生巨大的破壞。
殺蟲劑的全池潑灑必將殺滅水中的原生動物和浮游動物。
一是從寄生蟲病害控制來說,水中浮游動物常常是寄生蟲幼蟲或原生動物類寄生蟲的捕食者,浮游動物的缺失,就是這些原生動物類寄生蟲或寄生蟲幼蟲的“天敵”消失了,從而失去生物控制寄生蟲病害的生態方法。
二是浮游動物是所有水產動物特別是苗種階段最優良的食物,這些鮮活餌料也是許多偏肉食性水產動物育苗時期所必需的開口餌料。這些鮮活餌料不但營養價值高,容易被消化吸收,促進生長發育,而且對水產動物具有增強免疫力和抗病力的作用。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這一點往往被忽略,沒有加以利用,還常常施用殺蟲劑以致殺滅了大量浮游動物。培養及充分利用浮游動物等鮮活餌料,對于苗種階段的寄生蟲病害防治有著極其重要的積極作用。
三是原生動物和浮游動物多以藻類為食,濫施殺蟲劑導致這一鏈節的缺失,會促使藻類增殖迅猛泛濫,引發水體pH值居高不下,繼而引起藻類水華、倒藻等一系列生態問題。
2.殺蟲劑施用傷及魚體
外用殺蟲藥大多具有高毒性和高滲透性,效果越好,其對魚體危害性也越大。殺蟲劑全池潑灑,殺蟲藥就會通過滲透作用進入魚體,進入鰓部、肝、腎等實質器官組織并傷及這些器官組織,一些損傷是不可逆的,同時其呼吸、免疫、造血和排泄等功能隨著受損,導致魚體正常生理機能受到影響,魚體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
魚體鰓部和體表存在少量寄生蟲是非常正常的,大多數情況下相安無事。一旦寄生蟲數量增加,使魚體正常生理機能受到影響,魚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就開始發揮作用,如鰓部、體表分泌黏液,致使上面的寄生蟲難以適應或難以生存,或被迫離開魚體,或不能繁殖,寄生蟲數量受到控制。在水體環境良好狀態下,寄生蟲數量在健康魚體上一直受到魚機體的控制,處于平衡狀態,該狀態下寄生蟲不成為病害。
當水體環境惡化,魚體處于應激狀態,其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上述平衡打破,魚體鰓部或體表寄生蟲數量不受控制地增加,此時形成寄生蟲病害。所以說,寄生蟲就是水體水質環境好壞程度以及魚體健康程度或免疫力高低的指示生物。